電子報 简体版
 
肉眼觀天象 山西農民預言汶川大地震(圖)
 
沈昀
 
2020年9月27日發表
 
2008年「5•12」汶川發生大地震的前兩天,農民趙洪澎曾向本村人預言:中國將發生大地震。

【人民報消息】據陸媒《三晉都市報》報導,2009年3月28日19時11分,忻州市原平市發生4.2級地震。當時山西省汾西縣57歲的農民趙洪澎,曾對此次地震做出較爲準確的預測。而在2008年「5•12」汶川發生大地震的前兩天,他也曾向本村人預言:中國將發生大地震,但方位未知。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創造了地震預報奇蹟的土專家,僅讀過幾年小學,沒有任何儀器,所憑僅是一雙肉眼和30年觀天象積累的經驗。 那他的經驗是從哪裏來的呢?據趙洪澎說,他隨身攜帶的一個軟皮本,密密麻麻記着多年來收集到的氣象古諺,例如:八月十五雲蓋月,大年初一下大雪;八月初一下,來年掛犁耙……畫着他觀測到的太陽、雲朵形態,以及預測得到驗證後的喜悅。他說:多年來我經過觀察實踐對照,知道我處今年夏季豐收,秋糧有種無收,現在果然如此。 當記者問他:你認爲自己的肉眼觀天技術有科學性嗎? 他說:肯定有。我沒有文化,但是我知道,天體運動是有周期性的,因此天氣變化一定也是有規律的。歷史上很早就有古人觀天象安排農時的記載,2004年襄汾縣陶寺鎮發現一座距今4,000多年的古代氣象觀象臺,我專門跑去看過。從遺址現場看,古人採用的方法和我的基本上是一樣的。古人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認爲這句話不光說人,自然界也是一樣。再比如,人們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從這句話得到啓發,用於觀測天象。現在每年不出正月十五,我便做出一年的天氣預測,大致不差。 可見,古人觀天象預測人事並非虛妄,的確是有它的道理。趙洪澎雖然只讀過幾年小學,但他從古代留下來的氣象古諺和古人觀天象的記載中,加以觀察、實踐、對照,終於摸出了一條肉眼觀天象的自學成材之路。 中國古人觀察天象,很早就見於《尚書•堯典》中的記載:堯命令羲氏與和氏,讓他們恭謹地遵奉上天意旨行事,根據所觀測的日月星辰情況制定曆法,謹慎地把時令授給民衆。又分別命令羲仲,居住在蝸夷一帶,讓他們恭謹地迎接日出,讓民衆從事春天的農作。命令羲叔居住在南交一帶,讓他們觀察太陽向南移動的情況,以規定夏天所應當從事的工作。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方,讓他們恭謹地送別落日,使民衆從事秋收,就根據這些來確定仲秋時節。再命令和叔居住在北方,讓他們觀察太陽自南往北轉移的情況,就根據這些來確定仲冬時節。 古人認爲,能夠順應天時就能成就功業。孔子修訂《春秋》,寫「正月」的原因,是敬重一年的開始。作爲君王應效法上天之景象,順應自然的時間順序。上天響應人,比影像聲響還快。 其中《史記.天官書》中更有詳盡的記載:大凡占候年成的好壞,一定要謹慎地佔候一年的開始。漢代魏鮮總結臘明日及正月初一的八方風向來占卜的方法。 風從南方來,大旱;從西南來,小旱;從西方來,有戰爭;從西北來,大豆成熟,有小雨,很快要發生戰爭;從北方來,有中等年成;從東北來,有上等年成;從東方來,有大水災;從東南來,人民有瘟疫,年成不好。這兩天的風向究竟屬於八方風中的那一方,要根據不同情況來比較判斷,最主要的是以多者爲定,多的勝過少的,久的勝過短的,快的勝過慢的…… 又或者從正月初一開始計算連續下雨的天數。大概是下雨一天有一升之糧,到七升爲極跟;超過極限,就不再占卜。從一日到十二日,以日數當月數,占卜各月的旱澇情況。這是爲本國周圍千里範圍之內占候,如果爲天下占候,就要佔候整個正月。 所以太史公說:自從當初出現人類以來,君王們有哪一個不觀察推度日月星辰的運行?到了五帝、三代,繼承前人成果併發揚光大,以中原國家爲內,以夷狄爲外,把中國分爲十二個州,向上觀測星象的運行法則,向下取法地上萬物的變化規律。天有日月,地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上有列宿,地上有州域。日、月、星三光,是陰陽結合的精氣,精氣的根源在地上,由聖人統一調理它們。 正因爲天地吉凶之兆,皆與社會人民之治相感而生,是以夏商周三代以下,皆有術數之士,觀象於天,取法於地,推萬物之變化非常,辨事類之吉凶影響。知天地之勸罰藏否以告,以圖稗益於政治,修善於民人。 可見,古人認爲:天地萬物,源於陰陽五行,其變化發展,有着極爲深奧的內在聯繫。而以國家社會爲主的人道,與天道、地道亦息息相通。天上的變異,能使地上發生某一事件;另一方面,則認爲地上某種情況也能使天上發生某種變異。這就是我們祖先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可惜到了近代,這些中國真正的傳統文化己經日漸式微,代之的是現代科學和實證科學,認爲摸不着,看不到的東西就不承認它,並斥之爲迷信。可如今卻由一個農民,通過自己幾十年的實踐而證實出來了,這不令現代的科學人感到汗顏嗎?△

 
分享:
 
人氣:74,27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