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這個英國紀錄片轟動世界(圖)
 
紫巍
 
2022年4月8日發表
 
英六歲男孩卡梅倫尋找前世溫馨家庭。

【人民報消息】魏斯在《前世今生》裏舉了好多他的病人輪迴轉世的真人真事,使這個醫學家不能不擯棄書本科學而臣服於事實,並欲罷不能,震驚世界。 在八十年代初,我就買到《前世今生》這本書,所以現在看到媒體報導這類事情並不感到驚奇。 被英國電視五臺拍成了紀錄片《這個男孩以前活過》的6歲卡梅倫的離奇經歷在那裏成爲轟動的事情。能夠「被轟動的」人都是不肯相信人還有前生和來世,這也就是現代人墮落極快的一個原因,以爲及時行樂,最後一踹腿,一屁股債全撂下了,倒霉的是那個被欠債的人、被致殘、被打死的人。人不知道欠下什麼都得還。 據英國《太陽報》2006年9月15日報導,英國格拉斯哥市6歲小男孩卡梅倫-蘭姆經常談論他的母親和家庭,並在紙上畫他的家,一座海濱白房子。但是卡梅倫42歲的母親諾瑪發現,卡梅倫談的母親不是她,而是另一個40年前的姓羅伯遜的「媽媽」;卡梅倫畫的房子也不是他們現在的家,而是「前世」的他位於英國巴拉島的住宅。 ◎6歲孩子回憶前世生活 據悉,自卡梅倫會講話時起,他就經常向母親和家人談論自己以前在巴拉島的生活,讓家人困惑萬分。42歲的母親諾瑪回憶說:「當他還是個嬰兒時,就會喊爸爸媽媽,可他嘴中冒出的第3個詞,卻是『巴拉島』。當他長大一點後,他經常會說:『我曾是一個巴拉島男孩。』或『媽媽,在我來這兒之前,我曾在巴拉島住過。』」 ◎「老家」是海濱白房子 「父親」名叫羅伯遜 諾瑪稱,他們一家從未去過巴拉島,也從未在電視上看到過。可是卡梅倫卻經常談論他在巴拉島的「家」,描述那是一座海濱白房子。他還抱怨現在的家裏只有一個衛生間,而巴拉島的家卻有三個。卡梅倫說:「我和爸爸媽媽、3個哥哥姐姐和一條狗住在那兒,我最喜歡的地方是海灘。」卡梅倫口中的「巴拉島父親」是個名叫謝恩-羅伯遜的男子;卡梅倫稱記不起巴拉島母親的名字,但記得她擁有一頭漂亮的黑髮。 ◎尋找兒子前世的家 諾瑪對6歲兒子心中還有「另一個母親」感到非常震撼,她無法接受這個看似荒唐但卻實實在在發生在家裏的事實。諾瑪說:「我十月懷胎生下了他,他是我的兒子,可他卻感到自己屬於另一個女人。一天我問他更愛我還是更愛他的巴拉島媽媽,他竟然說兩個都愛……一天,卡梅倫竟要求讓他的『巴拉島媽媽』來幼兒園接他!他哭着說:『我必須去巴拉島。我的家人想念我!』」 諾瑪認爲兒子生病了,她向教育心理學家卡倫-梅傑斯求助,卡倫也認爲這一病例相當罕見。其實魏斯等研究專家早就公開刊出很多論文,談到前世今生的故事,但並不是很多人去注意,尤其是那些科學家們更不屑一顧。但是不管如何,當事情發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他們就亂了章程。 諾瑪雖然不知道魏斯是何許人,但她不能不承認,卡梅倫描述巴拉島家庭的方式,和其他孩子描述想象中的朋友並不完全相似,他說的話讓人不能不相信會有其事。 由於卡梅倫時常哭鬧的厲害,堅持要回「巴拉島的家」,幾個月前,疼愛兒子的諾瑪終於下定決心訂了去巴拉島的機票,她在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兒童研究專家傑姆-塔科博士的陪同下,帶着卡梅倫一起飛往了這座從未去過的小島。 ◎白房子和羅伯遜家族都被證實了 卡梅倫來到巴拉島後,就真像回到久違的家一樣興高采烈,他們第一站來到了巴拉遺產保護中心,詢問當地是否有一家姓羅伯遜的人,住在一個可以俯瞰海濱的白房子裏。然而,當地文獻記錄中卻沒有任何關於羅伯遜家庭的記錄。諾瑪只好帶着卡梅倫坐車沿島邊尋找。就在他們快放棄希望時,他們接到了一個電話,稱當地歷史學家發現,以前有一個姓羅伯遜的外地人家庭,曾在巴拉島擁有一座度假屋,而那座度假屋就在考克萊希爾灣海邊。 諾瑪說:「我們沒有告訴卡梅倫,而是直接帶他去那座房子,看他什麼反應。當他看到那座白房子時,他興奮極了,說:『我沒騙你們吧,快進去和我一起玩玩具!』」 然而當他們靠近那座房子時,興奮的神采從卡梅倫的臉上褪了下去,原來那只是一座空房子。40多年的變遷,怎麼可能還和前世一樣呢?卡梅倫的眼中湧滿失望和痛苦的淚水,默默的和母親一起參觀了這座曾經住着前世爸爸媽媽、三個哥哥姐姐和一條狗的溫馨地方。 雖然卡梅倫失望至極,但令諾瑪震驚異常的是,那座房子中果然有三個衛生間,果然從房間中能夠看到海景!她知道孩子沒有說謊話,也沒有生病,也沒有產生幻覺,一切都發生過,真真實實的發生過! ◎紀錄片引發的深思 不管科學家們如何去解釋這個現象,那是科學家的事情。巴拉島之行已經讓卡梅倫獲得了心靈的平靜。他接受了一個事實:此生的媽媽就是諾瑪,他必須在只有一個衛生間的房子里長大。這就是他此生的生活環境,他不可能再回到前世的時代和家庭中去。 自從英國電視五臺拍成了紀錄片而不是故事片──《這個男孩以前活過》,引起了人們的深思:如果有來世的話,那麼我將如何度過此生?!(文/紫巍)△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221,18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