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港府派兩萬鼓勵生育 新手父母:連個零頭都不夠
 
【人民報消息】去年香港《施政報告》提出向每名新生嬰兒的合資格父母發放兩萬元現金獎勵,為期3年。措施實施至今已有1年,至今年9月底港府已向2萬5千多名申請人發放獎勵金。有受惠的家長表示,從照顧小孩成長來說,兩萬元根本無幫助。最新調查顯示,六成受訪者不願生育,主要因教育制度而卻步。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香港生育率持續下降,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2023年發布的《世界人口狀況》,香港每名婦女平均生育的數目為0.8名,取代南韓成為全球最低。南韓2023年的數字為0.9名、新加坡是1名。 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發表施政報告時,公布新生嬰兒獎勵金計劃,為每名新生嬰兒發放兩萬元現金獎勵。政府發言人向自由亞洲電臺指,由去年10月25日計劃開始至今年9月30日,已向25,841名申請人發放獎勵金,總金額約5.2億元。 統計處數字顯示,去年11月至今年8月本港共有29479名嬰兒出生,對比去年同期的26976名多出2503人。不過懷胎十月,受惠父母大部份在措施宣布時早已成功造人,並非被兩萬元吸引而生育。去年初生嬰兒數字雖然稍為回升至3.3萬,比2022年多出338名,但遠低於疫情前水平,2019年前10年每年平均有6萬7千多名初生嬰兒。 新手爸爸:生一個小孩要30萬 Jack的太太6月剛生完小孩,雖然受惠於新政策,但不認為有助鼓勵生育。Jack說:「兩萬元真的幫不了甚麼,連零錢也不算是,我生一個小朋友要30萬,那麼你覺得那兩萬能幫到甚麼?」 除了派錢,政府還以免稅額、優先揀樓等措施提供誘因,但選擇不生育的人仍佔多數。香港民意研究所10月的民意調查顯示,受訪者有2496人,未有養育子女的港人中有6成表示不希望生育,當中近6成因為「城市教育制度」,有4成3則考慮到「城市政治環境」。 90後港女:在香港甚麼有發展? 90後港人施小姐(化名)說自己不打算生育,主要考慮教育及經濟因素。施小姐說:「尤其在香港這個高壓社會,我自己覺得要在這個社會生存已經不容易,更何況生一個小朋友,照顧他長大,再教導他出來面對不同競爭。」施小姐解釋,現在的社會氛圍欠佳,港人快樂指數低,她亦會疑惑如何走下去。 施小姐說:「可以在這裡發展甚麼?已經有很多經濟環境許可的人離開香港及移民,我會想這個地方是否已不再吸引,是否仍適合我們在這裡發展自己的人生。香港以前是很吸引,很多人慕名而來的地方,但近年來旅遊的人已很少,我都會想香港是否不再吸引。」她認為派兩萬元鼓勵生育完全沒有作用,政府至少要有其他措施配合,例如醫療及住屋津貼。 立法會文件顯示,勞福局因應付為 2023 年《施政報告》公布的新生嬰兒獎勵金而開立的「新承擔項目」額外現金流,要追加2千400多萬,即實際開支為17億港元。今年度施政報告沒有再大筆補助新生嬰兒父母,但加強支援輔助生育,逐步增加體外受精治療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至每年 1 800 個。△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1/3/8624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