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谭(54)積德行善卻雙目失明 其實是上天的慈悲
劉曉
2024年11月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清朝人許畫山所著的《青陽堂文集》中,有一篇《江西某傳》,因為說的是當時人的事,所以將其名字隱去。
傳記中寫道:江西某人,從他的父輩開始到他這一輩,一直行惡事,但卻沒甚麼報應。在他考中進士後,在家候補職缺。回想起以往所做的惡事,不免心生懺悔之意,於是一改往日所為,一心向善。
可是一年後,他竟然雙目失明了。他憤然道:「我行惡事卻考中進士,積德行善卻雙目失明,這是上天不想讓我行善啊。如果不是這樣,為甚麼老天要讓行善的得禍,行惡的得福呢?」於是他故態複萌,還如當初那樣行惡事。
後來,他也找到了一位良醫,雙目得以複明。他一向以自己的文採自傲,並幫助他人撰文,因為雙目失明,他曾一度罷筆。複明後,他重操舊技,終於有一天因為給一個人撰寫祝壽序文,被流言蜚語牽連而被斬首示眾,當時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四月十一日。
許畫山評價說:「當這個人進士及第時,正是災禍的開端;當他雙目失明時,恰恰隱藏著上天賜予的福氣。上天通過讓他失明來減輕對他行惡的懲罰,他沒有領悟,最終用一雙眼睛換走了自己的性命。這應該是對那些長期作惡而不知悔改之人的警戒啊。」
的確,神目如電,上天也是慈悲的,賞罰獎懲分的是一清二楚。不妨再看一個北宋民間流傳著的與名垂青史的大臣包拯有關的故事。
當時某地有一個父母雙亡且身有殘疾的少年,靠乞討為生,但他心地善良,經常喜歡幫助別人。當他看到邨旁的河水每到漲水時,人們就無法通行,就開始每天撿石頭,修一座橋。
起初人們都嘲笑他自不量力,但看到少年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堅持後,石頭堆成了小山。人們深受感動,不再嘲笑他,而是大家合力造橋。
在一次鑿石時少年被崩瞎了雙眼,人們紛紛慨嘆老天不公,但少年絲毫沒有怨言,依舊盡其所能幫助他人。然而,橋剛造好,人們正在慶祝時,少年突然被雷擊身亡。人們全都驚獃了,嘆息少年的命苦,上天的不公。
恰好包拯經過此地,他聽說了少年的故事後,也心中悲憤,就寫下了「寧為惡,勿為善」六個大字,然後離去。
不久,太子降生,啼哭不止,眾太醫也無從醫治,,而且太子手上還有幾個字,無人知曉是何原因。皇帝便召包拯來查看,包拯仔細查看嬰兒小手上的字,竟然是自己寫給少年的字。他大吃一驚,慌忙去擦,字跡瞬間消失,而嬰兒見了包拯後就不再啼哭了。
後來,包拯通過游夢仙枕知曉了了少年的因緣。原來少年前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償還前世罪惡需三世惡報才能還清。神原來安排,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雙眼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暴屍荒野。
但是少年轉生後,痛改前非,一心只做好事,神就讓他一世全部還清,然後托生在帝王之家,享受榮華富貴。包拯這才明白因果報應果真是不差分毫。
那些在遭遇磨難、懷疑上天不公的人,從這兩個故事是否可以悟到些甚麼吧。 △
(人民報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