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布林肯:我們讓幾乎全世界都意識到 台灣關乎所有人
【人民報消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三(12月18日)表示,美國已成功地讓歐亞主要伙伴和盟友在應對中共的戰略上進一步協調一致,尤其在台灣問題上, 盡管中共總是稱其為內政、無關他國,但美國讓全世界都意識到,這關乎所有人。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布林肯即將於明年隨拜登總統1月20日下台而卸任國務卿職務。他在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18日舉辦的活動中,回顧四年來在對華政策方面的成果時提到台灣問題:「當提到台灣這個詞時,中共每次說的就是,『不要提它,這和別國無關,而是我們自己的內政』。 我們所做到的就是讓幾乎全世界都意識到這一事實,『不,從根本上說,這關乎所有人』。因為如果台灣發生危機,整個世界都會受到影響。」 布林肯指出,每天全球 50% 的商業集裝箱運輸都要經過台灣海峽,全球70% 的微電子芯片都是台灣制造,如果這些芯片斷供,就會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介入,要求中共采取負責任的行動,這種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全面、明確和響亮。 布林肯:美國讓歐亞伙伴意識到安全問題不可分割 布林肯還強調,美國已經打破了歐亞伙伴各自只關心本地區事務的孤立狀態,越來越多地意識到安全問題不可分割。當中國和朝鮮一起幫助俄羅斯持續入侵烏克蘭時,這讓歐洲國家意識到地球另一端發生的事情對他們很重要,亞洲國家如日本,也意識到今天在歐洲和烏克蘭發生的事情明天可能會在東亞發生。 他說:「現在,當然中共是一個焦點,不是因為美國想把北約帶到印太地區,而是因為印太問題正在跨入到北約。所以我認為,至少從我的角度來看,因為我們已經能夠建立這種共識,這些行動起到了更大的威懾作用。」 布林肯提到,為因應地緣政治的挑戰,拜登政府積極構建歐洲大西洋地區與印太地區的橋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已有4個印太地區伙伴,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及韓國。 回顧過去四年,布林肯表示,一件並非偶然而是有意為之的事情,就是美國在歐洲和亞洲的主要伙伴和盟友對中共的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趨同。在處理去風險化、技術轉讓、產能過剩和不公平貿易行為方面,他們日益采取統一方法。他們提出的中共戰略,其重點也幾乎完全一樣。 「我們成功地與歐洲和亞洲主要伙伴協調統一政策的最好證據可能就是,我與王毅外長每次會晤幾乎都不可避免地以 30 或 45 分鐘的討論,或者他獨自抱怨我們為協調所有這些國家所做的一切。所以在我看來,這是我們非常成功地建立這種協調、共識的最好證據。」 布林肯:中共不能一邊談和平 一邊資助侵略 在談到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構成的新獨裁軸心時,布林肯指出,中國相較之下與世界依存度更高,因此中共需自省,這種結盟的聲譽代價及其後果。俄羅斯得以對烏克蘭進行持續侵略的主要驅動力和維持因素,就是朝鮮的導彈和軍隊、以及中共對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的支持。 他指出,中共想要以更能反映其利益和價值觀的方式重塑國際體系。但是對俄羅斯的這種支持也讓中共處於越來越困難的境地:「因為如果它(中共)渴望獲得領導地位,如果它希望被視為一個負責任的崛起大國,那麼它就不能一方面說它想在烏克蘭實現和平,另一方面,又在資助持續的侵略。」 布林肯指出,如果中共一方面表示希望與歐洲國家建立更好的關系,另一方面,又在助長歐洲安全面臨的最大威脅,這是站不住腳的。他認為,中共已越來越感到這種立場的尷尬。 與中共競爭全球南方國家 布林肯:美國提供了更好的替代方案 針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崛起,美國如何才能在與中國和其他國家更好地競爭?布林肯回應表示,各國都經歷過中國投資帶來的好處,但許多情況下,也產生了後遺症,包括無法擺脫的債務,建築標准低劣,不注重環境及工人的權利和保護等,所有這些在某個時候都會產生反噬。 布林肯指出,美國為這些國家提供了更好的替代方案,包括在許多新進的工業化民主國家中調動資源,拜登政府在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領域發起的合作倡議正在匯集數千億美元。最近,拜登總統出訪安哥拉,推廣橫跨非洲多國的「洛比托走廊」 鐵路項目。 布林肯強調,美國的優勢是讓私營部門參與進來,而不是在國家層面上與中國單純進行資金的競爭,這些努力也獲得積極成果:「我們真的開始看到結果,我們開始看到各國想要與我們和我們的盟友合作。」△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魯比奧:有信心以美國國務卿身分與北京接觸(圖) 2024/12/19 (7,075次)
美國國會通過《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 授權3億美元強化臺灣安全(圖) 2024/12/19 (7,210次)
布林肯:美國在與推翻阿薩德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聯繫(圖) 2024/12/15 (5,744次)
臺籍網紅「臥底」拍攝中共統戰手段 罕見取得直接證據(圖) 2024/12/13 (7,644次)
1月20日前後中共可能武攻臺灣嗎(圖) 2024/12/11 (25,707次)
美臺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議正式生效(圖) 2024/12/11 (5,483次)
學生起訴飛天教授 中共迫害延伸國際內幕 猶大下場 2024/12/9 (23,703次)
美智庫:中共海警在金門禁限制水域活動頻繁成新常態(圖) 2024/12/8 (6,126次)
不投機鑽營怎麼可能成為「黨外幹部」? 2024/12/8 (9,686次)
 
軍權不穩 軍中現反習聲音;沒有自由 習的海南夢無法實現;
軍權不穩 軍中現反習聲音;沒有自由 習的海南夢無法實現;
中國經濟加速倒車! 工資開始崩塌!回到2000元、3000元的時代了
中國經濟加速倒車! 工資開始崩塌!回到2000元、3000元的時代了
中國經濟奇蹟幻滅政局待變;承認充當中共代理人 紐約僑領待判罪;
中國經濟奇蹟幻滅政局待變;承認充當中共代理人 紐約僑領待判罪;
《人生如狗》引共鳴 看哭網民!| #人民報
《人生如狗》引共鳴 看哭網民!| #人民報
習有亂政問題被吼下臺謝罪!內蒙黨官貪133億元判極刑;
習有亂政問題被吼下臺謝罪!內蒙黨官貪133億元判極刑;
🔥寶鏡傳說:古時候的鏡子有多神奇?可照妖魅、除瘟疫、預知世事,
🔥寶鏡傳說:古時候的鏡子有多神奇?可照妖魅、除瘟疫、預知世事,
 
如何應對美國新政府團隊多人仍受制裁 中共的尷尬沒法說 2024/12/23 (20,973次)
中共無懼曝露邪惡思維 與加拿大打製裁官員仗 2024/12/23 (20,988次)
遙遙領先 上海地鐵撞塔吊!(視頻) 2024/12/23 (33,869次)
習近平,天堂有路你不走!(圖) 2024/12/23 (29,474次)
國家電網原董事長寇偉被查 牽出李鵬家族 2024/12/23 (23,480次)
多個跡象顯示習軍權不穩(圖) 2024/12/23 (143,893次)
剝開中共法律戰的外衣 2024/12/22 (20,760次)
小說:紅朝毀滅記(11)一封公開信(圖) 2024/12/22 (153,689次)
中南海捅馬蜂窩了 傳丁薛祥被停止工作 2024/12/22 (39,977次)

上海撐不住了 開始節衣縮食(視頻) 2024/12/22 (35,292次)
現代擁有前世記憶的女孩 說出輪迴的故事(視頻) 2024/12/22 (33,948次)
再次開刀!中共央企搶地奪糧斷絕農民生路 2024/12/22 (49,249次)
中國年輕人絕望的心態為何如此普遍 2024/12/22 (21,444次)
韓國申遺為何刺痛了中共國粉紅的心? 2024/12/22 (20,756次)
為何張又俠王毅不陪習去澳門? 2024/12/22 (63,607次)
北京現狀慘不忍睹 衰敗處處可見(視頻) 2024/12/21 (33,866次)
習2025年下臺 英國著名預言家特別談到法輪功和神韻 2024/12/21 (39,166次)
中共無能提振經濟 怕揭短嚴控專家言論 2024/12/21 (35,137次)
天下奇譚(94)昧良心多要錢 應誓言變牲畜還債 2024/12/21 (32,221次)
陸軍司令李橋銘被抓?張又俠吹響倒習集結號 2024/12/21 (70,860次)
一國兩製成了中共的醜聞 習在澳門又出異常 2024/12/20 (23,494次)
中國經濟加速倒車 工資回到2000元!(視頻) 2024/12/20 (34,473次)
苟仲文被捕 曾慶紅失勢 江綿恆不妙? 2024/12/20 (22,746次)
中共醫保藥品集採 誰省錢誰費錢 2024/12/20 (21,632次)
國防大學安全學院表忠很敷衍 軍報如此排版 2024/12/20 (63,697次)
五角大樓發布「共軍軍力」 腐敗影響現代化但仍在擴張 2024/12/19 (21,221次)
年底爆發討薪潮 中共公安部緊急要求八個不能再發生(圖) 2024/12/19 (26,446次)
看哭了!《人生如狗》(視頻) 2024/12/19 (35,373次)
寶鏡傳說:照妖魅 除瘟疫 預知世事(視頻) 2024/12/19 (33,174次)
中國經濟增長成絕望 政局待變(圖) 2024/12/19 (23,641次)
前推特董事李飛飛出自傳 避談兩件事 2024/12/19 (24,053次)
冷錢包、跑步機、雞鴨魚肚 貪官藏錢讓人大開眼界 2024/12/18 (21,542次)
中共如此斂財將逼各省鬧獨立 2024/12/18 (68,099次)
中國經濟持續惡化 日子越來越艱難(視頻) 2024/12/18 (35,259次)
貪官能否立功改命靠運道 為什麼說十億不是生死線 2024/12/18 (20,936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