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世衛要再次「新冠」溯源 敦促中共不要繼續掩蓋信息
 
胡立睛
 
2024年12月3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據海外多家媒體報導,近期中國大陸疫情加劇,多地醫院爆滿,感染人數持續上升。白肺或肺炎的患者激增,猝死的人也明顯增加,殯葬業者透露,火葬場爆滿。還有醫衛界人士透露,江蘇醫院出現不明病毒,死亡率比新冠高很多,江蘇醫院的醫生則在27日介紹說,他負責的病房一共30個病人,已經死亡了6個,剩下的24個病人,還有3個即將死亡。中共官方則稱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高發,近日,中共疾控中心稱,最新監測結果顯示,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呈上升趨勢,支原體病毒、合胞病毒等仍居高位,同時流感也進入季節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陽性率上升趨勢明顯。除了流感患者增多以外,監測數據顯示,近期14歲及以下病例中,人偏肺病毒陽性率呈波動上升趨勢。 就在多種傳染病或疫情多發的背景下,12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事隔五年後,再次要求中共提供新冠疫情相關信息,敦促中共分享數據和訪問許可權,以幫助瞭解Covid-19是如何開始的,如今距離這場顛覆全球的大流行病爆發已經過去了五年。 世衛組織在日前發表的聲明中說:「我們繼續要求中國(中共)共享數據和信息,以便我們能夠瞭解新冠疫情的的起源。這是道德和科學上的當務之急」。該組織表示:「沒有國家間的透明、共享與合作,世界就無法充分準備或預防未來的流行病和大流行病」。 這個聯合國衛生機構回顧說,2019年12月31日,其駐華辦事處獲悉武漢市衛生部門關於該市出現「病毒性肺炎」病例的聲明。 2019年12月,中國武漢傳出爆發新冠疫情的消息,當局最初將其稱之為「不明肺炎」,力圖避免消息外傳。一位名叫李文亮的醫生最早披露疫情後,被公安部門叫去「訓誡」。幾週後,疫情大規模爆發,武漢被迫封城,新冠疫情繼而在全中國爆發,隨後引發一場世界性的災難。 世衛估計,不到五年,新冠疫情導致全球2500萬人死亡,致使一些國家經濟崩潰,衛生系統陷入癱瘓。 而中共官方不斷暗示中國人,新冠是美國大兵帶到武漢的,起源於美國的實驗室。但是,很多網友反問,為什麼新冠最初爆發在武漢而不是美國?為什麼全中國都有病例後,中共不肯停航,致使國外陸陸續續被傳開,爆發後,中共才要求停航? 世衛組織在疫情爆發不久後提出前往中國調查溯源,但未能成行,一直拖到一年後,北京當局才允許世衛組織的專家前往武漢與中國方面「聯合調查」,其實許多原始蹤跡已被清理。國際社會大多認為中國是新冠疫情的發源地,而且沒有向世界及時地提供足夠的信息予以防備。 世衛組織194個成員國目前正在談判2021年起草的關於大流行病預防、準備和應對協議的條約,它們已就條約應包括的大部分內容達成一致,但在具體細節上卻陷入了困境。談判的最後期限是2025年5月。 而在目前中國大陸流行的多種病毒形勢下,被中共官方發訃告稱病亡的黨官經常可見網路,12月被稱死亡黨官年紀都非常輕,多見於40至60歲。比如,中山大學醫學院「細胞微環境與慢性病致病機制」課題組負責人江志強才40歲,上海市同濟醫院原副院長邱忠民才60歲,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世紅才60歲,聚合物複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章明秋才63歲,中共海關總署黨委書記、署長俞建華才63歲…… 2024年11月初至12月初約一個月內,中國名校北京大學至少11名知名教授病亡,2024年10月至11月25不到兩個月,中共文宣系統至少11名高官病亡,全是中共黨員,其中5人為副部級,包括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金沖及、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鄭夢熊、社科院原副院長丁偉志等人。 本月早些時候,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被問及世界是否為下一次可能的大流行病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他回說:「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他說:「如果下一次大流行病發生在今天,世界仍將面臨同樣的弱點和薄弱環節,正是這些弱點和薄弱環節讓新冠疫情在五年前得以流行和傳播」。 譚德塞總幹事所說的「弱點和薄弱環節」,外界猜測就是如中共這樣信息和數據暗箱操作,不透明,遮蓋掩飾欺騙。 譚德塞補充說:「但世界也從這次大流行病中吸取了許多慘痛教訓,並採取了重要措施來加強對未來流行病和大流行病的防禦」。△
 
分享:
 
人氣:6,16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中國出現多種病毒疫情蔓延;為撈錢中共擴建2百拘留營;
中國出現多種病毒疫情蔓延;為撈錢中共擴建2百拘留營;
爛尾工程知多少!習又一政績工程被爆爛尾 橫琴島如空城!| #人民報
爛尾工程知多少!習又一政績工程被爆爛尾 橫琴島如空城!| #人民報
俄高僧不腐之身的奧祕與靈性啟迪;女子手握護身符轉世,
俄高僧不腐之身的奧祕與靈性啟迪;女子手握護身符轉世,
年關將至 中國經濟蕭條加劇!2024年會是未來十年的最好一年?|
年關將至 中國經濟蕭條加劇!2024年會是未來十年的最好一年?|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