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今晚撥快時鐘1小時 夏令時的前世今生(圖)
 
2024年3月10日,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進入夏令時。(Shutterstock)
【人民報消息】時間飛逝,轉眼又到了美國標準時間向夏令時交出接力棒的時候了。 據大紀元記者李言綜合報導,3月的第二個週日(3月10日),就是今天,凌晨2點,美國、加拿大大部分地區的人要將時鐘撥快一小時,進入持續八個月的夏令時。然後,在11月的第一個週日凌晨2點,再將時鐘撥慢一小時,回到標準時間。 美國現行的3月至11月夏令時(Daylight Saving Time,又稱日光節約時間)制度始於2007年,但實際上這個概念要古老得多。據美國交通部交通統計局稱,夏令時的採用起源於火車時刻表,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它在歐洲和美國實施,爲的是節省能源。 夏令時在英國、歐盟與其它地區的叫法是Summer Time,每年3月最後一個週日開始,直到10月的最後一個週日結束。 雖然關於夏令時是否可取的相關爭論一直不斷,但大約70個國家(約占全球國家的40%)目前正在使用美國人所說的夏令時,包括與美國同步切換時間的鄰國加拿大。 不過,在美國,法律不要求各州都要採用夏令時。 夏令時源起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採用夏令時,同樣是爲了節能並保持規範。1945年戰爭結束時,蓋洛普詢問受訪者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只有17%的人希望全年保持夏令時,當時叫「戰爭時間」。 1973—1974年冬季,美國再次嘗試實行永久性夏令時。當時正值能源危機,這個想法還是為了節能。1974年1月,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總統簽署相關法律時,這一舉措很受歡迎。但到了月底,佛羅里達州州長呼籲廢除該法律,原因是有八名學童摸黑上學被汽車撞了。全國各地的學校也都應聲推遲了開學時間,直到太陽升起。 到了夏天,民眾對夏令時的支持率直線下降。10月初,國會投票決定改回標準時間。 每年兩次的時間更替都會引起很多抱怨,甚至造成混亂,越來越多的人要求全年使用標準時間或全年使用夏令時。 於是,美國國會在1966年通過了《統一時間法案》(Uniform Time Act),規定各州可以實行夏令時,也可以不實行,但必須在全州範圍內統一做法。該法案還規定了全國夏令時的開始和結束日期。 1967年,亞利桑那州和密歇根州率先獲得夏令時實施豁免,不過密歇根州於1972年又開始實行夏令時。目前,夏威夷、亞利桑那州大部分地區以及太平洋和加勒比海部分地區都不使用夏令時。 2022年3月,美國參議院通過立法,將夏令時永久化。該法案獲得一致同意通過,但眾議院議員未能在2022年對該法案進行投票。 2023年3月2日,由十幾名參議員組成的兩黨團體再次提出立法,終止時鐘調換,支持永久性夏令時。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眾議員弗恩‧布坎南(Vern Buchanan)提出了這項《陽光保護法》(Sunshine Protection Act)的配套立法。但該法案至今無果。 爲何實施夏令時 關於夏令時的利弊一直存在更多爭議。過去25年的研究表明,一小時的時間變化會擾亂人體與地球自轉相適應的節律,從而加劇了夏令時是否可取的相關爭論。 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們少睡一小時,車禍就會增加。但也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們每天可以多享受一小時的日照,搶劫就會減少。我們也知道,夏令時開始時人們心臟病發作的幾率更高。但有人反駁說,白天多出一個小時,似乎可以給人們帶來更多快樂。 當然,經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它爲人們在陽光下的戶外活動買單。儘管節省能源經常被作為實行夏令時的理由,但所節省的能源並不多,甚至根本沒有。 相反,夏令時的遊說活動主要來自不同的經濟部門。在20世紀中葉,休閒運動產業(例如高爾夫練習場)的遊說團體希望有更多的顧客在辦公室工作一天後出來運動。當一天結束時還陽光明媚時,要說服客戶就更容易了。 但電影業不喜歡夏令時,可能沒有多少人願意在大白天去看電影。農民也不喜歡夏令時,因為他們很難一早把食物運到市場。 總而言之,對夏令時的評估還沒有一個最終定論。而且美國的夏令時似乎不會很快消失。所以,每個人自行調整身心狀態,對夏令時持順其自然的狀態也許是明智之舉。△ (本文參考了CNN報導)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3/10/8123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為何有人吃魚油10年無效 他吃90天膽固醇就下降?(多圖/視頻)
1. 為何有人吃魚油10年無效 他吃90天膽固醇就下降?(多圖/視頻) (289,429次)

他腸癌術後暴瘦17公斤 天天喝1物迅速恢復體力
2. 他腸癌術後暴瘦17公斤 天天喝1物迅速恢復體力 (288,591次)

習怕承擔責任?中南海下令全面銷毀新冠疫情資料(圖)
3. 習怕承擔責任?中南海下令全面銷毀新冠疫情資料(圖) (250,526次)

習近平矮化李強 中共進入垃圾時間(圖)
4. 習近平矮化李強 中共進入垃圾時間(圖) (235,083次)

5. 習近平四大老臣搞亂中國政局 (233,375次)

6. 網傳雲南上千項目停建 經濟休克 大批老闆破產(圖) (230,782次)

7. 胡錦濤二十大遭架離內幕 外媒曝光桌面文件內容(圖) (226,774次)

孤身駕車衝撞中南海 司機獲贊「真正勇士」(圖/視頻)
8. 孤身駕車衝撞中南海 司機獲贊「真正勇士」(圖/視頻) (222,579次)

他不是許家印 但他家房子大到令網友震驚(多圖/視頻)
9. 他不是許家印 但他家房子大到令網友震驚(多圖/視頻) (220,975次)

10. 安洵撕下習近平的遮羞布 (211,806次)

11. 許家印獄中被拷問三大問題 (206,573次)

12. 兩會戲難演 李強受辱 習閉門稱王 (198,911次)

13. 高層圈子消息:習近失去了現實感 龍年「形勢危急」 (195,985次)

絕對想不到 趙安吉家族竟然跟江澤民搭上關係(視頻)
14. 絕對想不到 趙安吉家族竟然跟江澤民搭上關係(視頻) (194,333次)

內幕:他給中共外交官上禮儀課,華春瑩當場失態(圖)
15. 內幕:他給中共外交官上禮儀課,華春瑩當場失態(圖) (189,531次)

分析:中共兩會的細節透露習或身患重疾(圖)
16. 分析:中共兩會的細節透露習或身患重疾(圖) (188,138次)

17. 小粉紅明真相助萬人翻牆 全宿舍看新唐人(圖) (186,475次)

18. 10級狂風吹不動攝影師? 網友揭中共「猴戲」太假(視頻) (183,786次)

冤民起來反抗了!江蘇某政府被炸 作案者公告動機(多圖)
19. 冤民起來反抗了!江蘇某政府被炸 作案者公告動機(多圖) (182,201次)

20. 習人馬紛跨界接掌省級公安 全國大清洗在即 (178,844次)

中共兩高報告時主席臺現異常:眾人交頭接耳(圖)
21. 中共兩高報告時主席臺現異常:眾人交頭接耳(圖) (178,747次)

22. 楊暉中將戴腳鐐 軍中人人驚恐 (177,753次)

23. 笑看全場無男兒 習在全世界鏡頭前上演內鬥大戲(圖) (172,950次)

24. 中國納稅人的錢花到哪裡去了?傳70%「養」公務員 (170,997次)

25. 大地震前奏?中共新證監會主席吳清上任第一把火(圖) (165,976次)

26. 困境下的中共政府已成最大的騙子(多圖) (164,563次)

27. 菲律賓發視頻 控中共海警船衝撞菲船 射水炮傷人(視頻) (138,835次)

28. 異議人士:中國的政治環境比俄羅斯更惡劣(圖) (138,314次)

廣州瀝心沙大橋被撞斷的真正原因(多圖)
29. 廣州瀝心沙大橋被撞斷的真正原因(多圖) (133,570次)

30. 與朱耀明寒風中對話:沒有一個極權會一世統治(多圖) (131,050次)

國產車自燃頻發 聽信宣傳要交「智商稅」(視頻)
31. 國產車自燃頻發 聽信宣傳要交「智商稅」(視頻) (127,238次)

32. 中共嚴控四類人出境 邊境陸路偷渡通道被切斷(圖) (126,182次)

33. 抵制北京跨境鎮壓 在美中國留學生籲團結互助(圖) (125,120次)

湖北異議人士毛善春被扣押 父親也死於非命(圖)
34. 湖北異議人士毛善春被扣押 父親也死於非命(圖) (123,719次)

「兩會與我何干」? 浙江作家昝愛宗不堪重壓呼籲尊重人權(圖)
35. 「兩會與我何干」? 浙江作家昝愛宗不堪重壓呼籲尊重人權(圖) (119,475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