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4月17日發表
人氣:11,540 分享:
|
|
歐盟調查中國醫療器械採購市場,尋求市場准入平等 |
|
【人民報消息】據《彭博社》報導,由於對中國醫療器械採購政策的持續關注,歐盟委員會即將啟動針對中國醫療器械採購市場的調查。這一調查將標誌著歐盟首次啟用國際採購工具(IPI),該工具旨在打開對歐盟企業封閉的盈利性採購市場,增強雙邊貿易的互惠性。
據美國之音報導,觀察人士表示,此舉可能進一步加劇歐盟與中(共)國之間已經緊張的貿易關係。
IPI工具於2022年6月通過,此次是其首次被動用。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應對歐盟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面臨的市場准入障礙,特別是在那些對外國直接投資有限制的國家。歐盟的目標是通過這一工具,迫使那些封閉市場的國家開放,確保歐盟企業能夠在全球採購市場上公平競爭。
中歐貿易缺乏互惠性
據《南華早報》報導,此次調查的焦點是評估中共政策是否不公正地偏袒國內供應商,從而限制歐洲企業參與中國的公共採購項目。如果調查發現存在不公平的市場准入障礙,根據IPI的規定,中國公司可能會在歐盟單一市場的招標申請中被降級,或被完全排除在外。
根據歐盟的觀點,中共政府近年來強化了對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的控制,尤其是通過2015年國務院的決策以及隨後各省採取的進一步措施,這些措施明顯傾向於支持本土製造商。
例如,《彭博社》披露,安徽省等地的政策促進了地方企業向醫院供應設備的機會。這一政策導向是中國更廣泛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旨在到2025年之前在關鍵行業中提升國內產業的市場份額。
而對於生產「核心醫療器械組件」的中國公司,中共政府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85%的國內市場份額,而對於高端設備,目標市場份額為70%。這個目標在歐盟看來,不僅限制了歐洲公司的市場准入,而且威脅到了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的競爭和創新環境。
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指出,儘管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相對自由地參與公共採購,但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准入卻受到限制。
維斯塔格表示:「這裡沒有互惠性—實際上中國市場對歐洲生產商是封閉的。」她強調,擁有IPI這樣的工具至關重要,因為它建立在「互惠」的理念上。
然而,中方對此說法表示不滿。中共官媒《環球時報》說,在政府公共採購方面,中歐雙方一直「保持溝通」。中方指出,在去年9月舉行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中,雙方討論了醫療器械方面的情況。
在過去的幾次與中方的高級別經濟對話中,歐盟官員包括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都曾與中共領導人討論過市場准入問題。這些討論強調了醫療器械市場准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雙方去年的會晤中。儘管雙方同意繼續就市場准入問題進行對話,但歐盟對談判進展緩慢表示失望。
《環球時報》並且引用了中國歐盟商會對180家在歐盟的中國企業和機構進行的調查,21%的受訪者對IPI對其業務的潛在影響表示擔憂。根據諮詢公司Joinchain發布的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口額為494.03億美元,其中歐洲佔進口總額的48.03%,位居第一。
歐盟經濟安全戰略
近期層出不窮的間諜案和中共對俄羅斯侵烏戰爭的曖昧態度,讓歐盟重新審視對中共的貿易態度。歐盟的行動不僅限於醫療器械領域。近幾個月來,歐盟還針對中國的電動汽車、風力發電和太陽能板發起了數起補貼調查,意在應對北京政府對這些關鍵行業的大量補貼。這些措施是歐盟經濟安全戰略的一部分,旨在加強對出口控制和投資審查的強度。
據《彭博社》報導,歐盟指出,北京方面對進口產品採取的歧視性措施以及對外國企業設置的嚴苛要求,如投資義務或向中國實體轉讓技術等,已經在市場上造成了扭曲。
安迪.凱斯瓦尼(Andy Keswani)是一名獨立的政治研究員,也是德國智庫RND Phase的創始人。他建議歐盟要對來自中國的醫療設備進行更嚴格的審查。
「人們真正擔心的是,不知道來自中國的醫療設備是從哪裡生產的,新聞已經報出中國監獄和新疆的強制勞動。中國近期也在大力發展人工智慧在醫學設備中的應用,因此在中國生產的人工智慧軟體很容易被中共政府植入病毒,對我們進行監視,」凱斯瓦迪對美國之音說。
在本月於比利時魯汶舉行的歐美貿易和技術委員會會議上,維斯塔格提到,歐盟需要一種系統性的方法來應對市場扭曲問題,而不僅僅是依靠逐案處理。「我們正在充分使用我們手頭的工具,但我不禁感覺這也像是打地鼠遊戲一樣,」她補充道。
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來自荷蘭的歐洲議會議員羅伯特.羅斯(Robert Roos MEP)說,中歐之間的不信任是因為根本「理念」的不同。他認為在中國實行的「共產主義」只讓少部分人受益,導致的是「官僚主義和貧窮」,並且在中國沒有任何自由,而歐洲所擁有的自由的環境是「創新」的關鍵。
「華為等一切事件已經證明了,中(共)國一有機會就會來我們這裡竊取情報,所以我不相信中(共)國,」羅斯告訴美國之音。
羅斯並且呼籲歐盟不能讓關鍵的設施和工具,比如「電動車」和「醫療設備」,被中共政府所支配。但是他也認為是歐洲領導人的錯誤決策,使得市場轉向中國製造的電動車,而非自己本土生產的產品。
美國之音已經向中共駐比利時大使館通過郵件發出評論請求,但是到截稿時間尚未得到回覆。△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4/17/82180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4/4/17) |
-
習近平點名抓捕姚明等 體育界正在大清洗中(圖) (230,070次) 2024/4/5
-
習近平二個計劃受挫 三中全會擱淺(圖) (222,442次) 2024/4/7
-
蔡奇以中央辦公廳名義發《通知》 習近平大怒? (196,350次) 2024/4/13
-
涉活摘器官 貴州三所醫院院長書記落馬(圖) (182,950次) 2024/3/31
-
中共內部消息:習近平欲在三中全會上追責江澤民 (179,658次) 2024/4/11
-
新冠病毒沒離開中國 絕大多數死人與「黨」沾邊(多圖) (178,211次) 2024/4/8
-
大開眼界--中共高官被捕時鮮少爆光之內幕(圖) (177,694次) 2024/3/28
-
習挖空心思說好話 美商酒足飯飽 拍拍屁股走人 (167,225次) 2024/3/30
-
習近平大戰國務院 李強被迫寫檢討 (163,592次) 2024/4/8
-
余茂春:習近平招攏的很多都是拍馬屁的人 (161,578次) 2024/3/29
-
中共傾銷戰遭各國反擊 耶倫打頭陣 拜登五軍壓境 (160,611次) 2024/4/9
-
重慶檢察院分院副檢察長遭報猝死 (159,286次) 2024/4/6
-
千古第一貪是他!一代權臣和坤遜色多了(多圖) (158,385次) 2024/4/11
-
消息:李強失寵寫檢討 禍起清除李克強影響不力 (158,082次) 2024/4/4
-
中南海權鬥不止 傳蔡奇再添新職(圖) (157,868次) 2024/3/29
-
李克強陰魂不散 習大怒退場 李強還在檢討 (156,712次) 2024/4/4
-
唐一軍被抓詳情曝光 「無所作為」是為了掩蓋一真相(圖) (155,949次) 2024/4/5
-
數據說話!「美國衰退」的驚人真相 (154,211次) 2024/4/10
-
中南海權力再分配傳聞四起 習對李強又愛又疑 (153,784次) 2024/4/3
-
李強再遇尷尬 耶倫訪華會晤清單現異常 (151,480次) 2024/4/7
-
中國金融界大降薪?專家:房地產業毀滅前兆(圖) (148,940次) 2024/4/16
-
中共司法部先後有過五個"污點部長" (147,345次) 2024/4/6
-
中南海內鬥激烈 網傳前司法部部長唐一軍出事 (146,020次) 2024/4/2
-
耶倫訪華:試圖遏制一場經濟戰爭 (145,396次) 2024/4/8
-
對付李尚福 習近平採用了新戰略 (144,853次) 2024/3/30
-
習近平決裂「太子黨」 (143,066次) 2024/4/8
-
毛澤東為什麼打倒代總參謀長楊成武?(圖) (142,240次) 2024/3/28
-
李強與內閣關係現異常 中共極權內部混亂已開始 (141,950次) 2024/4/10
-
習最新動作:蔡奇掌控黨建 霍小光飛升新華社高層 (138,421次) 2024/4/5
-
恆大案延燒中共高層 財新網爆前司法部長涉案 (137,721次) 2024/4/12
-
外商寫密函給胡春華 疑意外觸碰中共內鬥 (137,404次) 2024/4/11
-
北京封殺「香港玩完」論 中共「老朋友」成反共名人 (137,005次) 2024/4/8
-
中共第一個世界冠軍為什麼自殺?(圖) (136,706次) 2024/4/13
-
許家印咬出衆多金主 中共金融銀行系統高層人心惶惶(圖) (135,509次) 2024/4/17
-
趙樂際為什麼會為對唐一軍的前老闆劉楓有求必應 (130,871次) 2024/4/9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