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清華學者:習路線令中國科技倒退20年(圖)
 
2024年5月1日發表
 
圖為中國科技公司華為的標誌。(Photo by David Becker/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孔屏綜合報導)日前,北京清華大學學者丘成桐表示,如果中國目前的科技發展路線繼續下去,中國的科技水準至少可能會倒退20年。而一篇刊登在日本媒體的文章指出:美國的制裁並非中國科技業發展停滯的主因,根本原因是習近平自我毀滅性的科技產業政策。 根據自由時報轉載中國《網易》的報導指出,北京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26日在1場公開演說中表達對中國當前科技發展的擔憂,指出近年來中國在一些核心技術領域的進展雖然迅速,但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如果中國目前的科技發展路線繼續下去,中國的科技水準至少倒退20年,引起中國網友熱議。 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丘成桐進一步解釋,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過於依賴進口,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加上中國過度追求經濟發展,也抑制了基礎研究的進步。 丘成桐認為,要避免這種倒退性發展,中國必須在關鍵技術領域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同時更加重視基礎研究投入,培養更多優秀的科技人才。 報導說,丘成桐的觀點引發了專家學者的廣泛討論。有的專家也認為,丘成桐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中國的科技發展確實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對此,有中國網友留言嘲諷,「不至於、不至於,頂多也就18、19年吧」也有網友說,「丘(成桐)老是說,別人的東西要學,但別總想著偷!」還有網友批評,「這廝瞎操什麼心?香港已經倒退了20年不止,他身為來自香港的人,沒說一句話。 」 美國自2022年10月初以後擴大對中國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全面阻止中國取得高階晶片和製造設備,並將中國最大記憶體代工廠長江存儲等31個中企以及研究機構列入「未經核實」(unverified)貿易清單。當時就有專家認為,新禁令恐令中國的科技發展倒退5至10年。 不過,自由時報轉載了日本《日經亞洲》近日刊登的一篇投書《美中科技戰爭:中國科技史揭示未來科技競爭》,作者向冀(Nina Xiang)在撰文中指出,美國的制裁並非中國科技業發展停滯的主因,根本原因是習近平自我毀滅性的科技產業政策。 產業規模萎縮 創新能力下滑 作者解析中國科技發展失去動力的原因,文章指出,幾年前,中國還被視為美國在AI領域的強大競爭對手。在臉部辨識等特定領域,中國公司的表現往往優於美國同業。如今,中國公司在生成AI領域落後於 OpenAI 等美國先驅者好幾代。過去四年來,美國和中國在先進晶片方面的差距,已從大約2代擴大到5代。 向冀指出,中國人工智慧公司的營運規模小於美國同業。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市值合計僅為微軟和蘋果的9%。美國的「七大巨頭」-蘋果、微軟、英偉達、特斯拉、Meta、Alphabet 和亞馬遜的總市值達到13.2 兆美元,而中國最大的7家科技公司的市值剛好超過1兆美元。 不僅如此,中國創新能力也下滑,中國獨角獸公司或價值至少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數量大幅下降。而且2023 年,中國創投總額僅為美國創投基金承諾投資金額 171 美元的四分之一。 鎮壓民企 習自毀中國科技業 文章稱,許多人可能將這種命運的逆轉歸因於美國的制裁,但考慮到華為對美國封殺的抵抗力,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中國科技停滯的根本原因在於習近平自我毀滅性的科技產業政策,除了封殺先前繁榮的遊戲和線上教育產業、發起反壟斷調查以及部分國有化私營科技公司之外,最大的影響力還來自於製造恐懼氣氛。 如今,中國企業家更關心的是他們的企業會不會惹惱監管機構,而不是產品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場潛力。這種監管的背後是習近平對科技業的擔憂,以至於甚至不惜犧牲該行業的競爭力和實力。 北京圍繞著「元宇宙」、「腦機介面」和「生成式AI」等流行詞挑選了新興產業,但中國引導創新的努力肯定會失敗。新創企業不僅嚴格遵循政府指導方針,而且政府主導的風險基金現在也佔據主導地位,即使取得短暫成功,也無法促進永續創新。 文章直言,習近平現在必須面對中國科技實力持續下滑的後果,除了他自己,不能怪罪任何人。不幸的是,習很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他聽話的下屬不太可能傳達令人不悅的真相,最終導致災難。 △
 
分享:
 
人氣:33,41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北京瞬間天黑  狂風暴雨 大樹連根拔起!整個北京城大風呼嘯
北京瞬間天黑 狂風暴雨 大樹連根拔起!整個北京城大風呼嘯
中國房東「一鋪養三代」美夢破碎  !100萬搶到的商舖
中國房東「一鋪養三代」美夢破碎 !100萬搶到的商舖
博士碩士畢業即失業!大學生找工作陷入困境!北京職場就業率1:10萬?
博士碩士畢業即失業!大學生找工作陷入困境!北京職場就業率1:10萬?
車主:「誰買誰後悔」!  比亞迪失控 剎車失靈 !
車主:「誰買誰後悔」! 比亞迪失控 剎車失靈 !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