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朝鮮發射衛星再次失敗
 
【人民報消息】北韓表示,其最新發射的軍事偵察衛星週一(5月27日)以失敗告終,原因是新開發的火箭發動機在飛行中爆炸。 據美國之音報導,就在這次嘗試發生幾個小時前,平壤發出警告,稱它將在6月4日之前發射一顆衛星,假如成功,這將是北韓的第二顆在軌間諜衛星。 而擁核國家北韓這次發射卻成為了最新的失敗,此前北韓去年曾發生了兩起嚴重的墜毀事故。北韓於去年11月成功地將第一顆間諜衛星送入了軌道。 「新型衛星運載火箭在第一階段飛行期間在半空爆炸而發射失敗,」北韓國家航空航天技術總局副局長在官方媒體發表的一份報道中說。 報告稱,初步分析表明,原因是新開發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但正在調查其他可能的原因。 韓國和日本的官員早些時候已報告說,北韓的這次發射似乎失敗了。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JCS)表示,北韓於當地時間晚上10點44分左右在其西海岸的南部路徑上發射了這枚衛星。 然而,韓國聯合參謀總部表示,它在發射後僅兩分鐘就從海中探測到火箭的大量碎片。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告訴記者,北韓發射的物體在黃海上空消失了,並補充說政府認為沒有任何東西進入太空。 「這些發射違反了安理會的相關決議,是關係到我們人民安全的嚴重問題,」 林芳正說。 日本公共廣播公司日本放送協會(NHK)播放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似乎有一個橙色的圓點飛入夜空,然後在靠近中國和朝鮮邊境的地區爆炸起火。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報道,一名日本防衛省官員告訴記者,錄影中火焰的顏色顯示液體燃料可能正在燃燒,但目前正在分析細節。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表示,這次發射似乎來自北韓主要太空飛行中心所在的北韓西北部地區的東昌裡。 日本政府週一發布緊急警告,要求其南部居民躲避北韓飛彈的可能威脅,然後解除了警告並表示預計不會飛越日本領土。 日本透過其J-Alert廣播系統向沖繩縣南部的居民發出警告說,北韓似乎發射了一枚飛彈。 幾次失敗,一次成功 這次發射將是擁核國北韓試圖將第二顆間諜衛星送入軌道的嘗試。在幾次嘗試失敗後,北韓於去年11月成功地將第一顆此類衛星送入軌道。 去年5月31日,北韓首次發射新的千里馬-1 (Chollima-1)衛星火箭,在第二階段失敗後而告終。官方媒體將這一挫折歸咎於不穩定和不可靠的新引擎系統和燃料。 在5月的發射嘗試之後,韓國從海上打撈到了這顆衛星的殘骸,並表示一項分析表明,它沒有作為偵察平台的有意義的用途。 去年8月份的另一次嘗試也以失敗告終,那次發射的火箭助推器在某級遇到了問題,導致有效載荷墜入海中。 北韓航太當局曾將8月的火箭助推器第三級出現問題後的失敗稱作:就火箭系統的整體可靠性而言,「這不是一個大問題」。 今年2月,美國太空專家表示,北韓稱作萬裡鏡-1(Malligyong-1)的第一顆間諜衛星「仍然活躍」,此前它探測到了其軌道的變化,表明平壤成功控制了這艘航天器——儘管其能力仍未知。 北韓官方媒體報道說,這顆衛星已經傳輸了五角大廈和白宮等地段的照片,但沒有發布任何影像。 11月份的成功發射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9月罕見出國訪問並參觀俄羅斯最現代化的航太發射中心後的首次發射。在那次訪問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承諾幫助平壤建造衛星。 兩國都沒有詳細說明未來援助的程度,這可能會違反聯合國安理會針對北韓的決議。 根據韓國聯合通訊社(Yonhap)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韓國高級國防官員的話報道,俄羅斯專家已經訪問了朝鮮,以幫助衛星和太空火箭計畫。 平壤表示,它需要一顆軍事偵察衛星來加強對美國和韓國軍事活動的監控。△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5/28/8305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