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了2500個猶太孩子後的遺憾(圖)
 
劉曉
 
2024年6月17日發表
 
拯救了2500個猶太孩子的波蘭女護士艾琳娜‧森德勒(Irena Sendler)。(網絡圖片)
【人民報消息】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期間拯救了1100個猶太人的德國商人辛德勒,但對另一位拯救了2500個猶太孩子的波蘭女護士艾琳娜‧森德勒(Irena Sendler)的故事卻知之甚少。直到1999年4個美國中學生因為參加「國家历史節」競賽而對這位默默無聞的女英雄進行深入的研究後,森德勒的故事才為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根據其故事改編的電影《勇敢的護士》上映後打動了不少人的心。 1910年,艾琳娜‧森德勒出生在波蘭一個天主教家庭。她的父親生前是華沙小鎮上唯一的醫生,一直盡力救治包括猶太人在內的不同種族的窮人。一天,他在治療一些斑疹傷寒病人時倒下,幾天後去世。艾琳娜回憶說,父親對自己產生了極大的影嚮。她記得父親在臨終時對她說:「如果看到有人溺水,即使你不會游泳也應該努力去救他。」那時的艾琳娜只有七歲。 17歲時艾琳娜開始在華沙大學學習社會工作。當時,反猶主義盛行,在課堂內,猶太學生必須坐在左邊,「雅利安」人種的學生坐在右邊。艾琳娜對此十分反感,她總是和她的猶太同學坐在一起。也因此,她受到了攻擊。 一天,艾琳娜看到一個猶太女生被人抓住頭髮,拖拽著下落。憤怒的她劃掉了學生證上的「雅利安,右手邊」的說辭,而作為懲罰,她被迫停止學業三年。 在1939年德軍入侵波蘭後,牢記父親的教導且為人正直的艾琳娜選擇了拯救猶太人的危險之路。「在華沙猶太區,每天看到血腥的屠殺,我沒有時間考慮自己是否危險,只知道需要做一些事情。」 當時,艾琳娜在華沙社會救濟局工作,負責照管救濟食堂並管理著華沙市的一些商店。她以此為掩護,給猶太人提供衣服、藥物和金錢。 1942年,當華沙近5萬猶太人被納粹陸續趕進猶太人區等待處決時,艾琳娜毅然加入了抵抗組織建立的「幫助猶太人委員會」。她建立了一個幫助猶太兒童逃跑的網路,並利用「社會工作者」的身份進入猶太人區,連續 18個月,每天冒著生命危險,來回集中營數次,每次掩護幾個孩子離開。 在營救過程中,她將2500多名猶太兒童藏在擔架下、手提箱裡,甚至棺材、屍體袋中,後來她還把有些孩子裝成生了傳染病的樣子,用救護車運走,偷偷帶出了猶太人區,之後送往天主教會。 在幫助這些孩子逃離後,艾琳娜還設法為他們偽造姓名及出生證明,並將他們送到福利院,或寄養到波蘭的平民家庭中。為了讓孩子將來能和家人重新聯繫,艾琳娜制作了一份被救兒童名單,上面記錄了每一個被救兒童的真實姓名和假的新身份,然後放入瓶子中,埋在鄰居家門口的蘋果樹下。 1943年10月,蓋世太保發現了艾琳娜拯救猶太兒童的真相後,將她關進了帕維亞克監獄,並對她進行了嚴刑拷打,打殘了她的雙腿。艾琳娜咬緊牙關忍受著一切,自始至終沒有吐露任何一個孩子的下落,沒有出賣過任何一個同伴。納粹最終判處她死刑。由於波蘭地下抵抗組織給了蓋世太保行刑劊子手一大筆錢,艾琳娜被放走,才僥幸逃過了一死。之後,她以假名繼續在波蘭生活。 1945年納粹撤離波蘭後,艾琳娜取出了名單,交給了波蘭猶太人中央委員會,希望可以根據名單,讓父母和孩子團聚。遺憾的是,最終只有部分孩子找到了從納粹集中營中幸存的他們的父母,絕大多數孩子的父母都被納粹殺害。 1979年,天主教教宗保羅二世接見了伊雷娜。她的名字也進入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她被稱為「國際義人」。 2006年7月30日,96歲高齡的艾琳娜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紀念儀式上接受榮譽勛章,出席儀式的許多人都是當年她營救的猶太兒童。但艾琳娜從未將自己看成英雄,她說:「那些被救出來的猶太孩子,已經證明了我在世上的價值,但這並不是值得贊揚的理由。相反,我總是受到良心的譴責,我本來可以救更多的人。這一遺憾將伴隨我直到死去。」同年,艾琳娜.森德勒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2008年5月12日,艾琳娜在波蘭去世,享年98歲。她的離去也帶走了她終身的遺憾,但她那顆勇敢、仁愛之心卻駐足在無數人的心間。她讓人們相信:一個人的力量,也可以改變世界。 △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22,99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中年人失業情緒崩潰!民眾生活愈加艱難!民眾嘆掙錢難 不敢消費!
中年人失業情緒崩潰!民眾生活愈加艱難!民眾嘆掙錢難 不敢消費!
北京冰雹如下雪 地面積冰一尺多深!山東河南持續大旱 農作物枯死
北京冰雹如下雪 地面積冰一尺多深!山東河南持續大旱 農作物枯死
西瓜崩盤 ,牛肉崩盤,養牛的哭,養豬的哭,……中國農民虧慘了|
西瓜崩盤 ,牛肉崩盤,養牛的哭,養豬的哭,……中國農民虧慘了|
彭麗媛老鄉張建春被查,中共宣傳部刮審查風暴,軍頭罕見赴延安祭旗,
彭麗媛老鄉張建春被查,中共宣傳部刮審查風暴,軍頭罕見赴延安祭旗,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