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7月31日發表
人氣:13,966 分享:
|
|
香港股市退潮湧動 無利可圖唯有撤出(圖) |
|
【人民報消息】香港交易所是世界上一個最主要的股票市場,吸引全球企業前來申請上市集資。可是近年中美貿易戰和雙方關系惡化,令中國和香港經濟轉差,也令港股走勢持續疲弱,恒生指數更在三年之間從超過三萬點,跌至最低谷的14,863點,直到今日也不過恢復到17,000點。
據美國之音報導,在此背景下,香港股市開始出現多間公司決定從香港交易所摘牌的罕見情況,對於香港金融及經濟發展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根據香港交易所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從香港股市摘牌的上市公司有19家,其中8家公司是透過私有化退市,涉及金額是38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只有3間公司私有化。根據《日經亞洲新聞》的報道,今年上半年還有14家公司宣布即將從香港股市退出,涉及金額高達85億美元,遠超同期30間港股IPO總集資額的17億美元。這是繼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後,首次出現如此多的公司申請摘牌的情況。根據香港交易所的數據,2020年全年合共有24所公司主動申請摘牌。
申請私有化企業遍布各行業
在宣布即將退出香港交易所上市名單的企業當中,包括有法國企業歐舒丹(L』Occitane International)、香港企業超智能控股(i-CONTROL)、中國新華電視、A8新媒體集團等。
業務涉及電子產品、醫療產品、健康產品、物料開發和房地產,在1997年5月上市的香港企業建溢集團,也因為近年業績不佳而決定私有化,將於8月23日從香港交易所摘牌。建溢股價從2021年2月11日的近年最高位每股1.87港元,掉至去年9月4日史上最低的每股0.32港元,縱使7月30日已回升至每股0.71港元,但過去5年在香港交易所的股價已跌超過10%。
體育服裝企業李寧則於今年3月的業績會上,僅以「任何有利於投資者回報的方案都會考慮」,響應坊間傳出李寧因公司估值在香港市場被低估而希望私有化的傳聞。
股市行內人士指出,除了疫情期間整個社會經濟活動大幅減少,才會出現大量企業選擇摘牌,正常時期出現目前這種情況實為罕見。香港資深股評人潘家榮認為,香港和中國經濟低迷,帶動股市下跌,企業在股市處於極低價值,令股東覺得市場無法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所以寧願以較便宜的價錢購回股份完成私有化。尤有甚者是大股東認為上市失去原有作用,所以決定離場。
「當股市失去集資用途,便很難再做供股、上市再籌錢的用途。所以對於大股東們來說,上市已經沒什麼作用,尤其是部分企業的股票比較少人參與,」潘家榮告訴美國之音。
潘家榮續稱,市道不好的連鎖反應,是令更多本來成交量不高的上市企業,更積極地考慮退市。他直言在上半年決定私有化的企業股票當中,除了歐舒丹以外,其余企業都是不為香港人熟悉,而且成交量一直不高,無法達到集資效果。
市況不佳消滅最後幻想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證券公司董事也認為,市況不佳對這些非市場焦點的企業來說是致命一擊。他告訴美國之音:「市況差令他們連幻想都失去了。香港投資者的焦點是國企、科技股和老牌藍籌股,這三種股票以外的都不太感興趣。以往這一類小價股在市況活躍的時候,每幾年都會突然被炒起一次,那時候的股價和成交量都不會像現在那麼低。而這些企業的大股東一般都是不太理會公司狀況,也不會很主動關註小股東的權益。可是如果交易量太少,交易所又會對他們提出很多問號,例如為何業務這麼小﹖為何只持有現金﹖於是部分大股東會認為麻煩,行政成本又多,唯有決定退場。」
香港交易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6月28日的單日總成交金額是988.87億港元。近年港股單日總成交金額最高的日子是2007年10月3日,當天的總成交金額超過2,098億港元。在最近一年半,也只有2024年5月16日這一天的總成交金額再次超過2,000億港元,其余日子的總成交金額都是1,000億港元左右。
「雖然目前交易量還不算小,但是港股愈來愈淡靜,比較少人參與是不爭的事實。由於中美關系轉變有很多變量,所以不知道什麼時候扭轉這局面,」潘家榮說。他預計下半年港股企業申請摘牌的情況暫時不會有大轉變,又或許會出現企業在上半年已作好退市決定,形成下半年較少企業宣布退市的狀況。
上市成本驚人嚇退企業
對於交易量較少,也不是市場焦點的企業來說,不符合成本效益也令他們決定退市。匿名的證劵公司董事分析道,維持上市公司的地位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是導致業績不佳又不受關註的企業打退堂鼓的主要原因。
「上市公司需要付出大量跟法律有關的成本,例如公司無論有什麼業務上的重大變化,或是出現新的營運事務就要出公告,每份公告都需要交予法律部門審閱,這些就是跟法律有關的成本。另外上市公司要準備年報、會計師審核,這些全部是費用支出。而且從一開始申請上市,就需要至少付出2000至3000萬港元上市費,上市之後又要符合一連串要求。為了維持上市地位,要付出的人力資源、行政成本,都是不小的數目。尤其是公司在虧本的時候,就更加不想付出這些代價了,」他說。
這位匿名證劵公司董事補充說,有時部分企業的大股東希望進行架構重組,以及準備進行大規模變賣資產,若仍然是上市公司身份,這一切都必須經過董事會批準,以及股東大會的通過,對於他們來說是費時失事,倒不如放棄上市公司身份,以換取行政自由。
除了香港股票界業內人士,臺灣的財經專家也看淡香港的股市前景。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羅承宗,直言臺灣企業一直視香港為連結中國的橋梁,所以就算要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是困難的事,也仍然希望藉此接通在中國的業務往來。可是現在中國的經濟轉差,令臺商也逐步撤出香港市場。羅承宗以亞洲水泥子公司亞泥(中國)為例,指出近年中國建築業不景氣,對水泥業造成很大打擊,所以亞泥(中國)今年6月在港交所停牌,外界揣測原因是準備私有化,這事將令臺灣廠商對於在中國和香港股市爭取上市的事變得更謹慎。另一方面,香港市場對於臺商而言已缺乏吸引力。
「臺積電也跑到日本熊本縣了,連帶幾家臺灣銀行也到熊本開分行。從臺商的立場來看,舍棄香港去其他地方發展是趨勢。所以香港要重置投票人的信心,中國經濟也要再起來。如果持續低迷,那就真的沒辦法了,」羅承宗告訴美國之音。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7/31/84224.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更多文章導讀 |
|
|
 |
 |
 |
1. 三中全會習近平出於無奈放軟身段
(102,547次)
2. 為什麼秦剛受到的處罰比李尚福輕?
( 99,554次)
3. 習近平高調露面 張又俠表態反常(圖)
( 96,786次)
4. 不是政變勝似政變 黨魁成三中全會最大輸家(圖)
( 96,213次)
5. 宋祖英被抓獄中尋短見 傳習對曾慶紅哥倆出手了(圖)
( 94,952次)
6. 三中全會逆天保黨 習近平敲嚮中共歷史喪鐘(圖)
( 93,160次)
7. 中南海傳真:習健康不穩,中南海成立應急小組
(91,811次)
8. 三中全會爛尾 開了個寂寞畫了張舊餅(圖)
( 91,411次)
9. 軍中出大事 中共搞死龍脈引發大分裂(圖/視頻 )
( 91,380次)
10. 北京出現七個異常現象透何信息?(圖)
( 91,241次)
11. 中共政治局會議再提經濟光明論 暗批蔡奇?(圖)
( 90,723次)
12. 習家軍被整肅的導火索竟然是她(多圖)
( 90,517次)
13. 新華社特稿《改革家習近平》被槍斃的真相(圖)
( 89,686次)
14. 軍報一再強調「黨中央」不尋常 兵諫傳言是真?(圖)
( 89,510次)
15. 三中全會亂象 習近平還沒放大招就被放鴿子(圖)
( 88,439次)
16. 習近平的政治清洗是否告一段落?
(87,669次)
17. 央媒三中全會前定調 把黨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
(75,991次)
18. 三中全會落幕 中國網友熱議秦剛人事案(圖)
( 75,905次)
19. 15名中共省部級高官與高級將領密集病亡(圖)
( 75,296次)
20. 江蘇官場40天內16人落馬
(75,216次)
21. 湖南出現第二位彭立發 上海小哥要造反(圖/視頻)
( 72,096次)
22. 裏面的道理在哪裏?(圖)
( 60,270次)
23. 他預言了川普遇襲 今發新預言:一場更大瘟疫將奪走3.5億人(圖)
( 55,176次)
24. 外商對華投資連跌13個月 專家:需進行政治改革(圖)
( 53,653次)
25. 致死率75%! 印度又一男童死於尼帕病毒
(53,122次)
26. 《人物》雜志刊「一個美國人在東北散步」被下架(圖)
( 51,934次)
27. 中國迎來降薪時代 網友:水抽幹了還要船幹啥(圖/視頻)
( 51,905次)
28. 中國1/4上市企業虧損 民眾躺平唱末日悲歌(多圖/視頻)
( 51,359次)
29. 習為躲避疫苗戰略拷問 讓油罐車話題悶燒(多圖/視頻)
( 49,744次)
30. 中共不解決混油 但撤換了新京報高層(圖/視頻)
( 48,100次)
31. 罕見!吉林臨江負責維穩公安局長被泥石流沖走(圖/視頻)
(47,415次)
32. 他數月前預言川普遇刺 並將贏得大選(圖/視頻)
( 46,919次)
33. 中國人躲不開有毒生活 官媒插足替習打掩護?(多圖/視頻)
( 46,453次)
34. 川普治獨裁流氓有手段 習暴跳如雷普京龜縮(圖)
( 44,523次)
35. 保護衛士揭中共用刑法300條迫害法輪功黑幕(圖)
( 43,835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