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共產中國是敵對國 川普讓北京吃閉門羹(圖)
 
2024年8月30日發表
 
2024年5月30日,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一場閉門活動上說如果他當選總統,中共武力犯台的話,他就會出動轟炸北京。對此,中共國防部回應稱,此言論「喪心病狂」。圖為川普於 2024 年 3 月 5 日在佛羅裡達州西棕櫚灘海湖莊園舉行的選舉守夜派對上發表演說。 (Photo by Win McNamee/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金欣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這兩天在北京訪問,目的是在11月5日美國大選前,和緩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而北京近期多次派人試圖與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美國前總統川普取得聯繫,但均以失敗告終。分析認為,共產中國是美國的敵對國,為了避免「被操縱或歪曲」,川普團隊避免在大選前與敵對國家官員會晤,因為「幾乎沒有好處」。 與中方會面沒有好處 據英國《金融時報》週三(8月28日)引述知八位熟悉情況的美方和中方人士的消息稱,為了川普競選團隊取得聯繫,中方派遣了前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試圖進行聯絡,但是這些外聯活動都沒有成功。崔天凱被認為是在華盛頓擁有廣泛人脈的中方官員之一。 報導說,中方甚至連美國國會議員的會面都一直不順利,現在與川普的團隊的外聯也面臨著類似的障礙。 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的中國政策倡議主席史蒂夫·耶茨(Steve Yates)告訴《金融時報》,川普對中國(中共)的看法是眾所周知的,川普團隊與中方官員會面「幾乎沒有好處」,存在被「誤解」的風險。川普的競選團隊現在專注在11月獲勝上。 「川普競選團隊成員和代理人的紀律性比2016年時要高得多。」耶茨說。他是川普競選團隊的代理人,並擔任過副總統迪克·切尼(Dick Cheney)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耶茨所在的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與多位前川普時期的官員保持聯繫。 前官員:川普團隊避免與敵對國家官員會晤 前川普政府副國家安全顧問、現就職於傳統基金會的維多利亞·科茨(Victoria Coates)表示,即便是2016年過渡團隊與俄羅斯外交官之間的例行會議,也「被職業政府官僚機構利用來陷害高級官員」。 「未來可能擔任職位的潛在川普政府官員對與(共產)中共這樣的敵對國家舉行會議持謹慎態度,這並不奇怪,因為這些會議可能會被操縱或歪曲,暗示與敵人勾結。」她說。 許多其它國家也在試圖與川普的顧問建立聯繫,以避免他們犯下跟2016年同樣的錯誤,當時他們因為忽略了川普贏得大選的機會而未能培養關係。 川普的顧問們也在尋求避免重演2016年的事件。當時川普競選團隊在就職典禮前與俄羅斯官員的會晤,包括俄羅斯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Sergei Kislyak)和時任國家安全顧問的邁克爾·弗林(Michael Flynn)之間的會晤,不料引發了長達數年的通俄門調查。 前CIA分析師:中方是收集情報 不是真想討論 曾擔任喬治·W·布什的白宮亞洲事務高級顧問、美國前中央情報局中國問題分析師懷爾德(Dennis Wilder)表示,北京一直在「積極尋找機會」與川普競選團隊建立聯繫,但未能成功。 「有一部分人會認為,中方只是在收集情報,而不是尋求真正的討論,」懷爾德說。 雖然崔天凱被視為合法外交官,但他現在擔任中國人民外交研究所顧問。懷爾德表示,該研究所雖然「不是正式的情報收集機構,但被中方情報部門用來接觸感興趣的國際訪客」。 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所長羅伯特·戴利(Robert Daly)表示,崔天凱是一位「出色的使者」,但華盛頓的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川普團隊在這個階段與崔天凱會面有什麼好處呢,因為任何此類討論都可能被解讀為中方試圖施加影響?」戴利反問道。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一些川普顧問擔心會見中方官員可能會損害他們在未來政府中工作的機會。還有人擔心,跟中方官員會面可能影響以後的安全許可申請。 報導說,在副總統賀錦麗取代拜登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後,華府外交官們正忙著與賀錦麗的團隊建立聯繫,但幾位專家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她會選擇誰提供亞洲政策建議。 賀錦麗的競選團隊沒有回應關於《金融時報》是否與中方官員接觸的置評請求。 △
 
分享:
 
人氣:26,01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遼寧建昌洪災慘重 二百餘村受災 災民:我們被拋棄了| #人民報
遼寧建昌洪災慘重 二百餘村受災 災民:我們被拋棄了| #人民報
中共高調吹捧鄧小平,是中共盡失民心?整個官場躺平應對,謠言滿天飛,
中共高調吹捧鄧小平,是中共盡失民心?整個官場躺平應對,謠言滿天飛,
大爺大媽佔領星巴克 !下圍棋、嗑瓜子 主打佔座休閒不消費!
大爺大媽佔領星巴克 !下圍棋、嗑瓜子 主打佔座休閒不消費!
暗訪中國醫院黑幕,「全世界只有中國醫院在掙錢」;
暗訪中國醫院黑幕,「全世界只有中國醫院在掙錢」;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