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9月21日發表
人氣:6,785 分享:
|
|
外國人在華遇襲 「個案」何其多?(圖) |
|
 9月18日上午8點,一名日本10男童在上學路上被一名中國人殺害。(視頻截圖) |
【人民報消息】近日,一名日本男童在深圳上學途中遇刺不治身亡,引起各界輿論的震驚和哀悼。目前,嫌犯作案動機以及相關調查和審判過程能否公開透明等問題格外引人關注。伴隨近期外國人在中國遇襲案件增多,其背後的原因是否如中共外交部一再所說,僅是「個案」呢?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9月18日,一名就讀深圳日本人學校的10歲男孩在上學途中被刀刺傷腹部,經搶救無效後不幸過世。該事件不僅震驚日本各界,導致輿論充斥譴責和痛心之言,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也在週四以「卑鄙」形容這起攻擊事件,加劇日本與中共國的緊張關係。
男童遇刺當日,正值中共官方宣傳的日本侵略東北九一八事變「國恥」93週年。而在今年的6月24日,還有一對日本母子在蘇州遇襲受傷。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接連發生兩起日本人在華遇刺事件,外界質疑中國民間反日情緒高漲卻遭政府姑息而釀成悲劇。
不過,此一說法無法得到證實。
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和平與衝突研究院副教授新井立志告訴自由亞洲電臺,在作案動機和嫌犯的心理狀態等信息尚未明朗前,與其貿然歸因於中國的反日情緒,不如以此作爲警鐘,「把單一個案與更廣泛的社會趨勢區別開來」。他說,不論是公民、政府還是媒體,「需要有勇氣和社會責任,促使中國人的身份和日本人的身份人性化」。
新井立志說:「當我們關注到每個家庭、每位被騷擾或刺傷的人都有其兄弟、姐妹、母親和父親這一事實,就能清楚地認識到,日本人和中國人在失去家人時所承受的痛苦(不分國籍)完全沒有什麼不同。」
日本男童遇襲案情最終能結案公開嗎?
外國公民在華的人身安全之所以廣受關注,不僅只是因爲上述兩起案件。今年六月,四名美國教師也在吉林被人刺傷。雖然當時中共政府承諾依法調查、懲處犯罪份子,但迄今卻仍沒有公開案情細節。
今年八月,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曾向《紐約時報》表示,事發兩個月內這段期間,中方一直沒有提供關於襲擊者動機的更多細節,僅援引警方最初的說法,稱事件始於襲擊者在擁擠的人行道上與其中一名教師發生身體碰撞和口角。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則在週五對自由亞洲電臺重申,美國國務院和駐外使領館最關心的莫過於海外美國公民的安全,正密切關注這些事件。
美國耶魯大學蔡中曾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唐哲(Jeremy Daum)告訴自由亞洲電臺,上述三起案件仍在中國調查,因此能公開的信息有限,儘管過程涉及是否應該「主動披露(active disclosure)」,以及確保一旦進入庭審程序,法庭、審判和證據都能公開透明。但中國的問題還在於,媒體並不自由:「中國的媒體由國家控制,特別是當有關事件牽涉國際關係時,只能由官方聲明發布。」
唐哲表示,即便上述相關案情最終結案,中國的法庭資料庫(「人民法院案例庫」或裁判文書網)能顯示的信息也相當有限,因爲其內容更像是判決記錄,包括事實陳述、法律程序和法源基礎,而非英、美等普通法國家那樣的詳細分析。此外,由於上述案件引起國內外很多關注,預計中方也會有所準備:「無論案情是否會上傳到資料庫,我的猜想是,在那之前,(中共)外交部或檢察官就會提供精心策劃(well-curated)的信息。」唐哲認爲,目前中共正在與日本政府溝通,而「中共官媒也正試圖引導輿論客觀看待事實,以淡化任何存在的反日情緒」。
針對日本男童遇刺一案,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週五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主管部門正在進行調查和偵辦,將適時推進後續司法程序。從目前掌握的信息判斷,這是一起」個案」,但還要依具體情況等待調查結果。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深圳警方已在案發現場抓獲男性嫌疑人鍾某,並予以刑事拘留。警方表示,鍾某四十四歲,對持刀傷害日本學生的行爲供認不諱。此外,他沒有固定職業,2015年曾因涉嫌破壞公用電信設施被東莞警方取保候審;2019年又因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深圳警方行政拘留。
本週五,在被問及該男童遇襲一案是否與先前中日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排海問題達成的共識有關時,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兩者沒有關聯」。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則在週四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遇害男孩是日本國籍,其父母分別爲日本公民和中國公民,中方也將爲他的家人料理後事提供必要協助。
日本人在華安全能否受到保障?
雖然北京當局和往常一樣強調此一事件爲單一個案,並承諾將繼續爲在華的外國公民提供安全保障,不影響中日兩國交往與合作。但是,據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已有東芝集團(Toshiba Corp.)等多家駐華日本企業敦促員工注意安全。
報導指出,松下集團(Panasonic Holdings Corp.)發布通知,允許駐華員工攜家人暫時返回日本,並且費用由公司承擔。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片山正(Masanori Katayama)也在新聞發布會上,要求政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努力確保日本居民的安全。據悉,日本豐田(Toyota Motor Corp.)、本田(Honda Motor Co.)和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Co.)在深圳均設有業務部門。
而在中國民間,公衆輿論對日本男童遇刺事件的看法也相當分歧。有的人對暴力行爲表示譴責,批評中國社會的反日情緒;也有人批評日本媒體對此「過度炒作」。
據《深圳特區報》報導,9月19日,有深圳市民自發前往事發地獻花哀悼,並表示無論孩子國籍爲何,都是深圳的孩子,需要市民伸出援手。自由亞洲電臺搜索微博時則發現,一些網民認爲,雖然無從證明該事件是否涉及仇恨犯罪,但只要打開簡體中文社交媒體就可看到,這類極端個案已經在很多人的腦海中預演過很多次;也有的抨擊凶手殘暴、懦弱而對天真的10歲未成年兒童下毒手;更有人呼籲,別讓這種行爲污辱了中國人的愛國心。
中國的反日情緒根植於「日本侵華戰爭」與「南京大屠殺」等歷史記憶,而在北京當局倡導愛國主義之下,有關日本歷史教科書、日本政界參拜靖國神社,以及2012年以來兩國涉及的釣魚島主權等問題的爭議,也成爲中國民間反日情緒高漲的導火線。
此外,中國近年更發生一些涉及中日文化象徵而引發的「愛國」與「反日」爭議。
2019年,大連的日本風情街原本作爲文旅項目盛唐小京都的一部分,但在中國民衆的強烈反對下,開業不到幾天便宣布關閉。當時,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還就此刊文,批評「在深受日本殖民侵略苦難的大連,不應該用日本文化炒作,謀取商業利益」。
2021年「九一八」事件紀念日當天,一羣蘇州年輕人穿著漢服走入佈滿日本料理店和酒吧的淮海街時,遭工作人員以影響小區居民爲由阻攔,並引發不少中國網友憤怒。他們指責當地存在「日租界」,損及中國青年愛國的表現。2022年在中國網路熱傳的一段視頻還顯示,蘇州淮海街上一名女子因爲穿著日本和服,遭警方以尋釁滋事爲由帶走。
不過,常年經營中日觀感民調的「言論NPO」相關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人對日本人印象不好和不太好的比例高達6成多(62.9%),但這相比2013年的高峯9成以上(92.8%)已逐年下降;而日本人對中國人印象不好和不太好的比例則自2005年以來逐年上升,從超過3成(37.9%)到2023年高居9成以上(92.2%)。△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9/21/85289.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更多文章導讀 |
|
|
 |
 |
 |
1. 私生子被滅門?網傳習近平急赴陝西處理後事(多圖)
( 113,835次)
2. 網傳習已不是一尊 中共恢復集體領導
( 84,943次)
3. 罕見!紅二代撰文怒罵黨魁是賣國賊(圖)
( 76,708次)
4. 湖南廳長被殺內幕:人大代表化妝潛入,索款後激烈打鬥
( 71,289次)
5. 秦剛被貶是烏龍爆料 中共控制謠言能力明顯下降
(70,020次)
6. 美國各州長成為鎖定目標 中共已在大門之內
(67,869次)
7. 蔡奇不陪習見非洲來賓等再透異常(圖)
( 67,714次)
8. 張又俠出席航天員授稱頒獎儀式又現異常(圖)
( 65,320次)
9. 李強取代習出席中非企業家大會再現反常(圖)
( 65,129次)
10. 習近平提「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不尋常(圖)
(64,637次)
11. 張又俠不提軍委主席負責制何衞東唱反調(圖)
( 63,896次)
12. 青島路虎女惹怒全國退伍軍人衝向青島(圖/視頻)
( 57,478次)
13. 中共社科院高層全被撤換 評論:妄議中央已成「口袋罪」 人心惶惶(圖)
( 56,746次)
14. 習指明方向新成果:開啟「無錨印鈔」人民幣變廢紙(圖)
( 54,729次)
15. 湖南財政廳女廳長被扔下樓墜亡 中國殺官案頻傳
(54,264次)
16. 震撼!中國出現組團殺黨官 網友呼籲學「孟加拉模式」(圖/視頻)
( 47,669次)
17. 「918」仇日洗腦再添不幸事件 網友:中國不宜居住 (圖)
( 43,280次)
18. 北京301醫院專家尚愛加訃告中透蹊蹺(圖)
( 41,898次)
19. 天津北京神祕飛行物帶給人們的思索(圖)
( 40,218次)
20. 賴清德一句話問倒了習近平(圖/視頻)
( 40,170次)
21. 世界無奇不有 銀行拒收斷供房還冷處理(圖/視頻)
( 39,030次)
22. 習近平自爆中共醜陋內幕 網友:越吹越死的難看
(37,514次)
23. 17級颱風襲擊海南 破壞力驚人!(視頻)
(35,628次)
24. 習近平沒有中國心送非洲3千億 網民罵翻了!(多圖)
( 34,717次)
25. 中國網民選韭菜花為國花 笑稱常幻想自己是國家主人(圖)
( 33,843次)
26. 他們像沒有嘴的蜉蝣 死的悄無聲息(圖/視頻)
( 33,561次)
27. 中共紐約總領事火速離職 分析:事跡敗露馬上跑
(33,256次)
28. 俄羅斯權力中心將發生重大變化?(圖)
( 32,923次)
29. 中國人沒錢了!一線城市旺區冷清 多數臺企欲撤離(圖/視頻)
( 32,815次)
30. 沙利文訪華 在最後時刻來臨前穩住中共(圖)
( 32,678次)
31. 黨魁「強國夢」碎 黨媒「一將無能」點燃網民怒火(圖)
( 32,312次)
32. 中共貪官排行榜 榜首貪污2萬億元人民幣(圖/視頻)
( 31,725次)
33. 大連地震前有徵兆 大陸地震頻發昭示政權不穩(圖)
( 31,531次)
34. 撕毀協議大搞龐氏騙局 中共延後退休惹來一片罵聲(圖)
( 31,136次)
35. 為什麼現在做善事的人越來越少?(多圖)
( 31,071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