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为何对日本步步紧逼?
新高地
【人民报消息】在东亚地缘政治的棋盘上,每一枚棋子的移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2025年11月13日深夜,中国外交部突然发布消息: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华错误言行”提出严正交涉。
注意这个“奉示”二字,它不是简单的外交礼节,而是直指北京最高层的直接指令——习近平的恼羞成怒已然升级。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抗议,而是中方对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又一轮赤裸裸的威胁。深夜2:56的发布时机,仿佛在提醒东京:北京的耐心已尽,任何挑战“核心利益”的声音,都将招致雷霆报复。更深层来看,这步步紧逼的背后,或许是中共武力犯台的前兆——北京正通过对日施压,测试国际底线,为台海冒险铺路。
回溯事件背景,高市早苗于11月7日在国会答辩中发出惊人呐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已到了存亡危机的时刻。” 这不是空洞的修辞,而是对日本国家安全的深刻洞察。作为自民党保守派代表,高市早苗上台伊始,便直面台海风云。她将台湾视为日本的“生命线”,强调若大陆武力犯台,将触发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从而激活集体自卫权。这番言论,源于日本地缘现实:台湾海峡若生乱,日本的能源通道、半导体供应链乃至冲绳安全将瞬间崩盘。
具体而言,台湾有事对日本的影响是多维度的,数字数据触目惊心。首先,在经济贸易层面,台湾海峡是日本全球供应链的命脉:2022年,日本32%的进口和25%的出口货物——总价值近4440亿美元——需通过该海峡运输。 一旦封锁或冲突,日本经济将面临灾难性中断,全球贸易损失可能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日本占比巨大。 其次,能源安全岌岌可危:日本95%以上的原油进口依赖中东航线,必须穿越台湾海峡。 任何中断都将导致燃料短缺,推动油价飙升,并引发工业停摆。第三,半导体产业是重灾区:台湾主导全球92%的先进芯片生产,日本汽车、电子和AI产业高度依赖此供应链,占比超过60%的全球半导体进口。
供应链断裂可能造成日本GDP短期损失达数万亿日元。更深层的是军事安全威胁:冲突中,将直接波及冲绳基地,42.1%的日本人已视台湾有事为“存亡危机”。 这些数字不是抽象概念,而是高市早苗呐喊背后的铁证——台湾有事,即日本灭顶之灾。更重要的是,北京的步步紧逼,正是为了压制这种警觉,清除台海冲突的外部阻力,这无疑是武力犯台的前奏。
早在高市发声后,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薛剑便在X平台上公然威胁:“对于那颗擅自伸过来的肮脏脑袋,只能毫不犹豫地砍下来。” 这不是外交官的失言,而是战狼外交的极端化身。薛剑的“斩首”暗示,直接将高市早苗个人化作攻击目标,日本外务省迅即抗议,称其“极度不当”,甚至呼吁将其列为不受欢迎人物驱逐出境。 这已不是言语交锋,而是赤裸的暴力恐吓,暴露了北京对异见的零容忍——在武力犯台的阴影下,这样的威胁意在制造恐惧,瓦解日台潜在联盟。
更令人震惊的是外交部的连环炮轰。发言人林剑在11月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首度开火,斥高市言论“干涉中国内政”,并警告“后果极其严重”。 11月13日,林剑再度升级,称高市“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暗示武力介入台海”,并敦促日方“立即撤回恶劣言论”。 这些不是孤立的表态,而是系统性施压:从薛剑的个人威胁,到林剑的官方炮制,再到人民日报的社论《绝不容忍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越线挑衅》,层层叠加,意图将高市逼入死角。 孙卫东的深夜召见,更是“奉示”的顶峰——习近平亲自下令,意在用外交铁拳砸碎东京的任何幻想。这一系列动作,绝非偶然,而是北京为台海军事行动“清场”的信号:先软硬兼施日本,继而震慑美欧,制造“既成事实”的窗口。
在这样的高压下,日本国内声音分化:一边是“弱者不要忤逆强者,小国就要被大国拿捏”的妥协论调,回荡在政界和媒体上空;另一边,高市早苗的呐喊唤醒了民众那份对抗霸凌的勇气。试问,当北京以“核心利益”为名,行赤裸裸的霸权之实时,谁还能坐视台湾海峡的暗流?高市的发声,正是对这种“强者逻辑”的当头棒喝,而习近平的紧逼,则暴露了其对台海野心的急迫。
习近平的外交方针是:与独裁邪恶政权结盟,与民主文明国家为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名,实施其全球扩张野心。
中共之所以对日本咄咄逼人,这或许正是中共武力犯台的前兆:北京通过对日施压,试图孤立台湾,但反倒加速了区域联盟的凝聚。习近平那份“恼羞成怒”的升级,或许点燃东亚的火药桶,让台海危机成为埋葬中共的坟墓。 因为人类正义的光辉,从不属于那些挥舞镰刀斧头的独裁者。
(来源:作者X 账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