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5年4月24日發表
人氣:686 分享:
|
|
關稅罩頂 中國民眾「省吃儉用」成潮流(圖) |
|
 在美中貿易戰陰霾的籠罩下,中國基層民眾紛紛省吃儉用以求自保。(視頻截圖) |
【人民報消息】在美中貿易戰陰霾的籠罩下,中國基層民眾紛紛省吃儉用以求自保。無論年長者還是年輕人,開始過著「能省就省」的日子。上海一位居民表示,近期上街時突然發現賣菜的商鋪多了,賣服裝等耐用消費品的店鋪卻少了。年輕人感嘆:「錢越來越不好掙了」。從家庭廚房到二手電商平台,「省錢」正成為當代中國社會最鮮明的生活主調。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關稅貿易戰,普通人自保有六個生存法則。貿易戰開打了,我做了三個決定,第一就是極限存錢。」「貿易戰開打了,我們普通人應該怎麼做?我做了三個決定……不要創業,連小店都不要開,別去當網紅,你賣掉手上所有值錢東西。」
上述內容是眾多抖音平台博主對網民發出的「生存指南」,意在提醒年輕人要認清當下的經濟形勢,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惡劣環境。
自三月初以來,美國與中國互加高額關稅,導致部分商品關稅超過100%。由此引發中國大量外貿產品堆積如山,企業停轉,員工被迫放假。頓時,制造業蕭條的陰影籠罩著華東與華南地區。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開始過起「能省就省」的日子。
菜市場熱鬧 服裝店冷清
上海居民何秀珍女士本周四(23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采訪時表示,她每天出門看到的都是菜販和蔬菜店,服裝店卻突然少了許多。她說:「你看吧,除了賣菜的還有點生意,但也不好做。我這小區出門到處都是賣菜的,每隔三十米、五十米或一百米就有一家菜店,這麼多家,競爭挺激烈的。衣服不買了,我就穿以前的舊衣服。『七零後『這一代人肯定不會大手大腳花錢了,因為掙錢也難啊。」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企業倒閉潮頻傳,就業市場亦未見起色,越來越多的人像何秀珍一樣,開始過緊日子。居住在靜安區的陳女士告訴本台,許多人擔心受到關稅戰影響,未來要過苦日子,因此開始節約開支:「肯定有點擔憂,那肯定要從長計議了。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會好轉。現在超市基本上很少人去,以前消費都是年輕人沖在前面,現在他們找不到工作,不消費,很節約。餐廳去得少了。上班的都自己從家裡帶飯。」
北京餐飲業慘淡經營
在中國首都北京,居民野靖環告訴本台,當地許多小餐館因無顧客前往消費而被迫關閉或暫停營業:「北京現在很多餐館確實是關閉了。我家附近的幾個小餐館很少人去,有的餐館一桌兩桌,有時甚至只有我們一家,連兒子、孫子幾個人用餐。確實可以用慘淡經營來形容。也有一些餐館顧客稍多一點,但沒有像以前那樣人山人海。」
消費降級的現象正在由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向內陸省份四川、貴州等地蔓延。蘭州的鄺豐告訴記者,當地人也開始省吃儉用,把錢存入銀行,以備不時之需:「看形勢,大家都想多存點錢或外幣。有條件的就買黃金做長期儲備。因為,把錢放在銀行也不保險,說不定哪一天存款沒了,或打起仗來,錢取不出來。」
疫情後盼復蘇未果 生活愈發艱難
對於眼前發生的一切,廣東佛山居民陳子強對本台表示,疫情之後,原以為中國經濟會迅速復蘇,但三年過去,經濟不但未見好轉,又爆發中美貿易戰,百姓生活可謂苦不堪言。他說:「這次跟美國搞的這個事(互加關稅),經濟這幾年已經垮了。你別看宣傳說習近平領導得好,什麼(發展)都上去了,什麼軍力強大了,什麼強大了。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差多了。什麼『平均收入增加『,那麼多高收入人群把窮人的錢,平均值拉高了。」
有學者認為,在中國現實環境中,「省吃儉用」已不再僅僅是個體節儉的選擇,而是一種社會性現象。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貿易戰沖擊和就業不確定性的多重夾擊,越來越多中國人開始主動壓縮開支,以防未來風險,而這一趨勢反映出當前中國民眾的不安。△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24/90240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