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民说,为了生活每天累死累活,已经忘记快乐是什么,更没有精力追求恋爱、结婚。(视频截图) |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
金欣综合报导)近日,中国有多个省市的地方政府宣布用发钱奖励的方式鼓励年轻人结婚,此消息短时间内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因为经济萧条,工作难找,许多年轻人选择躺平,过著不婚不育的极低消费的贫穷日子,导致2024年的结婚人数降至45年来新低,而2025年的第一季度,结婚人数再次下降,发钱奖励结婚是地方政府的无奈之举,但是外界认为此举效果不彰。
中共民政部官网4月25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离婚登记63万对,结婚登记数量较2024年一季度减少了15.9对,离婚登记数则增加了5.7万对。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导,全国结婚登记数2024年跌至610.6万对,比前一年下降20.5%,为197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
为了解决年轻人不愿恋爱结婚的问题,中共地方政府想出不少花招,例如在地铁站、商场里都能办理结婚登记,甚至取消户口薄限制,外地打工人再也不用请假回老家就能领证了……而近期,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想出了发钱奖励结婚的方法。但外界认为可能效果不佳。有网友甚至直接表示,这是中共地方政府「又拿钱骗韭菜」。
根据网友在网络上发布的视频显示,4月15日,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南岭村出台《初婚奖励实施方案(试行)》,规定双方或一方为该村户籍股东成员的初婚夫妻,最高可申领4万元人民币奖金。
在浙江省,今年3月省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符合条件的结婚登记对象发放结婚红包、消费券等。而在此之前,浙江一些地方此前已出台奖励结婚的相关措施。例如,2023年4月,绍兴市上虞区推出13条优化生育政策,其中包含为每对在当地登记结婚的夫妇提供价值1000元的礼包;同年8月,衢州市常山县宣布,对在当地初次登记结婚且女方年龄在25周岁及以下,至少一方为常山户籍的夫妇,奖励1000元。
今年1月1日起,山西省吕梁市对双方均为初次登记结婚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奖励。结婚奖励资金在登记窗口以现金红包的形式现场发放。
由于地方政府这一波的催婚动作颇大,「多地宣布发钱奖励结婚」的话题在4月26日冲上热搜。一些网民鉴于中共政府言而无信的特质,不少网民嘲讽说:「求尽快落实,发了钱给老婆」。「中共嘴上都说好,永远都是反方向执行」。
有网民说,「『万』的吸引力实在太小了,现在没有人差这几万块钱,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太大用」。
「结婚都要靠鼓励奖励的年代,我不信上方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治标还需治本」。
「孩子的教育费用全免,全民医疗彻底免费,国家负责个人养老问题!你看管用不管用!解决任意一个都能起到决定性的效果!你给人家一个甜枣,就想让人给你生一个牛马,是不切实际的」。
「降低房价,增加收入,才能缓解结婚和生育焦虑」。
「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谁家媳妇怀二胎了,被强行拉去流产;谁家生二胎,被扒房子了;哪家的育龄妇女被强行拉去结扎了。现在到处鼓励生,都不生了」。
「看如今的催婚催生。联想到当年那满世界追逐著计划生育的情景。超生被罚款、被砸家、被处罚。时过境迁,真是好大的讽刺哦!」
其实,去年三月初开始,网络热传「新时代的『十不青年』」网文,内容罗列了十条被称为年轻人躺平的具体行为或不作为。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这十不依次为:第一条,不献血,第二条,不捐款、第三条,不结婚、第四条,不生小孩、第五条,不买房、第六条,不买彩票、第七条,不入股市、第八条,不买基金、第九条,不扶老人以及第十条,不感动。这个「十不青年」的现象引发热议。
山东网民卢女士表示:「不献血是因为这涉及到器官移植,被某个人(患者)配上,万一自己在外面出意外。不捐款是因为年轻人连自己都养不活,他(她)还想著别人给自己捐款,况且很多捐款被人贪污、炫富。」
卢女士认为,「十不青年」主要针对200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发出的倡议。她说,当下的年轻人面对很大的生活压力,因此不结婚、不生育及不买房子。
正如网络歌曲《累死累活有谁懂》中的歌词所描写的那样:「背着行囊四处去奔波,只是为了碎银几个,一路风雨一路颠簸,除了坚强我别无选择,为了过上好生活我累死累活,有谁能把我体会有谁可怜我……」
有微博网民在评论区留言,当社会环境把青年人逼迫到产生这种心态时,你觉得他们还会支持政府吗?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对中共的社会制度不满的另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