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湾大罢失败背后原因,不仅是中共渗透
蒂紫
【人民报消息】2025年7月26日,台湾举行史上最大规模的「大罢免」活动,24位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和1位民众党籍市长的去留面临台湾人民检验。投票所从上午8点开放至下午4点,之后开票;中央选举委员会(中选会)将于8月1日正式公告结果。下午结果显示,台湾对24名立委大罢免没有成功。
一、罢免规则
罢免过关的门槛为「同意票达原选举人总数的25%」,而且「同意票多于不同意票」。罢免通过者将立即失去立委资格,空缺于3个月内补选;罢免失败的选区,选民则无法在该立委剩余任期内再次针对其提出罢免案。
目前台湾立法院113席之中,执政的民进党占51席,国民党52席加上民众党8席掌控了优势地位。国会「翻盘」至少需要6席:若罢免成案的31名国民党立委中,有6人确定遭罢免下台、且补选时由民进党拿下席次,执政党就会在立法院取得过半优势。
德国之声发文称:开始投票前一小时,至下午5点,全数选区皆为「不同意」票高于「同意」票。台北市的王鸿薇选区票数差距较小,大约3个百分点;新北市的廖先翔、叶元之选区,差距则仅约1个百分点。其余选区票数差距在7%至33%不等。
二、大陆网友支持台湾民主
在大陆,一位媒体人发起投票,问网友:「假如你是台湾人,支持民进党——大罢免成功?还是支持国民党——大罢免失败?」有1.1万人参与,结果竟然是希望民进党罢免成功。
结果出来之后,大陆网友在X平台打气:「中国人吃铅喝粪,连维权的机会都没有,中共祸害了中国人,我支持台湾人的选择,大罢免成功!」
三、大罢免失利的原因分析
本次失利最广泛的认识是:中共势力渗透严重,国民党拉票卖力。但通过街头民调、专业人士分析,可以看出其他问题。
民进党倡导大罢免的口号是:「选择国民党,台湾变香港。」国民党口号是:「选择民进党,青年上战场。」民进党没有把大罢免与保台、保民主联系起来,有点失策。
大罢免活动开始前后,台湾媒体进行了街头采访,支持民进党的说:「这就是台湾民主,我们在行使自己的权力」。反对者则说:「选上一年就开始罢免,花这么多钱,就是扰民。」 媒体街头调查表明,很多台湾百姓对政治表现出表面关心,他们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生活是否如意。
媒体评论员张禹宣在直播中评价:「这次失败是因为除赖清德支持者外,其他民进党委员并未出面拉选票。」这显示台湾民进党内部存在很大分歧。
四、谨防国家资本主义抬头
26日的台湾大罢免结果还意味著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民众更希望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上更有突破,所以导致「国家资本主义」抬头。
专家评价此理论为:强调国家干预、社会公平、权力集中与主权回归的一种政治现象。最典型的就是中共政权。因此,即使民进党指出国民党「添共、卖台」也没有打败国民党。
哈佛大学政治学者(Francis Fukuyama)评价:中国现象是「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新变种」;德国马克思学者 (Wolfgang Streeck)则认为:后资本主义是「国家与市场间权力再平衡」。
大陆网友则对「国家资本主义」的评价是:
「资本主义压榨你8小时,国家资本主义压你24小时还不讲理。」
「钱都给国企,没效率也不怕倒。」
「国进民退下,谁家孩子进了央企你不知道?」
「市场不是看不见的手,是红头文件。」
大陆人对中共的了解是最深刻的,台湾的「自由与民主」是大陆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台湾人民且行且珍惜。
(人民报首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