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看时事】他是谁?被川普点名立即辞职(视频)
【人民报消息】8月7日,美国政坛和科技圈同时被一条重磅消息炸响——总统川普直接点名,要求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马上下台,理由很直接,他和中共有著深厚的投资关系,存在严重利益冲突,还可能威胁到美国的科技与国家安全。
要知道,美国总统公开要求一家全球科技巨头的最高主管辞职,这在历史上都罕见。川普在「真相社交」上说:「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必须马上辞职!这个问题没有其它解决办法。」
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人事风波,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美中在科技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反映美国对中共渗透美国科技领域的高度警觉。
就在川普发声前一天,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就已经向英特尔董事会主席发信,质疑公司在任命陈立武前有没有做好尽职调查。他在信中指出,陈立武不仅掌控著几十家中国公司,还持有几百家中国先进制造和芯片企业的股份,其中至少八家直接和中共军方有联系。
科顿的连环问题一针见血:
董事会是否早就知道,陈立武在担任益华电脑(Cadence Design)CEO期间,公司曾在未获许可的情况下向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出售受出口管制的软硬体,并将技术转让给相关的中国半导体公司?
有没有要求他从和中共或中共军方有关的企业撤资?
在英特尔参与国防部「安全飞地计划」、拿到纳税人资金的背景下,他有没有如实披露和中国公司的关系?
这事之所以敏感,是因为英特尔不仅是美国唯一能造高端芯片的公司,去年还拿到《芯片与科学法》里最大的一笔补贴——80亿美元,加上国防安全项目的30亿美元。这些钱本来是为了在俄亥俄等地建厂,确保美国芯片供应链安全,但英特尔的建厂计划一拖再拖,从最初预计的2025年量产,推到了2030年、2031年才可能投入运营。
而且,今年4月路透社就爆料过,2012到2024年间,陈立武和他的风险投资基金,对数百家中国先进制造和芯片公司投资了至少2亿美元,其中一些直接和中共军方有关。
风暴很快发酵,不止科顿,至少还有多位国会议员公开发声,包括吉姆.班克斯(Jim Banks)、里克.斯科特(Rick Scott)、伯尼.莫雷诺(Bernie Moreno)等,质疑英特尔用纳税人的钱,却找了个和中共资本关系密切的CEO;有人甚至直接喊话,要英特尔立刻把纳税人的钱还回来。
股市也很快给了反应,川普发文当天,英特尔股价立刻跌了3%。接著,四位英特尔前董事会成员罕见联名,呼吁不仅要处理CEO问题,还要重组公司,把制造部门拆出来,另起炉灶和台积电竞争,守住美国芯片制造的优势。
面对压力,英特尔很快回应说,公司和陈立武都坚定维护美国国家安全,会和科顿对话;而陈立武也说,他和总统在国家与经济安全上的承诺是一致的,公司正在和政府沟通、澄清事实。
短短几天,这件事从国会质疑、总统点名,到市场震动、前董事会集体发声,一路飙上了全美热搜。而接下来,人们更想问的一个问题是:陈立武,到底是谁?
陈立武是谁?与中共的投资网络关联
说到陈立武,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芯片创投教父」。
1959年,他出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在新加坡长大,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学霸。16岁考进南洋理工大学,三年修完物理学位,19岁就飞去麻省理工学院读核工程硕士。后来因为三里岛核事故,他转行读了MBA,28岁创办了自己的创投公司——华登国际(Walden International)。
华登国际原本专注早期科技投资,但在陈立武带领下,重心牢牢锁在半导体。30多年里,他们投了600多家公司,其中光是半导体企业就超过100家,包括中芯国际、兆易创新、格科微、晶晨半导体等一大批中国芯片龙头。这让陈立武赢得了个响亮的外号——「中国芯片先生」。
争议的关键,就在这些投资的方向和背景。
华登在中国的布局是全链条的: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测、设备、下游应用,全都覆盖,总额至少2亿美元。而且里面不乏敏感企业,比如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AMEC),这些早就被美国政府列入军方实体清单。陈立武本人还在这些公司的董事会任职多年。美国商务部早在2020年就将中芯国际等列入黑名单,理由是担心其技术被用于中共军队的先进武器。
更敏感的是,2023年7月,美国国会议员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点名华登投资过的深圳云天励飞(Intellifusion),这是一家因协助中共在新疆进行监控而遭美制裁的AI公司。华登还投过上海壁仞科技、北京亦庄半导体等在美国出口管制清单上的企业。美国国会调查发现,2015到2021年,华登在人工智慧领域的投资里,至少39%流向了中国公司。
钱从哪来?经济杂志《连线中国》(The Wire China)的调查显示,截至2022年,华登替中共政府管理的资金至少有47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国务院国资委和多个省级政府的资金。华登在中国半导体领域的投资额高达8.33亿到22.5亿美元,早期投中芯国际的金额就超过5,000万美元。有限合伙人名单里,至少九家是中国国有实体。
华登在中国的早期投资,还有人脉铺路。例如,2001年,华登就请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儿子曾杰夫担任董事总经理,帮忙打通在华投资通道。这种政商关系,让华登能切入外资平时进不去的敏感产业。
除了投资网络,陈立武还有一段让美国舆论盯紧的履历——2009到2021年,他担任美国EDA软体巨头益华电脑的CEO。就在他任期内,公司曾向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出售受出口管制的芯片设计工具,该校被指参与中共核武模拟和军事研究。今年7月,益华电脑认罪,同意支付1.4亿美元罚款。
在商界,陈立武是出了名的拚命三郎,每天只睡4小时,不断寻找项目、维护人脉。他在矽谷和中国都有深厚关系,也曾在2018年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自己「有中国情结」,会在允许范围内帮助中国企业发展芯片工具和知识产权。华登旗下至少16支基金直接用了「华芯」这个名字——意思很明显,「中国芯」。
正是这样的背景,让美国政界对他既有期待也有戒心:他确实有能力帮英特尔重振制造业务,但他的中国投资网络,也可能成为国家安全隐患。
华人富豪在美中竞争中的尴尬
从陈立武的经历,我们其实能看到一个更大的现实——在美中科技竞争加剧的今天,很多在世界科技舞台上功成名就的华人精英,正陷入一种两难的局面。
时事评论人萧易在大纪元撰文指出,陈立武不仅是矽谷的「芯片创投教父」,还是一个典型案例:几十年打拚,赢得了业界声誉,但因为在中国的投资太多、和中共地方政府和国企基金走得太近,在如今的政治环境下,自然成了美国国会和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
萧易提到,陈立武的投资版图有两条主线:
第一条,是他在旧金山创立并直接控制的华登国际,以及旗下的香港塞纳有限公司(Seine);
第二条,是他本人全资拥有的香港萨卡里亚有限公司(Sakarya)。
通过这两条投资链,华登不仅和杭州、合肥、无锡等地的中共地方政府基金联手,还和中共军方主要供应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一起投了6家中国科技公司。要知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下属企业中国国家电子进出口总公司,曾因帮委内瑞拉搞网络封锁和数字监控,被美国制裁过。
事实上,早在1993年,华登国际就在中共财政部和国家科委的推荐下进入中国。早期投的项目,大多有国企背景,比如小天鹅、科龙、创维、迈瑞医疗等。2011年,华登又和中共发改委下属机构成立了中国第一支半导体产业基金「华芯」,一期5亿人民币,二期翻倍到10亿,投了兆易创新、大疆创新等知名企业。后来又和光大控股合伙搞「光控华登」基金,2017到2020年间,几乎占了美国风投机构在中国半导体交易的40%。
萧易分析说,这类原本纯商业的布局,在美中全面对抗的背景下,很容易被解读成国家安全风险。换句话说,这些华人科技大佬,一方面是商业成功的代表,另一方面,也可能被看作地缘政治的「靶子」。
其实,陈立武并不是唯一一个处境尴尬的华人科技领袖。澎湃新闻就列举了如今全球芯片产业的一个有趣格局——顶尖巨头几乎都由华人掌舵:英伟达的黄仁勋、AMD的苏姿丰、英特尔的陈立武,再加上台积电的魏哲家、超微电脑的梁见后。
他们都是在技术和管理上极具天赋、靠勤奋与坚持走到世界之巅的华人精英,本该是华人智慧的骄傲。
黄仁勋:台裔美籍,英伟达联合创始人兼CEO,从濒临破产带领公司走到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的AI巨头,与苏姿丰是远房亲戚。
苏姿丰:台裔美籍,AMD总裁兼CEO,带领公司市值从约30亿美元涨到2000多亿美元,并首次在市值上超越英特尔。
魏哲家:台积电董事长,接替刘德音,曾在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任职。
梁见后:台裔美籍,超微电脑创始人,把公司做到年营收几十亿美元的规模。
可现实是,中共试图把全球华人资源都纳入自己的产业战略,让本来单纯的商业成就,不得不背上政治的阴影。
在中共全球科技渗透的背景下,这些华人科技领袖还有可能「置身事外」吗?
中共的科技渗透模式与美国的「红线」防线
说完这些华人科技领袖的处境,我们就得问——他们为什么会被推到这个地缘政治夹缝里?根子还是在中共的全球科技野心和渗透手法。
习近平把「科技强国」与「民族复兴」绑在一起,押注以AI主导下一场军事革命:共军要在2030年前形成「演算法作战」「人机一体」能力,从侦察到精准打击全面智能化,并以军民融合扩大军事能力。届时中共还将拥有超过1,000枚核弹头。
习近平同时以「数位丝路」输出5G、海缆、资料中心和AI、量子方案,藉标准制定与资料掌控建立外国对中共的「技术依赖」,输出它的极权监控与情报渗透。
那具体怎么干?美国FBI的反间谍报告里点得很清楚:威胁来自中共主导的项目和政策,而不是中国人民。FBI把中共的科技渗透手法,总结成三招黑手段:
统战与影响:用各种交流、合作名义,建立人脉和话语渠道;
知识产权窃取:通过合作、投资甚至直接盗取,拿到关键技术;
网络入侵:针对企业、学界、研究机构,直接窃取数据和研发成果。
目标很清晰,让技术、资本和人才的流向更有利于中共的产业战略。
更危险的是,中共网军在美国本土长期潜伏。FBI、CIA等揭示「伏特台风」渗入能源、运输和供水等关键基础设施,伺机瘫痪美国。美国官方情报指出,北京具备这个能力,并以此竞逐全球主导权。
总而言之,中共以AI为杠杆,内造「智能化军事革命」,外推「数位帝国」,把市场、学界与美国基建变成战场。这是对全球秩序的颠覆,对美国的系统性威胁。
美国的回应,是划下多道「红线」,从资本和技术两方面卡住中共的手脚。
第一道红线:资本闸门。
2024年底,美国财政部敲定了对外投资最终规则,2025年1月2日正式生效。半导体/微电子、人工智慧、量子计算被列为敏感领域。
属于「禁止投资」的,比如高端芯片和设备、军情监控用途的AI、量子计算及关键部件等。
「需要备案」的,一些技术即便没到禁止级别,但必须向财政部申报。
而且规则引入了「知识标准」,不管你是美国公民、绿卡持有者、在美企业,还是海外分支,只要你明知或理应知道交易会触碰敏感领域却仍参与,就可能面临民事甚至刑事处罚。更狠的是,「禁止知情主导」——哪怕是在海外基金,只要你参与决策,也可能踩线。
第二道红线:技术闸门。
这主要靠出口管制。最典型的是2022年10月的半导体与AI芯片出口新规,直接锁住了四个「咽喉点」:高端AI芯片(性能设限,默认拒签)、EDA芯片设计软体、先进位程半导体制造设备、设备关键零部件。
同时配合「外国产品规则」(FDPR),把美国的限制延伸到全球代工环节,卡住中共最先进产线的可行性。
第三道红线:盟友协同。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的分析就形容,这是「小院高墙」战略——不搞全封锁,但在关键领域筑高墙,精准防护。美国也在推动盟友在对外投资、关键矿产安全等方面跟进,不只影响并购,还会波及企业在华研发和供应链布局。
所以,像陈立武这样的华人科技大佬,即便是靠才华和努力打下的江山,也很难完全避开中共制造的全球科技争夺战漩涡。归根到底,是中共长期、系统、成套的科技渗透,把他们推向了风口浪尖。中共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盯准关键技术链,把有价值的人才和资源都纳入它的控制之下。
川普为何点名?背后的战略考量
前面我们说了中共的科技渗透套路和它那张全球科技「黑手网」,那川普这次为什么要直接点名陈立武?其实,这背后是一盘更大的棋——美中在人工智慧和高科技领域的全方位较量。
川普盯的,不是单单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整条技术安全链的防护。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未来实验室主任本.詹森(Benjamin Jensen)今年5月在国会作证时就警告,美国正进入一个全新的「代理型AI时代」——谁掌握核心AI技术,谁就可能主导21世纪的国际秩序。
他警告说,中共不仅在研发上全力追赶,还通过网络入侵、知识产权盗取、灰色市场采购等方式,绕过出口管制,复制美国的AI模型和芯片技术,这些手段已经从商业竞争升级成了国家安全威胁。
詹森把中共带来的AI安全威胁,归纳成三大棘手挑战:
第一,阻断中共复制AI模型的手段——比如用蒸馏技术、API滥用去低成本训练自家模型。OpenAI和中国DeepSeek的争议就是例子:OpenAI指控对方通过大量调用其API输出数据训练自家模型R1,仅用约600万美元就完成,而ChatGPT-5的开发成本高达20亿美元。这组数字,正是詹森在国会用来强调技术被低成本复制风险的核心例证。微软安全团队还发现了可疑数据提取,这暴露了API安全漏洞。
第二,遏制网络间谍活动——APT黑客组织偷API密钥、渗透云服务,像ASML就曾被前员工盗走关键光刻软体,还在中国继续运营,甚至被中共封为「小巨人」企业。
第三,突破出口管制防线——就算美国限制再严,中共依然能通过第三方和灰色市场拿到先进芯片,然后结合军民融合政策维持技术追赶。
詹森强调,光靠防御是不够的,美国还要主动出击:加强AI知识产权保护;把AI企业列为关键基础设施,提升网络安全;必要时打「进攻牌」,包括情报收集、数据投毒、供应链破坏等手段。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川普一边点名陈立武,一边在推动一套更具进攻性的战略——把AI竞争直接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BBC报导,今年7月底,川普政府发布了《赢得AI竞赛:美国人工智慧行动计划》,配合三道行政命令,被称为AI「组合拳」。核心目标很明确,不仅要在技术上压制中共,还要在国际标准和价值观上,抢占主导权。主要措施包括:
价值观防线:推出「防止觉醒AI」行政令,要求参与联邦合约的AI企业证明模型没有政治立场或意识形态偏见,并由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专门检测中国AI模型是否带有中共宣传逻辑。
基础设施加码:加快数据中心、芯片工厂等建设,把AI算力和能源供应纳入国家安全议程,还计划建立全国供电保障机制,防止关键电力设施被提前淘汰。
开放技术反制:推出「体现美国价值观」的开放模型,配套「全端AI出口包」,从硬体到治理框架一起输出,减少发展中国家对中共方案的依赖。
这里还有两个细节:
1. 川普撤销了拜登时期的AI强监管行政令,减少资金流向管制过严的州,给AI企业更多发展空间;
2. 在出口管制上保留谈判弹性,比如就在《行动计划》发布前一周,美国突然恢复了英伟达H20推理芯片对华出口许可。支持者说这是谈判筹码,批评者担心削弱长期限制效果。
专家分析,美国和中共在AI定位上的差别很大,美国把AI的领先当作战略与象征性目标,而中共更看重它的实用性,用来推动经济和巩固统治。
所以,川普点名陈立武,其实是整盘棋的一颗棋子——既要防止技术、资本和人才被中共渗透,也要确保美国在AI和高科技产业链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上,牢牢占据主动。
川普这一套「组合拳」能不能挡住中共的科技渗透?华人精英在这场中美竞争中该何去何从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欢迎订阅GJW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时事》制作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