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兩條惡法三個無良官 黎智英以一人抵一黨
 
顏純鈎
【人民報消息】 黎智英案將在近日審結,在國安法與基本法二十三條框架內,由三個御用法官主審,排除了陪審團,黎智英被重判在意料之內。中共的幽靈在香港法庭內徘徊,陰風愁慘之下,黎智英昂然走上被告席。 三個無良法官事先取消了陪審團,這是國安法和基本法二十三條預先埋伏好的陰險手段,專門用來對付那些早已內定有罪的案件。黎智英要重判,中南海早已拍板,不管案情如何,控辯雙方如何抗辯,黎智英必須有罪,要保證得到這個結果,就不能有陪審團。 普通法為什麼有陪審團之設?為什麼不交由法官裁決?我認為這是西方法治傳統中對普遍人性的高度信任。法律不外人情,人情基於人性,人性有善惡,但人性有基本道德底線,善惡之辨服從普通人的良知,陪審團在人性基礎上取得基本共識,比起由一個法官的好惡來決定更加公平。 陪審員是在普通人中間隨機抽取,控辯雙方都可以否決任何一個陪審員,直至雙方都同意,意味著最終的陪審團,是控辨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沒有偏幫任何一方的機會,這是相當公平的制度。 陪審員不熟悉案情,對有關法律也不瞭解,但陪審員全過程聆聽案情,又從法官指引和律師陳述中,瞭解相關的法律條文,陪審團在討論案情過程中,也不斷深化對法律的認識。 法官、律師與陪審團,三方面互相制約,在法律的框架內盡其所能,便能使案件儘可能公開、透明、公正、嚴明地得到抗辯和裁決。法官代表法庭,律師代表控辯雙方,陪審團代表公眾,最終有罪無罪,實際上是由公眾決定。 中共專制體制下,法治是中共以「法」治天下,表面上由人民代表大會立法,但人民代表全部由中共指定,所以中共的「法治」實質是由中共立法,由中共執法,由中共司法,根本沒有公眾的事,也就無須陪審團之設。為掩人耳目,那些不必控制審判結果的,便可以設陪審團,而需要絕對控制審判結果的,便不能設陪審團。 此次審理黎智英案的三個法官,分別是李運騰、杜麗冰和李素蘭,這大概是當下最得中共信任的三個法官了,其中李運騰與杜麗冰都已經被美國國會列入制裁名單。這三個普通法陪養出來的法官,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宣誓效忠,樂於照中共的意旨判案,他們也就堂而皇之做了中共的御用法官。 法官也是人,本應有基本人性,法官要主持正義和公道,必須是社會良心的代表,除了服從法律,法官也應該是社會崇高德性的象徵。但在黎智英案三個主審法官身上,所謂人性與德性,都屈服於奴性與黨性,他們只是中共專制統治的工具。 重判黎智英是中共對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卑鄙報復,是中共虐待狂變態心理的表現。在全世界面前,香港法庭為中共專制統治「保駕護航」,香港已經成為普通法的廢墟。 中共控告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企圖顛覆國家政權,這個罪名由中共提出指控,是荒天下之大謬的笑話。中共是馬列主義信徒,這個曠世邪說正是由外國傳入中國;中共在創黨之初,就接受共產國際的領導,共產國際就是外國勢力;中共長期接受蘇共的領導、接受大量經濟支援和武器輸送,井崗山時期,中共游擊隊中甚至有蘇共軍事顧問。 中共是勾結外國勢力的重犯,目的正是為了顛覆當時國民政府政權,中共本身便是頭號漢奸、竊國邪黨,它又有什麼道德立場去審判黎智英? 我相信,在黎智英決定不離開香港,與香港共存亡、與手足共榮辱的時候,他已經看到今日為他而設的法庭,他已經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去面對中共黑暗勢力對他的迫害。他會泰然接受這個結果,為香港人揹這一副十字架。 暫時看來,我們沒有能力拯救黎智英,我們只能忍痛看著他受非人折磨,為他擔憂,為他憤恨。我們唯有在不同的崗位,以不同的方式,繼續保持堅韌的鬥志,與中共死磕到底,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就在近日,有媒體報導,川普已指示政府有關部門,在與中共談判中,將釋放黎智英作為其中一個談判條件,事實是否如此,美國的拯救是否有效,還要繼續觀察,但任何有助於釋放黎智英及所有被囚被判手足的方式,都應該盡量爭取。 有外媒預測黎智英有可能被判終身監禁,以中共之狠毒,那也不意外,但判是這樣判,我認為中共不會比黎智英更長命,我們且放長雙眼睇落去。 以一人之孤勇與堅忍,令號稱擁有一億黨員的中共為之膽怯,黎智英已經鸁了。他的道德力量驚天地泣鬼神,將竊國殘民的中共置於歴史的被告席上。 靜夜無眠,遙想雲天千里外的香港,心中的愛與痛唯有自知。那裡有我悲欣交集的過往,有數百萬志同道合的手足,還有孤獨地忍受身心創痛、為我們守望黎明的黎智英。(作者臉書)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8/18/9189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8月18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