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关于中国,和中国的未来,流传著种种预言,或者断言,尤其关于中国危机的预言和断言,似乎已经太多,令人麻木。或者,面对种种怪象,见怪不怪,熟视无睹。人是现实的,只相信现实,只相信身边的现实,与自己有切肤之痛的微观现实。至于宏观的,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危言耸听多了,未见得有什么直接后果。干脆啥也不信了。正所谓“不见棺材不掉泪”。 轰动效应早已没有了,对各种预测预言,连笔者都耳熟能详,不以为惊奇。 然而,著名作家郑义的新著《中国之毁灭》,仍然给笔者以震撼。一读再读,欲罢不能。 这是一部巨著 50多万字砌成的长城,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作者力透纸背。从中国严重的生态危机出发,作者再一次揭示出中国严重的社会危机,昭示国家面临崩溃,民族面临毁灭的无情命运。这是一部如此全面翔实生动深刻的阐述中国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经典之作。 全面 内容囊括森林的狂盗乱伐,以至于森林几近消失,国土荒漠化达1/3;疯狂的人为活动,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流失的国土面积高达1/3强,且地质灾害频繁;胡乱开发,导致耕地剧减和人口超载;水资源的重度污染和水资源的加速枯竭,竟至于“中国人将无水可喝”,北京无水,面临迁都之虞;低效能高成本的生产,导致矿物资源消耗殆尽;垃圾围城,大气污染,以至于气候灾害频仍;以及物种灭绝,严重的海洋污染,近海濒死;等等。 翔实 所有阐述,作者均详细举证,并辅以大量的真实数据,逻辑严谨。大部分数据,甚至就已经存在于官方的统计资料中;经作者的概括归纳对比总结,洋洋50多万字的巨著,可以说得上是一部有关中国生态状况的百科全书。 生动 虽然严谨严肃,却绝非一部枯燥乏味的说教,种种似曾听闻,或闻所未闻的真实故事,大量呈现于作者的神来妙笔之下,处处布满生动的传奇。比如,在介绍1975年发生在中国河南省世界最大水库群垮坝事件中,作者引述幸存者、村民魏东山的追忆: 大水冲毁了坟地,冲出了坟墓里的棺材,我是抱著一块棺材板才活了下来。洪水的水头足有几丈高,我浮在水头上看前面的景物,人就象立在悬崖上。我记得大水冲过一处树梢,树梢下面有一个小院落。我清楚地看见屋里还亮着灯,有一个小妮子嘴里喊着奶奶正往屋里跑,“轰”地一声就全没有了…… 深刻 在仔细罗列中国生态危机的同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数据或者表象上,而是深挖力掘,刨出导致中国生态崩溃的总根源:制度性的破坏。公有制下,人民被剥夺对土地的所有权,无人将国土视为己有而加以爱惜;重大工程决策权力化,利益化,远离科学与民主;法制不明和司法不公,使得生态或物种得不到强有力的法律庇护…… 意味深长的是,当许多国人为中国表面上的建设成就(诸如拔地而起、雨后春笋般的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国际机场、宏伟大桥、世纪大坝等)而自豪而陶醉的时候,郑义却尖锐指出:是既得利益者的需要,导致诸如三峡大坝这类耗费巨大的工程盲目上马。 官方的辩护士总是如此讥讽那些敢于真讲直言、所谓“唱衰中国”的人士:你们只是提出问题,只是指责,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用这种调子去责难郑义和他的著作《中国之毁灭》,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指出危机根源的同时,作者已经明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改变现行制度。私有化,民主化,法制化,才可能挽救岌岌可危的中国生态。只可惜的是,作者认为,即便“可能”,那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者痛感这五十多年来,中国生态被破坏之浩大之彻底,“恐怕所有可能的挽救都已经太晚。”作者断言:“(未来)任何一个中国政府都很难在这种创造性的毁灭之上重组社会,重建家园。”“一个曾经历尽数千年风霜的辉煌文明已在劫难逃。” 最初认识的郑义,是笔者高中时代,看到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枫》,在那个匮乏真实生命的年代,对我而言,《枫》,几乎是第一部具有生命感染力的作品;而后是八十年代末期,同样由郑义小说改编的电影《老井》,轰动国内,饮誉国际,也久久地震荡着笔者的心。 一位难得的性情中人 作为作家,郑义是少有的兼具独立尊严与正义感责任感的作家;作为民运战士,是鲜有的知大局识大体的一员,属于为数不多的“团结派”;作为流亡人士,是忧国优民、埋头苦干,“虽九死而不悔”,终至硕果累累的建树者。为此,在圈内外受到广泛尊敬。笔者深怀惴惴,忙碌间以拙笔写下这点文字,表达对作家郑义的高度敬意。 在本文结束的时候,中国的沙尘暴,北方的大旱,三峡大坝裂缝,国内城市水危机,等等坏消息,又纷至沓来。显然,中华民族正遭受报应,遭受大自然的疯狂报应。这一切,贴切地应验着郑义的醒世恒言。多 希望,每一个关心中国之命运的人,都能仔细一读郑义的《中国之毁灭》。多 希望,有朝一日,郑义的《中国之毁灭》,能够入选中国的中小学课本,传告后人:铭记前车之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