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爲何全力引進外資?
 
作者:岳健勇 陳漫
 
【人民報消息】在引進外資問題上,中國政府與學者們普遍認爲,吸引外資是爲了彌補國內投資資金的不足和引進國際先進技術。中國缺少國內建設資金嗎?好像並非如此。目前,中國的居民儲蓄總量十分龐大,金融機構的存貸差(存款餘額大於貸款餘額之差)不斷擴大:截至2003年7月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已達10.61萬億元,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機構)本外幣並表的各項存款餘額爲20.79萬億元,而各項貸款餘額僅爲16萬億元,存貸差高達4.79萬億元。[1]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半數的存貸差說明,金融機構有數萬億的鉅額資金未能貸放出去,中國目前並不存在資金短缺問題。同時,連年外貿贏餘和鉅額外匯儲備亦表明中國的國際收支狀況良好,不存在引進外資平衡國際收支的強烈需求,況且外商直接投資也遠未帶動中國產業的技術進步並明顯改善工業結構[2],那麼中國千方百計地引進外資的動機究竟爲何?

一、國內投資需求乏力的幾大因素

1.國有企業的衰敗

從1995年開始,國有企業進入了破產、倒閉的高潮。由於國內工業技術落後,大量小規模的重複投資,使得主要工業品生產能力的利用率相當低,同業之間陷入過度競爭的長期消耗戰。1995年全國工業普查發現,主要工業品有三分之二生產能力閒置,其中的37.2%利用率不到50%[3],工業企業的盈利率迅速下滑。在此情況下,國內企業爲了提高自己的市場地位而努力尋求與外商合資,甚至不惜讓渡大量的股權,外商趁機大批進入中國。跨國公司在資金、技術、品牌和企業管理方面處於全面競爭優勢,因此中國的國有企業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大批國有企業被擠垮,特別是跨國公司在華的資本技術密集型投資項目大量增加,對中國的石化、機械、電子、鋼鐵等國有重化工業構成了重大打擊。隨著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陷入經營困境,大批工人下崗失業,就業安全感的普遍消失使人們的收入預期下降,社會購買力明顯萎縮。

直接面對就業壓力的地方政府爲了發展本地經濟、確保財稅收入,一方面採用一切手段招商引資,吸引外資的數量成了考覈各級政府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另一方面又施加各種壓力,迫使國有銀行大量放貸給與當地政府存在各種利益關係的國有企業,75%的貸款依然流向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但這些國有企業的產品並沒有充份的市場需求,形成嚴重的產品積壓,不但加大了通貨緊縮壓力[4],也令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隨之上升。1998年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實際上升4,900多億元,1999年實際上升5,800多億元,2000年實際上升3,700多億元。[5]國有銀行爲了在每年的不良貸款指標考覈中過關,不得不「惜貸」,對求貸企業提出過苛的要求,以規避壞帳風險和相應的政治責任。這就出現上述鉅額「存貸差」。在目前的經濟體制下,中國出現了存貸差過高與「資金飢渴症」同時並存的情況。

2.國債投資效應遞減

1997年以後,中國出現了在社會購買力不足基礎上的商品過剩,通貨緊縮接踵而至,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出口嚴重受阻,國內生產和就業壓力驟然增大。鑑於國內外泡沫經濟的教訓以及90年代以來國內兩極分化的加劇,中國政府認識到通貨膨脹對經濟和社會的破壞性後果,於是在1998年採用積極財政政策,通過赤字財政和國債投資來刺激內需。截至2002年12月末,國債餘額已達1.93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3.7%,約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9%;政策性銀行金融債餘額爲10,05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8%,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9.9%,兩項合計已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30%[6]。再加上目前靠財政支撐的養老金支付有3萬至7萬億元左右的資金缺口[7],國家債務的實際規模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遠遠超出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所以,依靠發行國債刺激內需這一政策已經達到極限,無法再進一步製造需求了。

3.經濟信用缺失導致投資短期化

影響企業投資擴大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國內信用的嚴重缺失。合同失效和大量的假冒僞劣產品造成國內商業信用極其低下,各種經濟欺詐行爲氾濫,嚴重衝擊了市場競爭秩序,使得投機取巧、惡意鑽營成爲企業行爲的「典範」,從而大大惡化了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抑制了企業正常的投資需求,加劇了個人和企業投資行爲的短期化。個人投資者寧可選擇投資風險較大、但交易體系電子化的股票債券,也不願意投資實業。不少國內企業根本無意於改進技術和管理,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而是競相鑽政策和法律的空子,投機鑽營獲取短期利益,甚至一些正當經營的企業爲了維持生存也不得不從事部份非法經營。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企業即使想尋找新的長期投資項目,也越來越艱難,本國企業的長期投資沒有空間,意味著中國企業的成長前景日益暗淡,破產倒閉的數量會越來越多。

4.出口市場不穩定

中國出口的比較優勢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質量、檔次偏低,主要依靠價格和數量競爭,因此容易遭致貿易保護主義的抵制。中國在入世談判中對美國歧視性貿易壁壘的妥協,進一步加劇了出口市場的不穩定。目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特別是今年以來美國、日本與歐盟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反映出各國保護本國產品和市場、禁止中國商品低價傾銷的意願。中國的出口越來越明顯地受到國際市場風險的影響和制約[8],粗放型的出口必然要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5.中央財政面臨巨大壓力

近幾年,中國宣稱實現了8%的經濟增長,但銀行的經營狀況卻未根本好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於1999年至2000年間向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轉移了1.4萬億元的不良資產,使當年的不良貸款率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儘管如此,按照國際5級分類標準,2002年末4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仍高達26.1%,不僅遠遠高於4%至6%的國際同業水平,而且也大大超出了10%的國際警戒線。

國有商業銀行的壞帳轉移給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實質上只是將債務從銀行的帳面上轉移到中央財政的帳外記錄裏而已。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這1.4萬億不良貸款的資金大部份是通過由中央財政擔保發行的特別債券來籌集的[9]。這些由政府開辦的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一小部份不良資產、回收一些現金後,剩餘的無法解決的不良資產就在資產管理公司的帳面上表現爲鉅額資產損失,這筆損失構成了事實上的中央財政赤字。按照比較樂觀的估計,不良資產的30%可能回收爲現金,那麼4大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損失將高達9,800億元[10]。其結果不外是兩種,或者是國有商業銀行爲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認購的債券在銀行帳面上表現爲「垃圾債券」或資產損失,這實際上等於銀行轉移出去的壞帳又回來了,將導致銀行系統的金融危機;或者是中央財政承認國有商業銀行的這筆鉅額資產損失,用財政撥款逐年彌補,這將表現爲中央財政的債務負擔一次性增加1萬億左右,構成對已經不勝負荷的中央財政的沉重壓力。在潛在的金融危機和巨大的財政赤字的壓力之下,中國政府更需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以應付不測。

正因爲上述幾大不利因素的存在,中國政府遂不遺餘力引進外資以維持經濟的增長。隨著國債投資效應的遞減和本國企業可選擇投資項目告罄,吸引外資變得更加緊迫,許多地方紛紛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對下級政府和直屬的政府機構層層分解、下達招商引資的責任指標,甚至對招商引資有功的單位和個人實行重金獎勵政策。近年來中國國內的穩定依賴於經濟的增長,而經濟增長則在相當大程度上得益於大量流入的外資。只要外資流入量下降,中國經濟就會發生嚴重困難。

二、用引進外資抵消資本外逃

各地地方政府官員和國有企業經理熱衷於引進外資,並不完全是出於急國家建設之需,還有他們希望與國外掛鉤、以便安排在國外的後路的個人考慮。從這層意義上看,中國特色的引進外資有一個副產品,即資本外逃。這自然使中國政府深爲苦惱。

當外商被中國經濟「一枝獨秀」的幻象所吸引時,中國的資本外逃也同時擴大,日益嚴重。中國外逃的貪官到底有多少?這恐怕永遠是個無法確知的謎。

根據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部和公安部的內部通報,截至2003年6月30日,各省(區)、直轄市紀委、公安部門上報的情況如下:

在黨政部門、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的中共黨員及黨員幹部失蹤、外逃最多的前5個省份依次爲:
廣東省:失蹤790名、外逃1,240名
河南省:失蹤512名、外逃854名
福建省:失蹤414名、外逃586名
遼寧省:失蹤318名、外逃403名
江蘇省:失蹤316名、外逃227名

3個直轄市黨政部門、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的中共黨員及黨員幹部失蹤、外逃的數量爲:
北京:失蹤112名、外逃442名
上海:失蹤187名、外逃354名
天津:失蹤60名、外逃182名

僅僅是今年8月3日至8月5日這3天當中,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瀋陽、深圳、珠海、蛇口、昆明等口岸與航空港,就查獲了60多名持護照或通行證、企圖外逃的官員,其中有7名是來自北京、瀋陽、武漢、鄭州和南京等地的副廳級官員。最引人注目的是,這些企圖外逃的官員多持有中國金融機構與海關覈准攜帶大量外匯出境的合法證明;攜帶外匯最少的一名經貿幹部即持有60萬歐元(相當於50萬美元左右)。被查扣後這些官員們竟一致聲稱,攜鉅款出國是爲了「考察」招商引資環境。這些官員在海關被截住是中央的一次全國性突擊檢查的結果。由於今年貪官外逃已經成不可遏止之勢,中共中央不得不於2003年8月初頒發了「關於黨政機關、司法公安部門人員出境、出國通行證、護照管理措施」,並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派出9個組分赴9省、市召開緊急會議,突擊收繳高官的出境通行證和出國護照。上述3天中外逃被扣的官員們由於未及時得到「通風報信」,不知道中央會在這幾天實施突擊檢查,結果正好成爲被抓獲的倒霉鬼。[11]

中國的貪官曆年來到底攜帶了多少資金外逃,恐怕同樣是一個無法確知的謎。但下列數據[12]多少可以讓人對此有個概念,中國自1985年以來的資本外逃數額佔外債增長量的52.3%,超過了80年代世界上15個債務負擔最沉重的國家資本外逃的平均水平。進入90年代以後,資本外逃水平接近甚至超過了每年新增的外資額。據中國財政部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10/6/28235.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小笑話:江澤民整劉曉慶的原因(圖)
1. 小笑話:江澤民整劉曉慶的原因(圖) (68,401次)

豁出去了!兩張江胡之爭的慘烈照片(圖)
2. 豁出去了!兩張江胡之爭的慘烈照片(圖) (67,263次)

3. 民謠:真相 (66,562次)

小笑話:江澤民和這位小姐的......事(圖)
4. 小笑話:江澤民和這位小姐的......事(圖) (63,181次)

5. 驚人內幕! 高層達成共識拋棄江澤民 胡錦濤就任軍委主席(多圖) (60,687次)

6. 國慶天安門城樓上的追蹤!江澤民突現之謎(多圖) (51,655次)

7. 幸虧江澤民只有兩個兒子當亨亨(圖) (49,059次)

小道又有消息!胡錦濤怒斥李肇星  外交部長差點被老江扒皮(多圖)
8. 小道又有消息!胡錦濤怒斥李肇星 外交部長差點被老江扒皮(多圖) (48,747次)

軍委主席能做出這個決定──應該感謝宋祖英(多圖)
9. 軍委主席能做出這個決定──應該感謝宋祖英(多圖) (48,263次)

鄧六金死不暝目!關於曾慶紅的預言(多圖)
10. 鄧六金死不暝目!關於曾慶紅的預言(多圖) (47,970次)

11. 宋祖英2004年春節聯歡晚會演唱揭祕(多圖) (43,212次)

王兆國公開藐視胡錦濤(多圖)
12. 王兆國公開藐視胡錦濤(多圖) (43,102次)

太可怕了!原來江澤民是這樣「裁軍」二十萬的(多圖)
13. 太可怕了!原來江澤民是這樣「裁軍」二十萬的(多圖) (41,719次)

14. 胡錦濤沒顯山沒露水沒放過上海幫 陳良宇上電視上講臺就差上法庭(多圖) (41,455次)

15. 11箇中國大陸的特大絕密消息 (40,022次)

這張照片會讓整個中國大陸震驚(圖)
16. 這張照片會讓整個中國大陸震驚(圖) (39,688次)

17. 中共軍委主席否決國家主席紐約行 中國在聯合國大失顏面 (39,012次)

小笑話:陳良宇是這樣教育他的女友的(圖)
18. 小笑話:陳良宇是這樣教育他的女友的(圖) (38,084次)

19. 數字驚天 江澤民「悶聲發大財」 (圖) (38,041次)

真有其人!訪神話人物八仙之一的藍采和後裔(多圖)
20. 真有其人!訪神話人物八仙之一的藍采和後裔(多圖) (37,985次)

弄弄清楚!這是江澤民乾的還是胡錦濤乾的(多圖)
21. 弄弄清楚!這是江澤民乾的還是胡錦濤乾的(多圖) (36,284次)

22. 小笑話:胡錦濤帶頭對江澤民使用新型武器(圖) (35,873次)

臺商大膽描述!天安門廣場一景(多圖)
23. 臺商大膽描述!天安門廣場一景(多圖) (35,833次)

24. 中紀委點名劉淇 大字報罷免黃菊(多圖) (32,602次)

爲這令江羞辱的文章!再贈送給新華網一張圖片(圖)
25. 爲這令江羞辱的文章!再贈送給新華網一張圖片(圖) (31,195次)

請關注10月7日!這是江澤民非常難熬的一天(多圖)
26. 請關注10月7日!這是江澤民非常難熬的一天(多圖) (31,166次)

國慶!凝望天安門前高高倒掛的五星紅旗(多圖)
27. 國慶!凝望天安門前高高倒掛的五星紅旗(多圖) (29,815次)

28. 江令給陳至立塗脂抹粉 喬石之箭難穿「城牆拐角兒」 (29,706次)

29. 我要舉報!胡錦濤作證 新華社長田聰明需履行承諾 (29,498次)

30. 周恩來與鄧小平關係親密──中共神話般的謊言 (28,549次)

準備與胡背水一戰?江澤民裁軍之中的奧祕(多圖)
31. 準備與胡背水一戰?江澤民裁軍之中的奧祕(多圖) (27,856次)

32. 《前哨》每個月必給薄熙來做的整版廣告 (27,669次)

33. 在江核心面前,說劉曉慶是「英雄凱旋」也不爲過(圖) (27,433次)

好勇鬥狠其貌不揚的外長李肇星(多圖)
34. 好勇鬥狠其貌不揚的外長李肇星(多圖) (27,243次)

河北出現兩個「非」「典」怪蛋(圖)
35. 河北出現兩個「非」「典」怪蛋(圖) (26,866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