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外商发现中国经济是“危险的梦境”
 
【人民报消息】大陆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和债台高筑的银行系统向外界发出明显信号,中国经济被描绘成“危险的梦境”和“泥足巨人”。

大纪元记者周仁德国报导/著名跨国企业咨询公司哈密尔顿(BOOZ ALLEN HAMILTON)集团德国分公司上周三在法兰克福公布最新分析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市场并非象西方投资者想象的那样商机无限。

百分之九十的被调查企业期望在中国的投资有稳定收益并不断增长。然而实际数据表明对投资收益失望者占调查对象四成,三分之一的投资者因无钱可赚打算在5-10年内撤离中国市场。

调查报告把投资者在中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对当地市场和文化缺乏了解,低估中国厂家的竞争力,以及组织管理死板。

拥有90年企业咨询历史并在中国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哈密尔顿公司提供的分析,再一次提醒跃跃欲试的德国投资者清醒谨慎面对现实。在此之前德国媒体也已陆续抛出质疑中国投资实效的文章,大陆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和债台高筑的银行系统向外界发出明显信号,中国经济被描绘成“危险的梦境”和“泥足巨人”。

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并不尽人意。德国宝马汽车2003年在中国销售额增长百分之一百三十,总数一万五千多辆,不及在本国巴伐利亚一个州的销量。外国银行和保险商在向中国付出了十五亿美元的投资后,发现也只占领了市场的百分之一点五。德国保险大头格灵集团(GERLING)无奈只好打道回府。

许多大公司看好中国的另一原因是为了实现目前国际流行的生产外移(OUTSOURCING),把厂家从发达国家转到劳力和开支相对较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以压低开支,增加利润。

西门子公司目前正在将其位于德国南部布鲁克萨尔的网络调制解调器(DSL-MODEM)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这意味着近200名员工将失去饭碗,甚至该基地今后也可能被关闭,引起工会和当地市政府的强烈不满。

生产外移在发达国家本身引起失业增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它是否真正会给该国带来效益也是经济学界争议的话题。据纽约时报报道,经济学界泰斗,现年89岁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保罗-萨谬尔森在九月底新一期权威经济杂志“经济前景”上著文,说明生产外移并不能给发达国家经济带来真正收益,文章以投资中国和印度为例。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9/22/3261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