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紫阳走了,中共已无赵紫阳(图)
 
作者:行易
 
【人民报消息】赵紫阳走了,但国内媒体关于赵紫阳逝世的消息,只有寥寥数语。封锁有关赵紫阳的资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何以现在的中共当权者,对一个八旬老人的去世如此惊惧?

相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记得天安门广场曾有的那一个场面,那是1989年5月19日,也记得赵紫阳当时说出的话。尤其是其中“你们还年轻,来日方长......我们老了,无所谓了......”,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黑云压城”、“波澜翻滚”,这样的肺腑之言,说出来需要良心和巨大的勇气,有哪一个中共领导人在面对灭顶之势时,还能在民众面前如此流露?如此地淡泊“权位”?

“良心”其实是中共改革的一个动力,所以,赵紫阳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共的“良心”,很有道理。“六四”以后,再难看到中共“良心”的表现,去年接二连三的 “矿难”,大慨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普遍的“良心”丧失。紫阳走了,中共的“良心”去哪里找?“良心”找不到,中共的改革又在哪里?

赵紫阳去世的消息传来,虽有严峻的新闻封锁,国内许多人还是表露了悲悼之情。说明十五年的软禁,加上十五年消息的“删除”和“过滤”,并没有将赵紫阳从人们心里抹去。十五年来,大陆媒体几乎就没有出现“赵紫阳”三个字。但赵紫阳仍然留在人们的心中,现在如此,将来应该还是如此。赵紫阳还在人们记忆之中的事实,在深层次上,表明对真正改革的要求仍在人心,对民主的盼望存于人心。

除了“良心”,“人心”也应是中共改革的一个动力。对于中共来说,违背民意、人心,不进行诚心诚意的改革,就必定无法长久。但现在的中共当权者,既不要“良心”,也执意拂逆“人心”,难免时时感到心虚与惧怕。于是,难怪会对赵紫阳的去世,作出极其“神经质”的反应。

二十多年前的中国大陆,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社会显露出生机和希望。那一时期,民间流行一句话:“要吃粮,找紫阳。”那时频频出现的词语,有“实事求是”、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表达求真、求实的精神,追求进步。这些当时的流行语,如今已经不再,似乎成了过去岁月的政治“陈迹”。

中共的改革派曾盛极一时,但终于还是障碍重重,迄今疲弱不振。当年的“走资派”邓小平,以改革“总设计师”的姿态出现,但在关键时刻,却给了改革派致命的一击。既与世界性的民主化浪潮相左,又与苏东的“民主改革”分道扬镳。紫阳也在这时“落马”。从这时候开始,中共已无赵紫阳。

赵紫阳八旬高龄,以软禁之身,成为中共改革派的“精神领袖”,带给改革派若干希望。但如今,紫阳走了,中共改革的前景更加渺茫!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多次谈到张居正,这是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家,但是,张居正却是一个悲剧人物,该书有一章的标题是“世间已无张居正”,本文借鉴这个标题,纪念赵紫阳。现在紫阳走了,中共已无赵紫阳。这次紫阳真的走了!

--原载《议报》第182期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5/1/25/3419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