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2004年冬季以來,相繼發生荊江大堤文村夾、石首調關、松滋謝牟崗、抱雞畝閘等4處重點崩岸潰堤。如果算上一些規模略小的險情,從2004年9月以來,荊州市長江干支流堤防共發生崩岸潰堤達64處。這是中共50多年的歷史中從來沒有發生過的,這在長江江堤2500年的歷史中也屬第一次。BBC日前發表了德國工程事務所水利專家王維洛的文章,王認爲長江大堤危在旦夕。 長江江堤的重要性,人們在1998年長江洪水過程中已經有了清楚的認識。俗話說∶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荊江大堤的安危更是至關重要。荊江位於長江中游的上段,全長337公里。荊江北岸爲江漢平原,南岸爲洞庭湖平原,俗稱兩湖平原,爲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荊江兩岸全靠堤防保護,可以說兩岸百姓是依堤爲命。 文章稱,如果在洪水過程中,荊江南大堤有一處崩岸潰堤,則南岸洞庭湖平原不保;如果北大堤有一處崩岸潰堤,則江漢平原不保。1998年夏,中國政府調動了30萬解放軍官兵。如果這64處崩岸潰堤是發生在1998年夏,就是再加上30萬解放軍官兵,也無濟於事。 文章表示,荊江大堤頻繁發生如此嚴重的崩岸潰堤的罪魁禍首就是長江三峽工程。 2003年6月長江三峽水庫開始蓄水,三峽大壩上游的水流受大壩擋水的影響,流速變緩,河水的挾沙能力減弱,原來河水中的泥沙在三峽水庫的尾部沉積下來。這樣,流出三峽水庫的江水中的泥沙含量大爲減少,江水變清。下泄清水就像一個年輕力壯而又無所事事的青年,要到處惹是生非。清水的下切和側蝕能力都會大大加強。流水的側蝕運動,就是製造河曲。長江江堤是建立在第四紀的沖積層上。由於第四紀的沖積層的結構鬆散,就構成了長江江堤的最大缺陷--堤防基礎差。在三峽水庫下泄清水的下切和側蝕作用下,嚴重者,長江江堤的基礎將被掏空,江堤會崩塌;較輕者,清水會破壞現有不透水層的亞粘土和粘土層,在洪水期間造成管湧事故,導致堤潰。 出庫清水對下游河道的安全問題的影響,在中國已經有過深刻的教訓。就在黃河三門峽工程爭論中,黃萬里先生就指出∶出庫的清水將產生急劇的沖刷,要防止它要花費很大的力量。三門峽水庫蓄水後,出庫清水對下游河道產生了嚴重侵蝕,造成大量灘地崩塌,證實了黃萬里先生的理論。 據稱,荊江的洪水位高出周圍地區的高度,要遠比黃河高於沿河地區大。1998年荊江的最高洪水位曾超過海拔45米,而江漢平原的一般地面高程是海拔30米,新灘口的地面高程只有海拔20米。這高出地面十到二十餘米的洪水,一旦順潰堤處衝出,造成的災難將絕不會亞於2004年末的南亞海嘯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