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郭德綱PK姜昆當然贏(圖)
 
鄂新
 
2011年10月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新華網發展論壇有一篇很有意思的短文《郭德綱pk姜昆:郭德綱的走紅與相聲界的困惑》。

文章說,「近日,姜昆在一次文藝研討會上公開指責郭德綱『道德上出了問題』。而郭德綱則在微博上做詩諷喻姜昆『江郎才盡』。引起了人們對相聲應如何發展的熱議。」

相聲是北京(包括天津)獨有的民間傳統曲藝形式。說相聲的人一定得說老北京話,也就是清朝統治時期滿族旗人的腔調。旗人說話特別羅嗦,也就是耍貧嘴中透着幽默。在中共非法統治之前,相聲一直是北京民間藝人在天橋一帶「撂地」混飯吃的「玩意兒」,深受底層民衆的歡迎。

1949年10月1日中共在北平建立非法政權,把中華民國給山寨了,改北平爲北京。「北平」是承傳五千年文化的國都,而「北京」是遊蕩在歐洲上空的幽靈怪物跑到中國建立的黑窩,一字之差,本質之別。

正因爲是一個黨山寨一個國,所以中國共產黨對外不得不給自己起個學名,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關起門來,還是用它一落地的奶名「中國共產黨」。這就是爲什麼62年來中共一直都說「黨和國家領導人」,因爲一套人馬兩套班子。

現在,有人稱讚侯寶林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品《關公戰秦瓊》、《夜行記》,但你往深裏琢磨就會發現那個時候侯寶林的作品好是好,但已經小心翼翼了,象《夜行記》這樣的相聲調侃的也只是平民百姓,《關公戰秦瓊》說的是古人。侯寶林也怕自己在各種運動中被黨推到對立面。文革批鬥他時,侯寶林做頂罵自己的帽子戴上,說不用打倒,我趴下了。他還真趴在地上。現在說起來好笑,可實際上批鬥他最厲害、最傷他心的是得意大徒弟馬季。

實際上,在山寨國裏,侯寶林已經不敢做真正的侯寶林,那些一心討共產黨歡心的,更沒有一個配稱侯寶林的徒弟,馬季說的相聲連耍貧嘴的語言、表情都那麼庸俗不堪,說他是侯寶林的徒弟簡直是糟蹋侯寶林。

而姜昆,說相聲能說到黨委書記級別,聽姜昆說相聲跟聽單位領導做報告一個感覺,那誰還花錢去爲他捧場呢?山寨國中最不缺的就是「領導」。

文章說,「然而,縱觀近年來的相聲界,的確讓人有窮途末路的感覺。推出的作品,要麼是粉飾太平、尋豔獵奇;要麼是插諢打科、相互對罵。既遠離生活,又毫無新意。相聲作者把自己關進書齋或文藝沙龍中顧影自憐,而不去深入生活發掘創作素材,所以很難拿出有現實意義和影響力、受老百姓歡迎的作品來。」

話說的不錯,但沒打在腰眼兒上,窮途末路的不是相聲界,而是山寨國的寨主中共。買菜刀都實名制了;花錢僱用五毛兒來引導輿論;手機被定位監控,攝像頭24小時追蹤;地溝油理直氣壯進駐大飯店;盲人律師陳光誠幫助老百姓維權出了監獄,一家人都無法正常生活;而高智晟給中央寫了三封公開信,就遭受駭人聽聞的酷刑折磨,至今失蹤;而宣佈退黨的賈甲從新西蘭公開回國,僅兩年就被折磨的讓家人認不出來,……。這樣的社會,說鼓勵「拿出有現實意義和影響力、受老百姓歡迎的作品來」,那就等於是鼓勵相聲演員進監獄封口。

正如文章所說,「郭德綱的橫空出世,一炮走紅。其原因在於他敢於講真話,對社會生活中的一些醜惡現象、官場腐敗敢於大膽嘲諷,現場『砸掛』妙語連珠。講出了老百姓的心裏話。」所以,老百姓就捧他的場,讓他過好日子。


姜昆(左一)捧臭腳
黨委書記姜昆跳出來想用「反三俗」來封殺郭德綱們的所謂「不入流」相聲。你也就有膽兒揀軟的捏。要說最「三俗」的,當數陪有婦之夫的江澤民睡覺睡成少將的宋祖英,你姜昆不但不斥責她,而且還是小姘頭的好朋友,想借着婊子的枕邊瘋往上爬。你姜昆最沒骨頭、最軟骨頭,最沒道德,最缺德。

下面是新華網發展論壇沒有被刪除的幾個網友帖子,看看民意:

1、論相聲,侯寶林之後就是郭德綱嘍!

2、現在的姜昆真的很噁心!他現在和相聲有什麼關係嗎?其實就是文藝界裏的一官員,除了也打打官腔,還會點什麼?不同的是,他還可以打廣告掙錢。

3、你姜昆的相聲如果真的夠味兒,郭德綱就「火」不了。對不對?!

4、不說相聲也有高薪,誰還去說呢?………?

5、姜昆的作品沒有從前幽默了,書記了吧?

6、典型的時代衍生物。沒事還要「盡心盡責」的說點什麼批判點什麼。

7、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姜昆若有本事把相聲搞上去呀。

8、我給姜昆書記出個主意,你在北京舉辦個「姜昆個人演唱會」,如果不火,我將正式退出村支部書記競選人。如果火了,門票分我一成,如何?

老祖宗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郭德綱PK姜昆,當然郭德綱一定贏,郭德綱贏得的是老百姓的心,姜昆拍的是黨的馬屁。

今年是2011年,若郭德綱繼續堅持爲民發聲,你就繼續有好日子過;相聲界有什麼可困惑的?還不趕快有樣學樣的模仿郭德綱,那你們就準有好日子過。

最後勸黨委書記姜昆一句,希望你能夠立即清醒,相聲沒人聽事小,別到臨了兒連吃飯的傢伙也保不住了。△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34,54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