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務必要看!這文章昆明血案後極受歡迎(多圖)
 
誠信的維族漂亮小老闆瑪爾哈巴。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蕭廂修改整理)今年元月初,回故鄉探親前,我去了一趟二道橋大巴扎,找到了一樓B-2號鋪面,給年輕漂亮的女老闆瑪爾哈巴說明了我要購買物品的種類、規格和數量後,就舒舒服服坐在店中椅子上,一邊和她的妹妹瑪依拉、朋友努爾古麗「諞傳子」(聊天),一邊等着她給我跑上跑下地去照單兒拿東西——因爲我要的有些商品,她這兒沒有。 沒過多一會兒,剛當新娘子才幾個月的瑪爾哈巴,風風火火地跑了回來,哈哈,一頂俄羅斯風格兒童小皮帽、一把小熱瓦甫琴、兩套維吾爾小男孩兒繡花衣、一條維吾爾愛德萊斯綢小連衣裙兒,一樣不差如數拿回,完全符合我的要求。我當即滿意付款——不用再多話,她拿回來的,我就知道是質最優良而價最合理的。 她和她妹妹瑪依拉,一直稱我爲「大哥」,而她們的媽媽帕提古麗,也跟着稱我爲「大哥」。她媽媽40多歲,她們姐妹,也就剛剛22——23歲。「大哥」已經不是「輩兒」和年齡上的稱呼,而成了一種尊敬的稱謂。 那麼,我是怎麼和她們一家子「混」得這樣熟了呢? 說來也簡單,頭一年(2008年)中國新年前,我想要買幾條維吾爾風格的圍巾帶回老家,送給女兒、妹妹們,但不太了解行情,心中沒底,就在巴扎裏瞎轉。綽號「大眼睛」的瑪爾哈巴,熱情招呼我進她家鋪子看看。哦,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雙真誠的大眼睛,鬼使神差地,也就應邀而進去了。沒想到的是,瑪爾哈巴一邊利利索索、忙忙活活地給我拿各色頭巾講解介紹,不厭其煩地給我示範:用火燒了後有臭味兒的是毛織的,有異味兒的是化纖的,一邊回答我的提問,告訴我說,去年,她本來夢想着考上中央民族大學的,但遺憾的是,只差幾分未被錄取,想了想,她索性不上那個錄取了她的大學了,接下老爸經營的鋪面,當起了小老闆…… 「哈哈,你要是上了大學,差不多會成爲我的學生!」我樂了。 瑪爾哈巴的自然、坦誠和大方、熱情,使得我一下子感覺到與她的距離拉近,「似曾相識」了。而我買她的那些頭巾,都是她幫着一條條精心挑選的,質量可靠,價格又真是合理。從此再買維吾爾風格的頭巾衣物,一定就到她家鋪子;有朋友來新疆,也要帶到她家鋪子。而我每次逛到二道橋,哪怕不買東西,也一定要到她家鋪子裏坐坐嘍!就這樣,我不但和她熟悉了,和她的妹妹、媽媽,很快也都熟悉了,再後來,還認識了她的丈夫、婆婆…… 就這麼簡單嗎?就這麼簡單!我和B-2攤位的緣分,和這一家孃兒仨的一種默契的信任,就是這麼簡單地建立、延續了下來。 你頭吃大了嗎——「無商不奸」呀!恐怕會有人這樣擔心。 閣下,剛才說過,我和瑪爾哈巴「似曾相識」呀!你再聽聽我講幾個維吾爾巴扎的故事,也許,你就不會一概而論地評價巴紮上的維吾爾族人了!

喀什的土陶店鋪。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但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件在別人心裏可能很不起眼兒的記憶。 1991年11月初,我在南疆于田縣出差,聽說這裏的乾果,比如杏幹、桃幹,杏脯、桃脯,都挺不錯的。就請當地朋友帶路,想到巴紮上選購一些。可惜,沒趕上巴扎天,在街上買不到像樣的。而我朋友呢,讓司機一腳油門,我們索性闖到了那個維吾爾族村子裏。 嚯,這家老鄉家可真是夠窮的了,屋裏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地面上的虛土有一兩寸厚,房屋的「笆子牆」上裂着大縫子,透過去,能看到小院子裏的幾隻雞在啄食…… 主人是一位60歲上下的白鬍子老漢,非常和善地招呼我們進了家門。維吾爾司機向他說明來意後,老漢立刻從裏間屋搬出幾個大口袋,讓我挑選。好了,爽快而慷慨的老漢「一口價」,每種都只要6毛錢一公斤——比在烏市便宜得不成比例!此時,我倒有些不好意思多買了,說好了總共買5公斤。於是老漢開始給我左一樣右一樣地裝袋。過秤的時候,我心裏更加侷促不安了,因爲那簡直就是一個象徵性的動作:秤桿兒根本沒打住,高高地挑到了頭,老漢趕緊用手按住,就「算」5公斤了!但,這還沒完呢——老漢把口袋放到了地上,低頭一看,我的那條面口袋,只裝到了一半兒多一點點兒。二話不說,老漢又左一捧、右一捧地把各種乾果一個勁兒地往口袋裏塞,直到口袋滿到只能用一根細繩勉強扎住口兒,才算不再硬塞了,卻依舊是隻「算」5公斤,老漢說什麼也不肯再多收一分錢! 唉,當初爲什麼不說買10公斤呢! 我已經在不同的場合,把這個故事講了快18年了,有多次講到動情時,眼淚止不住流下來! 那老漢家難道不需要錢嗎?他家是那麼窮!我一個漢族人和這個維吾爾族老漢素昧平生,以後也再沒有見過他。可是,那老漢簡直等於是白送了我一大袋子乾果呀,死活不肯再多要一分錢!他,圖的是個啥喲?…… 好了,你可能會說,這不是巴紮上發生的事情,說明不了問題。那麼,下面這個別人在巴扎的故事,你又該如何去理解呢?

趕巴扎去。
巴紮上的好小子!

「巴扎」,波斯語,一般都翻譯成「集市」、「農貿市場」,但是,經過有關民俗專家調查研究,「巴扎」一詞的確切語意應該是「大門外面的事情」,也就是說,巴扎,不僅僅是做買賣的地方。 曾有一個朋友,跟我發過這樣一個牢騷:有一次,他要帶隊到沙漠進行探險活動,得預先買上一麻袋黃蘿蔔。哈哈,走到民豐縣一個鄉村的巴紮上,見到一位白鬍子老漢的面前,正好擺着一袋兒。嗯,質量、價格都十分滿意,但是,老漢的回答,卻讓他立即傻啦—— 「你不能全買走,你只可以買一些!」老漢口氣堅定。 「爲啥?我全買了,你不就可以回家了嗎?」朋友一頭霧水。 「不行,這一袋子黃蘿蔔,我是要賣一天的!」不容商量。 「哎,你還可以再回家裏拿一袋子來呀!」朋友仍不死心。 「那不行!那樣子,我會很累的……」 我的這位可憐的朋友非常無奈地跟我說:「你瞧,放着現成的生意不肯做,非要在巴紮上磨嘰一天,你說,他圖了個啥?」 我回答:「不懂了吧?那是一種生活態度:在老漢心裏,每週一次趕巴扎,掙錢是次要的,享受巴扎、享受生活,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呢——瞧瞧人家,多麼灑脫的生活態度!閣下,那位可敬老漢的黃蘿蔔,你買了沒有?你一定得買一些,那絕對是貨真價實的!」 沒錯,讓我們揣摩一下:那位白鬍子老漢心中琢磨的應該是,巴紮上可能會遇到老朋友,會見到遠近親戚。哎——即便是見不到熟悉的人們,那麼,巴紮上的那種繁鬧的氛圍,那種歡騰的情景,跟顧客說幾句話,和陌生人打個招呼,都是值得享受、耐人回味的呀! 你可以去想象一下,那位白鬍子老漢下午回家的時候,他的黃蘿蔔很可能並沒有賣出去多少,可是他依然樂呵呵地趕着毛驢車,哼着或者高聲唱着民歌小調,滿臉的自得和滿足…… 這位白鬍子老漢,應該是一位普通農民了,那麼,巴紮上開店鋪的人們,又會是怎樣的呢?

維吾爾老醫生——阿塔米拉斯。

那是2007年5月的事兒了。我隨同「環塔拉力賽」的隊伍來到了于田縣。工作間隙,免不了逛逛自己喜愛的巴扎,因爲無論在哪兒的巴紮上,你不管和誰目光相遇,至少都會收穫一個純樸而真誠的微笑。我信步走進了一家店名和人名都叫「阿塔米拉斯」的維吾爾老醫生開的藥店,中草藥、成藥,還有這位老醫生自己配製的玫瑰茶、藥茶和玫瑰醬,都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看起來這位老醫生在當地是很有名氣的,店裏熙熙攘攘的顧客,你來我往,好不熱鬧!老醫生察言觀色對症開方,兒子和徒弟照單抓藥,然後塞到門外的粉碎機裏,一按電門「轟隆隆」,一劑藥配製成功,買藥人滿意而去…… 嘿嘿,有意思!我不免問起了行情。喲,無論哪種茶,都是6元錢一盒,而玫瑰醬,也是6元錢一瓶——價格合理!我興致勃勃的當即各買了一盒、一瓶。嗯,我的行軍壺裏,又要有新茶啦! 不想回到賓館,幾個朋友湊上前來,紛紛打聽是在哪裏買的,一聽價格,眼睛全都「綠」了,纏着我帶他們再去一趟——好唄! 更想不到的是,有兩個朋友分別要買一箱玫瑰醬、一箱玫瑰茶,而老醫生仍然「一口價」:每瓶(盒)——6元錢,不還價! 兩人據「理」力爭了半天,老醫生就是不肯讓步不還價。我在一旁可看得不耐煩了:「你倆買還是不買?買,把錢交了,走;不買,把貨放下,走!」倆人極不情願地交了錢,各拎一箱出了店門還在嘟着嘴兒不高興。我呢,可又發話了:「你們倆呀,偷着樂去吧,在城市還上哪兒去找這樣講誠信的老商人喲!人家秉承的商業道德是:第一,我的商品貨真價實,就賣6元錢,一步也不讓;第二,我是一視同仁的,你買一盒或買一箱,我都給一種價格。哎,你們想想吧,如果人家把價格給你提到12、13塊錢一盒,你跟人家講了半天價,到了兒還得掏7、8塊錢才能買到一盒,到底哪個划算?到底哪種人實在!」 呵呵,倆人臉上,頓時「多雲轉晴」嘍! 恪守傳統商德的維吾爾店主和攤主,在各地巴紮上到處可見。 你在巴紮上,經常可以看到一排婦女,在賣同一種自家加工出來的酸奶子、小點心之類的飲料、小吃。我在庫車、新和、沙雅、拜城等地的巴紮上,都曾經從旁邊觀察過這樣的「娘子軍」。沒有顧客的時候,她們湊到一起吱吱喳喳很親熱地拉着家常,一旦有了顧客,她們依然氣定神閒,你問哪家的、你買哪家的,都無所謂。而她們的貨物,質量、價格都幾乎一樣,沒有誰動歪腦子去降價、加價讓別的「同行」尷尬,更沒有誰去「撬」別人的「行」搶生意。而顧客一旦離去,她們就又親親熱熱地聚在一起「吱吱喳喳」,如同姐妹。 東西賣不完咋辦?嗬,這還用問嗎——再拿回家去不就完了嘛!

巴紮上的美食小吃。

從前,你注意點兒觀察,很可能見到這種有趣的情景,一個或幾個維吾爾人,光着腳兒,而肩上各自揹着一雙漂亮的皮靴,從鄉下走到鄉鎮或城裏,去趕巴扎。進入巴扎前,他們會找個地方坐下來,拍乾淨腳上的土,穿上皮靴,然後神氣活現地踱着方步,悠閒地逛來逛去,興致勃勃地看看這裏的衣物、布料,瞧瞧那裏的傢俱、工藝品……問問價錢,比比質量。再和認識的或不認識的遊人、老鄉開心地說說話,點點頭兒打個招呼。接近中午時分,找一個賣涼粉的攤子,從容淡定坐下來,掏出懷裏的饢,要上一碗涼粉,多灑些醋、辣子,有滋有味兒地吃上一頓。然後抹抹嘴,揚長而去。逛夠了走出巴扎,再悄悄地脫下靴子扛到肩上……就這樣,這些維吾爾漢子享受了一整天的趕巴扎樂趣,只吃了一碗涼粉,再什麼也不賣,什麼也沒買。 在他們心目中,巴扎,不只是買賣、交易的市場、區域,更是交友、溝通的平臺、場地。 維吾爾人往往遵守着一條祖傳的信條:自己的財產,有三分之一是屬於朋友的。在巴紮上,你真的就會經常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比如你買了一公斤桃子,攤主快快活活地把秤桿兒挑得高高的,然後再順手從袋子裏掏出幾個給你加上。而你在購買之前,是完全可以挑一個先嚐嘗的——這麼說吧,如果一個不自覺的人想佔小便宜,光在各個攤子上「品嚐」,就可以把肚皮塞得個溝滿壕平了,沒有人會跟你說長道短計較的。 換句話說,不管你買不買、買多少,也不管你是哪個民族的,你已經被他視爲心目中的朋友了!若你不滿意了,退貨、換貨,也還都好商量。 有一次,我在和田巴紮上,見一位端着茶碗喝茶的胖胖的維吾爾婦女,神情自怡而滿足。嗬——有意思!我滿頭大汗、興致勃勃地端起數碼相機,鏡頭對着她,而她卻跑出了我的取景框。原來這位女同胞沒發現有人在偷拍她,但卻看到了我滿頭大汗,於是立生惻隱之心,於是把她自己碗中的茶晃了又晃,倒在了地上,再從壺中又斟滿了茶,仔仔細細涮了好幾遍,又倒到了地上,最後再把茶斟滿,雙手捧着遞到了我手裏——這個問題我已經問過了許許多多的人了:如果是你的話,你怎樣對待這碗熱茶?衆人的回答是一致的:喝!對呀,當時接過這碗滾燙的香茶,我道聲「勒合買提(謝謝)」之後,一飲而盡,哎喲,燙得我呀,是呲牙咧嘴!但是心裏,一直暖到了今天! 只有自家人,才會用一個茶碗交替着喝茶。而那位胖胖的女同胞,只有一個茶碗,她,顯然沒拿咱這個漢族人當外人。 2008年9月初,我和3位湖南朋友路過阿拉爾市,在巴紮上吃午飯,順便在旁邊的烤羊肉攤子上要了幾串兒。不想咬了一口,幾個人全都「哎喲」了一聲,嘴大張、眼全閉啦!可能是這兒的四川人偏多,投其所好,烤羊肉也就多加了一道佐料——花椒粉。而這位攤主可能是,錯把那3個湖南人給當成四川人了吧?我們要的烤羊肉串兒居然也給撒了太多的花椒麵兒!從來沒聽說烤羊肉要加「花椒麵兒」的!我們被麻得愁眉苦臉兒。叫來了那位維吾爾攤主,機靈的小夥子一看表情,馬上明白了一切,立即厚道地告訴我們,非常抱歉,馬上給你們換不帶花椒粉的——二話沒有! 在各地的巴扎裏,在維吾爾人羣中,在他們的「大門裏面」也好,「大門外面」也罷,迎面而來,吹拂到你心中的,往往都還是暖暖的鄉情,濃濃的友情,還有深深的——親情…… 好嘍,巴扎故事還有很多,今天就說到這裏。△ (編者注:這篇2009年7月寫的文章原題爲《巴扎——大門外面的事》原作者是「老鬼」,也許是2014年3月1日雲南昆明血案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定性爲維族人乾的,讓一些漢族同胞感到不公,所以2014年3月6日該作者在其自己的博客上重新發表。人民報記者對此文章進行了較大的刪節、修改和整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4/3/9/5908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精準的描述:中共國官和吏的區別(圖)
1. 精準的描述:中共國官和吏的區別(圖) (494,347次)

央視直播 劉雲山傻眼 張高麗臊紅(多圖/視頻)
2. 央視直播 劉雲山傻眼 張高麗臊紅(多圖/視頻) (406,182次)

看圖找答案:被解散的特警爲何蒙面(多圖)
3. 看圖找答案:被解散的特警爲何蒙面(多圖) (398,438次)

非常罕見圖片:李瑞英專機上採訪老江(多圖)
4. 非常罕見圖片:李瑞英專機上採訪老江(多圖) (354,499次)

江核心的光輝!中國國家形象報告 (多圖)
5. 江核心的光輝!中國國家形象報告 (多圖) (333,029次)

李鵬傻呵呵陪綁 老江見英子泄光(圖)
6. 李鵬傻呵呵陪綁 老江見英子泄光(圖) (311,668次)

7. 「馬航客機很可能被擊落」 (296,235次)

這架飛機上的緊急定位變送器詭異失靈(圖)
8. 這架飛機上的緊急定位變送器詭異失靈(圖) (293,759次)

9. 《解體黨文化》之四:被改造思想後人們的表現(下) (251,431次)

絕非偶然!驚現劉少奇要
10. 絕非偶然!驚現劉少奇要"把共軍變成國軍"(下)(多圖) (243,209次)

舉世絕無僅有圖片:江澤民現況(多圖)
11. 舉世絕無僅有圖片:江澤民現況(多圖) (240,985次)

12. 《解體黨文化》之五:宣傳中常見的黨文化 (238,475次)

恍然大悟!習近平用這種方式紀念胡耀邦(圖)
13. 恍然大悟!習近平用這種方式紀念胡耀邦(圖) (230,073次)

14. 《解體黨文化》之三:灌輸手段(中) (220,246次)

一張圖得知習近平與俞正聲的關係(圖)
15. 一張圖得知習近平與俞正聲的關係(圖) (209,042次)

習近平髮指示3小時後 新華網瘋了(多圖)
16. 習近平髮指示3小時後 新華網瘋了(多圖) (199,143次)

17. 《解體黨文化》之五:宣傳中常見的黨文化(下) (191,590次)

劉伯承作的夢讓他愧疚一生(多圖)
18. 劉伯承作的夢讓他愧疚一生(多圖) (188,663次)

19. 《解體黨文化》之四:被改造思想後人們的表現(上) (185,664次)

韓劇火到讓王岐山猛醒 趙本山有點懸(多圖)
20. 韓劇火到讓王岐山猛醒 趙本山有點懸(多圖) (185,213次)

習近平,江用綁架胡錦濤的手法對付你(上)(多圖)
21. 習近平,江用綁架胡錦濤的手法對付你(上)(多圖) (180,334次)

習近平,江用綁架胡錦濤的手法對付你(下)(多圖/錄音)
22. 習近平,江用綁架胡錦濤的手法對付你(下)(多圖/錄音) (179,341次)

黨借劉雲山的嘴打擊習近平(圖)
23. 黨借劉雲山的嘴打擊習近平(圖) (174,152次)

死磕雲南書記 張春賢稱江反人類(圖)
24. 死磕雲南書記 張春賢稱江反人類(圖) (173,059次)

周濱的三隻「白手套」(圖)
25. 周濱的三隻「白手套」(圖) (170,301次)

26. 《解體黨文化》之三:灌輸手段(下) (165,181次)

李克強報告脫稿 張德江棄江與習保持一致(圖)
27. 李克強報告脫稿 張德江棄江與習保持一致(圖) (161,333次)

網友們是這樣述說和期待的(圖)
28. 網友們是這樣述說和期待的(圖) (153,347次)

忽如一夜春風來 今夜中國無人眠(圖)
29. 忽如一夜春風來 今夜中國無人眠(圖) (151,625次)

朝鮮戰爭的真相足以讓人震驚(圖)
30. 朝鮮戰爭的真相足以讓人震驚(圖) (150,092次)

財新網消失的特稿:富商周濱的叔叔們(多圖)
31. 財新網消失的特稿:富商周濱的叔叔們(多圖) (148,350次)

聽到提問周永康,呂新華表情…哈!(多圖)
32. 聽到提問周永康,呂新華表情…哈!(多圖) (142,318次)

務必要看!這文章昆明血案後極受歡迎(多圖)
33. 務必要看!這文章昆明血案後極受歡迎(多圖) (120,499次)

政協發言人打開窗戶談周永康(圖)
34. 政協發言人打開窗戶談周永康(圖) (116,412次)

奇石隱藏的天機你不能不知(圖)
35. 奇石隱藏的天機你不能不知(圖) (97,086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