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小知识:“国是”与“国事”的区别(图)
 
2014年9月14日,习近平结束对塔吉克斯坦的国事访问,总统拉赫蒙夫妇去机场送别。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温阳漾报导)读者对本报509期的国际版头条题目《对美首度国是访问 习近平抵西雅图》提出疑问说:应该是“国事访问”吧? 到底应该是用“国是”还是“国事”,上网查询,看看这两个到底区别在哪里。一位网友问:“共商国是”的“是”是否应该是“事件”的“事”?这两个同音的“是”和“事”究竟该怎么用呢?“国是”与“国事”有何区别? 答案查到,如下: “国事”与“国是”在词义范围、适用对象、语体色彩和语法功能上都有区别。 “国事”: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常用。既可指国家大事、政事,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务。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 “国是”:多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指的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专指治国的大政大策、规划等重大事务,有政策法规等含义。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和自己政府所议之国家大事。例如国家领导人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 “共商国是”原本是“共定国是”,其源出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曰:“君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王曰:“善。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 “国事”与“国是”都能用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这证明人民报509期的国际版头条题目使用错误。在此向读者致歉。 “国事”与“国是”意义相近,但不是一个词的两种写法,而是两个不同的词,在实际使用上,“国是”要比“国事”的应用范围窄,因此不能用“国是”替代“国事”。 另外,编辑还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国事”的解释是:名词,国家大事,如关心国事。“国是”的释义是:书面语,名词,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 现在明白了,“国事访问”和“共商国是”才是正确的。以后可要注意了。△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5/10/14/62238.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15年10月14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