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欺暗室的卫国大夫蘧伯玉。
【人民报消息】一位有道德的正人君子,并不会因为他人看不到就放纵自己。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蘧伯玉就是这样一位“不欺暗室”的君子。 刘向《列女传》记载了一段故事:有天晚上,卫灵公和夫人同坐宫内,听见车子行进的声音。待车子行到宫殿外的瞭望楼台那儿就没声音了。过了一会,车子离开瞭望台,才又有声响。 卫灵公询问夫人说:“妳知道这是谁吗?” 夫人肯定说道:“这一定是蘧伯玉。” 卫灵公说:“妳怎么知道是他呢?” 夫人如此解释:“按照礼制的规定,经过君王的门口应该下车。看见了为君王驾车的马,手应凭依着车前的横木以示敬重。凡是忠臣和孝子不会张扬自己的节操,也不会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就为所欲为。” 夫人接着说:“蘧伯玉是卫国的贤大夫,仁而有智,对于尊长很是敬重。这样的人一定不会在人看不到的地方就不守礼节。所以我知道那个在黑夜里还如此守礼的人一定是蘧伯玉。” 卫灵公派人出去探个究竟,果然被夫人说中了。 而卫灵公却故意对夫人说:“妳猜错啰,不是蘧伯玉。” 只见夫人斟了杯酒拜贺卫灵公。卫灵公不理解为何夫人要恭喜他,夫人解释道:“原本我以为卫国仅有蘧伯玉一位贤臣,没想到现在卫国竟还有人可与他相提并论,这样您就有两位贤臣了。国家多贤臣,这是国家的福气,所以我才会庆贺呀!” 卫灵公听罢不禁叫好。他也不忘将实情告诉夫人:“夫人确实没猜错,那人确实是蘧伯玉。”△








































































打印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