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11月14日发表
人气:7,735 分享:
|
|
珠海撞人引发民众质疑与维稳措施:社会底层困境再受关注(图) |
|
 广东珠海市体育中心驾车撞人事件发生次日,有罹难者家属表示,在一张A4纸上签名认领遗体时,看到纸上面几乎签满了,死了好多人。(视频截图) |
【人民报消息】中国各级政府正在对珠海发生的驾车冲撞人群事件展开调查,该事件已造成至少35人死亡、43人受伤。事发两天后,有大批民众以不同方式到场悼念死难者,现场警力戒备加强。官方声明称,嫌犯是由于不满财产分配而作案,目前因自残至今仍处于昏迷状态。但外界对此解释提出疑问,认为当局的说法疑点重重,且有可能刻意隐瞒实际死亡人数。
据美国之音报导,11月13日(周三),即惨剧发生后两天,珠海市香洲区体育中心仍未对外开放,但地面的血迹已被清理。体育中心西门一带有公安和便衣来回走动,路边有特警车辆闪灯戒备。从12日晚上开始,有民众陆续到事发地点献花和祈祷,也有外地人委托速递员到场献花。现场的警察没有阻止,但公众放下的鲜花会马上被便衣拿走。便衣也不允许媒体靠近体育中心入口,还用雨伞阻碍媒体拍摄。
此外,珠海市内有小区则发通知,暂停一切包括广场舞在内的群众聚集活动,直至另行通知。
舆论质疑嫌疑人作案动机
此次事件发生在11月11日晚。珠海警方通报称,62岁樊姓司机,怀疑因不满离婚后财产分配结果,驾驶越野车闯入体育中心,撞向正在锻练的市民,之后开车逃走并在车内持刀自残,后被赶到的警员制止,其颈部严重受伤昏迷,被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事拘留。
官方在事发后一天公布详情及死伤数字,事故造成35人死亡。43名伤者分别在市内5家医院留医。广东省已调派数百名救援人员及30多名专家,到珠海支援。
部分舆论对于官方的说法提出质疑。首先,当局在惨剧发生一整天后才公布伤亡人数,怀疑死伤人数远超官方公布的数字。此外,嫌疑人肇事逃逸后在车内自残,在无法接受警方讯问下,为何能确定动机是离婚所引发?而且资料显示,嫌犯是在2010年与妻子离异,为何要等到14年后才采取极端方式宣泄不满。
亦有网民质疑,为何每次中国发生重大事故,官方通报的死亡人数都是35人。
广州人黄永祥对美国之音表示,他和身边的朋友都相信,中国经济下行产生不少社会问题,此案嫌犯是由于承受不了压力才走上绝路。黄永祥补充说,网际网路上关于珠海冲撞事件的消息和视频已全面遭屏蔽。
「这个压力可能是来自各方面的,经济不好,生活压力,各种不公,以前只是特定人群,现在就连普通人也感受到。就是一种报复心态吧。这起事件网上有小量的报导,但是真相怎样肯定无法知道。没有独立媒体对(嫌犯)个人、对他的家人深入报导,还原他的个人生活、心理状态,那怎么会知道真相呢?」他说。
有网友则反映,在中国网路和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珠海」关键词,出现的都是12日开始、在珠海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微博热搜榜上有关珠海的消息,绝大多数都与「珠海航展」有关。多个平台上与「珠海体育中心」相关的话题被封锁。
由于讯息不透明,不少评论都把嫌犯的作案动机单纯归咎于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但中国政治学者陈道银却认为,在调查完成之前不能一概而论。
陈道银说:「一个单一的因素解释不了的。他一念之间(犯案),这个没有办法解释的。按道理,美国相对来说经济发达,法治文明都是世界的表率,那它为什么也会出现很多报复社会的枪击事件。如果经济下行导致出现报复社会事件可以解释中国的问题,但是按道理,美国经济是好的呀。简单的说,这是一种现代社会病,只是报复社会的表现形式不同。具体到每一个人、什么原因都不一样。每个独立事件要做具体的分析,然后把事件归纳整理,作为分类,可以建一个指导目录。」
当局采取维稳措施
有网民则爆料,珠海当局已针对民众展开「维稳」工作,包括在网路社群中进行舆论引导。
学者陈道银说,习近平之所以罕有亲自发出批示,与这起惨案造成恶劣的社会和国际影响有关。
陈道银说:「按照中国的安全事故的分类。这起事件属于特别重大的安全事故,并且这个人选的时间非常好。他选在了珠海航展的前一天。珠海这个航展有很多友人、国际参观的人。大家相对比较集中到这个地方来。不是这个珠海航展本身,而是这起事件放大了这个地方的社会治安的状态。」
鉴于近期中国发生多起恶性事件,有外国人更因此而遇害。11月12日,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就珠海撞人事件发布预警:与中国人交谈时,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注意周围环境和言行举止。晚上避免独自外出,即使在白天也要注意,不要用日语大声说话,外出时注意周围环境,尤其是广场等人群聚集的地方要特别注意。
珠海事件也让处于中国社会底层的所谓「五失人员」,也就是投资失败、生意失利、关系失和、心理失衡、精神失常的人群,再度成为话题。
社会底层「失落者」话题再度引发关注
中国劳工阶层被视为「五失人员」的重要一环。有分析认为,不少中国工人正陷于失业困境,维权时却往往处于劣势,因此在报复社会型暴力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国际组织「中国劳工观察」创始人李强对美国之音表示,近期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与部分中国人,尤其底层人士,缺乏宗教信仰,而家庭和婚姻关系也有名无实有关。
他对美国之音说:「工薪阶层、普通的打工者,夫妻两人异地分居居多,一年可能见几次面。家庭观念打碎了。老婆不在身边,丈夫不在身边。第二个是宗教。在中国,宗教是『姓党』的。传教的这些人也是姓党的。那你怎么相信耶稣?怎么相信上帝?共产党的统治把宗教给破灭了。宗教就是让人向善,尽力而为。共产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它把宗教给毁掉了。让底层的人没有宗教信仰。」
李强还提到,中国人必须学会通过正常渠道宣泄压力、情绪。他以自己身处的美国为例,指出心理健康服务已被广泛接受,但在中国,许多人因害怕被社会歧视而不敢求助。
「人都有很多心理疾病,必须情绪得到宣泄才能回归正常。心理疏导确实能缓解心理压力。美国人比较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在美国,你想约心理医生都不好约,因为都被排满了。在中国,你敢说你去看心理医生吗?别人都会用一种歧视的眼光来看你。」他说。 △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1/14/86496.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欢迎文章
(2024/11/14) |
-
李升蔡降 习近平再度高调反改革(图) (62,950次) 2024/10/30
-
张又侠突访越南 信号异常 (62,575次) 2024/10/25
-
「一尊」特权消失 帝制失败(图) (62,143次) 2024/11/5
-
习反扑 政治局会议高调反腐 四中全会落空 (59,185次) 2024/10/29
-
大洗牌?传习爱将苗华被带走 (57,302次) 2024/11/13
-
李干杰也不陪同习近平国内考察调研了 (57,148次) 2024/11/8
-
蔡奇吹捧党魁也在降调 (56,208次) 2024/11/4
-
朱镕基王岐山露面 丁薛祥柔性站队 (55,818次) 2024/11/3
-
北京衞戍区还效忠习近平吗? (53,734次) 2024/11/14
-
何衞东指令被忽视 各军种表态证谁是军中老大 (52,180次) 2024/11/3
-
多个正国级被翦「党羽」,中共官场不断翻旧帐 (51,717次) 2024/10/25
-
党魁湖北调研蔡奇再缺席 官媒报导现诡异 (51,480次) 2024/11/6
-
16名中共国级省级高官病亡(图) (51,035次) 2024/11/14
-
12万亿化债保中央 习近平重夺军权? (50,958次) 2024/11/8
-
范长龙张又侠皆曾访问越南 官媒报导有不同 (50,668次) 2024/10/28
-
又一亲信被贬 习近平处境不利 (49,235次) 2024/11/13
-
前国防部长梁光烈死亡 死前黑幕惊人 (44,618次) 2024/11/13
-
「红二代」李小鹏被免去交通部长职务 (40,083次) 2024/11/9
-
习权力危机加剧 被逼退迹象又增新例(图) (37,422次) 2024/10/27
-
最新卖国罪行 中共割让9万平方里土地给印度(图) (34,620次) 2024/10/29
-
小说:红朝毁灭记(6)变态的酷刑 (34,501次) 2024/10/31
-
习近平慌了 川普史诗级灭共四件套来了 (34,462次) 2024/11/15
-
刺激了个寂寞 地方政府企业欠款超12万亿! (33,823次) 2024/10/27
-
小说:红朝毁灭记(5)令狐无间道(图) (33,497次) 2024/10/27
-
小说:红朝毁灭记(8)令狐落网(图) (33,326次) 2024/11/12
-
天安门出现大学生夜骑 将令中共大崩溃(图) (31,935次) 2024/11/12
-
小说:红朝毁灭记(7)张张刘密谋(图) (31,833次) 2024/11/5
-
「习思想」在重要会议消失 党魁正在失势 (31,729次) 2024/11/4
-
朱镕基发声、王岐山有新职 中共内斗看来不简单 (31,644次) 2024/11/1
-
人类的出路(五)出路在哪 (31,182次) 2024/10/27
-
四大恐慌 习近平挥舞政治手术刀「修复」经济 (30,771次) 2024/11/1
-
「九万多平公里」再送印度 中共历史上送掉数十个台湾为哪般 (29,668次) 2024/10/31
-
金砖峰会 普习莫「三国演利」,习悄悄溜回北京 (29,592次) 2024/10/25
-
天下奇谭(46)人生在世莫做亏心事 须知迟早要还(图) (29,525次) 2024/10/26
-
「十失」将导致中共独裁恐怖主义体制脆断 (29,144次) 2024/11/1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