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暴越来越烈!习近平忧心反日变为反政府?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程曦报导)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湾有事”论,以及中共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斩首论”引发的风暴,将中日关系降至冰点,这场风暴目前还在延烧。过去中日两国也曾多次爆发摩擦,在中共的舆论引导下,国内爆发过大规模的抗议和反日浪潮。但有分析认为,习近平政权最担忧的是反日演变为反政府。
11月20号,中共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方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一切后果由日方承担。
根据日本多家媒体报道,中共政府11月19号开始停止办理日本水产品进口手续。不过,中方并没有直接向日方通报停止进口,而是使用了“未完成检查的部分暂停进口”的理由。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则称,“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
北京限制水产进口,日本的渔民相当淡定。北京在2023年8月以福岛核一厂核处理水排海的问题,全面禁止日本水产品进口之后,日本水产品销往中国以外的市场持续扩大,其中最大宗的“扇贝”早就摆脱了对中国的依赖,在日本国内的批发价更是翻倍成长。
据自由时报报道,在中国禁运之前,日本扇贝有5成输往中国,主要是进行脱壳和冷冻加工再转口到美国等市场。
2022年总出口额为911亿日圆,其中中国占51.3%,美国仅有8.6%。2023年8月之后受中国禁运影响,总出口额为689亿日圆,中国占37.6%。2024年总出口额为695亿日圆,美国占27.5%、台湾为17.5%、越南15%。2024年总出口额虽然较2022年减少24%,但较前一年增加0.9%,证明日本扇贝不依赖中国市场仍可稳步成长。
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11月20号在X平台上,贴出他中午享用北海道干贝和鹿儿岛产青𫠐等食材做的寿司。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也在社群平台X推文表示,威吓的手段,似乎已成为北京难以戒除的恶习。上一次北京不当禁止日本水产品进口时,是我们美国支援了日本,这次也一样,我们会继续支持作为盟友的日本。
彭博社报道,格拉斯11月20号与日本外长茂木敏充会面后说,“我代表总统、我本人以及大使馆向首相表明:我们支持她。”
他指出,尽管北京似乎有意激化矛盾,但美国坚定支持美日同盟,并坚决承诺防卫日本,包括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
面对北京限制水产进口,警告公民不要去日本观光留学,日本很多商家们还是力挺高市早苗。而日本民众则发出“去国内旅游,支持商家”的呼吁。
而2010年钓鱼台撞船事件后对日本打“稀土”牌,这次北京没有使用。据自由时报报道,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主席研究员,中国籍学者柯隆分析指出,稀土牌对日本的效果不大。
柯隆表示,经历过上一次的稀土震撼,日本著手研发回收技术,从废弃家电和零件中回收稀土,目前这套技术已非常成熟。
另一方面,日本也另外寻找供应链,减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柯隆表示,北京对美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延后一年,日本企业有大量在美设厂,再加上马来西亚等地未来也能精炼稀土,即使中国打“稀土”牌,对日本来说并不可怕。
中国国内网络上,在官媒舆论的引导下,也开始热烈讨论中日之间的纷争,粉红们纷纷表示要向日本“亮剑”,但民间反日示威活动却没有发生。
柯隆表示,因为以中国现在社会气氛,一旦让群众上街,很快就会演变成反政府示威。他指出,中国的经济非常严峻,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社会底层衰退加快,而年轻人的失业率也很高,这两大群体,一旦有机会就很容易走向犯罪。当前中国社会弥漫著非常不稳定的气氛,中共这次完全不敢让示威发生。
东京大学研究员林泉忠也认为,中国国内的反日浪潮应该不会出现。
他对德国之声分析,最终中共当局还是会压制民间怒气,北京真正并不想爆发抗议。爆发的话,很可能矛盾最后会转向政府。因为中国经济非常不好,所以民众会藉这个机会来发泄,这是习近平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但林泉忠还提出另一个解读,中共当局也有可能利用这个事件来舒缓转移国内的矛盾,以及经济不好所带来的民间的怨气。
这场风暴最后将如何收场呢?
11月19号,有官媒新华社背景的微信公众号“牛弹琴”发布文章,表示事态发展有三个可能性,第一是高市深刻反省,收回相关挑衅言论,日本在吸取教训后,中日争端逐渐平息。
第二是高市“装聋作哑”,暗示不再发表类似言论,但不愿收回挑衅,中日僵持继续,不排除风吹草动又开始新的危机。
第三是高市“破罐破摔”,甚至为了向极右翼献媚,发表更强硬言论,甚至“闪电”参拜靖国神社。
但林泉忠观察并预测,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中日虽然这十几年常有摩擦,但最后都会归于平息。“因为北京不可能永远不与邻国交往。”
实际上,对北京来讲,引爆中日冲突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历史和领土之外,第三个就是台湾问题。
历史问题包含历史教科书争议、参拜靖国神社争议等。领土问题涉及钓鱼岛。台湾问题对北京而言,非常敏感,这次也是中方首度就此议题向日本大动作表态。
华尔街日报11月19号的文章分析,中日外交危机反映出北京当局利用所谓的“笔杆子与枪杆子”战略,对内加强统一论述和氛围同时,对外打击日本等表态支持台湾的盟友,优先目标是在经济和外交等层面全面孤立台湾,“不开任何一枪”迫使台湾屈服。
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决策圈的“A计划”是要让台湾的经济、外交和精神状态不堪重负,与中共领导层的协商,成为唯一的可行选项,由此不发一枪迫使台湾屈服。“B计划”则是军事夺取,使经济胁迫或政治干预成为常态,降低在必要时爆发直接冲突的门槛。
习近平政权目前面临内外交困,观察家认为,短期内北京不会对台动武,但北京持续升高在台湾海峡的军事侵扰,意图在于测试川普对台承诺的态度坚定与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