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地狱》影评:超度亡魂,破除心中的地狱
郑侠
2025年4月17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2024年,香港电影《破·地狱》(The Last Dance)以惊人的票房表现席卷全城,打破多项纪录,成为年度文化现象。黄子华与许冠文两位喜剧巨匠放下搞笑包袱,联手卫诗雅、朱栢康等演员,在导演陈茂贤的执导下,打造了一部探讨生死的剧情佳作。影片以香港殡葬业为舞台,围绕道教「破地狱」仪式展开,呈现了双重意涵:一层是为亡魂超度的传统仪式,另一层是为活人破除内心「地狱」的救赎之旅。在当前电影行业普遍低迷的背景下,《破·地狱》选择直面生死这一沉重却永恒的主题,不追逐商业潮流,却意外获得巨大成功。这不仅是偶然,更是必然,因为生与死、生命的意义,始终是人类内心最深切的追寻。
一、传统的「破地狱」:为亡魂开启新旅程
在香港的道教丧礼中,「破地狱」是一项神圣的仪式,旨在帮助亡魂脱离地狱的苦难,踏上轮回或升天的道路。电影中,许冠文饰演的喃呒师傅文哥,是一位严守传统的道士。他手持桃木剑,脚踏罡步,专注地完成每场法事,深信唯有精准的仪式才能为逝者指引方向。这种对殡葬文化的描写,让《破·地狱》散发出浓厚的香港本土气息,区别于一般的商业电影。
影片细腻呈现了香港殡葬业的运作模式,分为「文」与「武」两大角色:文职的殡葬经纪负责与家属协调后事细节,武职的喃呒师傅则专注于超度法事。这种分工不仅勾勒出行业的专业性,更象征了生与死的交汇——活人需要安慰,亡魂需要指引。从诵经到破瓦、入殓到送灵,电影对每一步骤的还原都极具真实感。据了解,剧组为呈现真实的「破地狱」仪式,特意向多位道教师傅请教,甚至克服了「传男不传女」的传统限制,拼凑出完整的仪式流程。这种用心让影片在文化层面上无懈可击。
然而,《破·地狱》的野心远不止于展示传统。它将「破地狱」从宗教仪式升华为一种象征,成为引导活人面对死亡、反思生命的桥梁。文哥的执著不仅是对亡魂的尊重,更暗示了传统的局限与人性的复杂。这为影片的第二层主题——活人心灵的救赎——铺平了道路。
二、活人的地狱:释放心中的执念与伤痛
《破·地狱》的真正深度,在于它对活人内心「地狱」的刻画。黄子华饰演的魏道生,原本是婚礼策划师,因疫情冲击生意一落千丈,无奈转行成为殡葬经纪。他的转型并非仅仅是职业的更换,而是心态与人生观的巨大转变。起初,道生对殡葬业毫无热情,只视其为谋生工具,与文哥的传统理念屡生冲突。然而,随著他参与一场场丧礼,见证家属的悲痛、遗憾与挣扎,他开始明白,殡葬的意义不仅在于送别逝者,更在于抚慰生者。
影片中最触动人心的一句话是:「亡魂需要超度,活人更需要破地狱。」这句话揭示了电影的核心哲学:真正的地狱,往往藏在活人的内心。通过多个支线故事,影片呈现了不同人物的「地狱」——有因失去至亲而无法释怀的家属,有因社会偏见而无法公开悼念的恋人,还有困于家庭矛盾与传统规范的子女。这些故事以真挚的情感串联,引导观众反思:我们内心的执念、未解的心结与未说出口的爱,才是真正需要超度的「地狱」。
卫诗雅饰演的文玥,是一名见惯生死的救护员,却因父亲文哥的传统观念而与家庭产生隔阂。她渴望学习「破地狱」仪式,却因性别限制受阻,这不仅是个人追求的挣扎,更折射出香港社会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她的故事最终走向和解,成为影片最动人的篇章之一。道生的成长则是另一条主线,他从功利到真诚的转变,象征了现代人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他的名字「道生」,仿佛暗示了寻找生命之道与内心重生的旅程。
三、黄子华与许冠文的演技:从喜剧到深情的蜕变
黄子华与许冠文作为香港喜剧的代表人物,在《破·地狱》中完全脱下搞笑外衣,展现了令人惊叹的表演深度。黄子华饰演的道生,从最初的迷茫到后来的真挚,角色转变自然流畅。他的表演细腻而克制,尤其在面对丧家的悲伤时,仅凭一个眼神或停顿,就能传达角色的同理心与成长。黄子华近年在《毒舌大状》等作品中已证明了自己的票房号召力,而《破·地狱》则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演技厚度。
许冠文饰演的文哥,则以低调而温暖的表演,诠释了一个固执却柔情的老人。他不再是《卖身契》中的喜剧icon,而是以细微的动作与眼神,传递出角色的孤独与父爱。他的表演让人感受到岁月积淀的重量,尤其在与子女的对手戏中,令人动容。卫诗雅与朱栢康的表现同样出色,文玥的倔强与脆弱、志斌的压抑与爆发,都为影片增添了情感层次。
四、时代的共鸣与行业的反思:偶然中的必然
《破·地狱》的成功,离不开其对时代背景的敏锐捕捉。疫情过后,香港电影行业陷入低谷,许多制作追求短期商业回报,却难以打动观众。然而,《破·地狱》选择了一个冷门且沉重的题材——殡葬与生死,没有迎合流行趋势,却意外成为票房黑马。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生与死、生命的意义,是人类永恒的追问,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主题总能触动人心。
在当前电影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破·地狱》静下心来讲述一个真诚的故事,没有炫目的特效或夸张的剧情,而是用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打动观众。它的成功证明了,观众渴望的不是浮夸的娱乐,而是能触及内心、引发共鸣的作品。影片中,道生的职业转型反映了疫情下香港人的生存困境;文玥挑战性别规范,则呼应了现代社会对平等的追求;每个丧礼背后的故事,都让观众在泪水中找到共鸣。这种对人性与时代的洞察,让《破·地狱》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影片还隐含了对香港这座城市的隐喻。黄子华曾在宣传活动中提到,希望为香港做一场「破地狱」,放下过去的怨恨与压力,迎接新生。这句话或许是玩笑,却道出了影片的深意:香港需要一场心灵的超度,而《破·地狱》正是这样一剂良药。
五、结语:一部触及灵魂的电影
《破·地狱》以殡葬业为切入点,通过「破地狱」的双重意涵,讲述了一个关于告别与重生的故事。它不仅超度了亡魂,更疗愈了活人的伤痛。黄子华与许冠文的精湛表演,陈茂贤导演对文化的真诚呈现,以及对生死议题的深刻挖掘,共同成就了这部现象级作品。在电影行业低迷的当下,《破·地狱》以真诚与深度脱颖而出,证明了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永不过时。
《破·地狱》提醒我们,真正的救赎不在于遗忘过去,而在于学会放下,勇敢面对内心的地狱。这部电影不仅是2024年香港电影的骄傲,更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 △
(人民报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