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热战在即?习照稿念藏秘密(视频)
2025年4月19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 大家好,欢迎收看《唐青看时事》。习近平突然跑去东南亚,又拿出小本本来念,还上了热搜。大家都在问,他是习惯照稿念?还是只能照稿念?是不是权力已经被削了?
中国学者罕见发声,批评当局「不能把百姓当炮灰」。眼下中国经济剧变,年轻人又该何去何从?
而美中贸易战越打越猛,有专家警告:五盏黄灯同时亮起,美中会不会真的走向热战?
习近平仓皇出访东南亚 组团抗美沦为笑柄?
习近平这周急忙南下东南亚,抱著「组团抗美」的幻想,连跑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这时机可不简单——恰逢川普对中共商品加征145%重税,国内经济摇摇欲坠,习这趟出访,活脱脱像个被逼上绝路的「救火队长」。
在越南,他硬挤笑容,签下45份合作协议,嘴上喊著「命运共同体」「反对霸凌」,试图拉拢盟友对抗美国。可惜,川普一声冷笑,直接戳破这场闹剧:「他们聚在一起,就是想坑美国。」越南也没买帐,第一时间向白宫示好,争取减税空间,压根不屑当习的「马前卒」。
马来西亚站更惨,习近平不仅全程低头念稿,连寒暄都不敢脱稿,场面尴尬到让人怀疑他是否已成「提线木偶」。这哪是什么「信息战布局」?分明是想藉马来西亚的数据中心苟延残喘。
我认为这根本不是什么「魅力攻势」,而是走投无路的「垂死挣扎」。东南亚国家心知肚明,习近平想拿它们当「洗产地」跳板,规避关税,但谁愿意为一个内外交困的领导人背锅?越南、马来西亚都开始严查中资进口,生怕被连锅端。习的「朋友圈」之梦,注定是场空。
中共四处外交走场 背后其实是内忧外困
习近平频频出访看似气势汹汹,一副「拉全世界一起来抗美」的架势。但这背后,中国的经济困境却让这一切显得摇摇欲坠。《华尔街日报》一针见血:中共忙于外交,实因国内危机难解。
中国经济眼下是内伤一堆。房地产泡沫早就破了,家庭财富像泡沫一样蒸发;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干瘪;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出口又被重税封死,根本接不到订单……一句话:内外都熄火,日子越来越难过。
所以现在,习近平把希望押在「外部突围」上,指望靠外交和外贸拉一把。但问题来了,路还是老路,继续砸钱搞基建,继续靠「电动车、AI、半导体」这些新口号撑信心,换汤不换药。
他嘴上说是转型,其实根本不肯放弃「出口导向」的那一套,还想留住老路的好处,又想开新路当出路,这就像想一只脚留在船上,一只脚踩岸上,结果风浪一来,摔得最惨的就是你。
而川普这边,招数可不只一招。他打的是「连环战术」:自己加税还不够,还拉七十多个国家加入封锁圈,要求这些国家设防、限中资、查转口,就是不给中共留「逃税口」。
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些过去还算「中共出海通道」的国家,现在也开始设卡,生怕一不小心被拖下水。
所以说,习近平这波东南亚外交,看起来像是在主动出击,实际上是被动突围——不是因为赢了才出手,而是因为撑不住了,想出来找口气喘。
你觉得中共这招「外交找活路」能撑多久?面对川普全球布局,它是转型、妥协,还是继续硬撑到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怎么看。
全程照稿念?习近平马来西亚尴尬现场火了
习近平这趟出访马来西亚,还没开口,先上了热搜。不是因为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话,而是因为他全程照著小本本读稿,对方最高元首在旁边一脸尴尬,场面一度相当「社死」。
你说,这是「习惯读稿」?还是「只能读稿」?很多网友都在问。
要知道,马来西亚可是中共在东南亚重点经营的对象,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120亿美元,而且是中共少数几个出现「贸易逆差」的国家,说明对这段关系特别上心。但就这么一个「老熟人」,习近平连几句寒暄都不敢脱稿,全程低头念完,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嗯,「不自在」。
更魔幻的是,《东方日报》还披露,为了配合这次访问,马来西亚警方出动了高规格反恐设备,不但全面清场,还出动了能干扰遥控炸弹信号的「电子干扰车」,场面堪比大片。但最后的主角,却是一个只敢低头念稿的领导人。这「戏剧性落差」,让很多人直呼「白忙一场」。
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个人习惯问题,而很可能是中共内部管控加剧的一个信号。
过去,习近平在这种场合还能偶尔脱稿来两句,现在连最简单的外交问候都不敢自己说一句,这背后是不是有人怕他「讲错话」?是不是连外交辞令也要「层层审稿」?不排除他的「写稿班子」已经全面接管话语权,确保每个字都在「安全框」内。
这也让人联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连一场公开活动的寒暄都得靠稿子,那他还有多少「自主发言」的空间?这背后,是不是透露出他在体制内的权力也在被「加套加锁」?这是否又证实了习失去权力的传言?
你怎么看?你觉得这是「谨慎稳重」,还是「虚弱失控」?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不能把百姓当炮灰」 中国学者罕见发声
再来关注一则罕见的声音——中国国内的经济学者,最近有人站出来「讲真话」了。
《中产必须死》这本书的作者高天祐,最近在《信报》发文,开头就来了一句重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他说,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中国青年,最贴切不过。
而这场山,正越来越沉。
高天祐引用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聂辉华的评论,直指问题核心:现在不能拿「吃苦熬赢美国」当口号,更不能把普通百姓当炮灰。「你的目标是熬死别人?还是让自己过好日子?」他质疑的,是那种把苦难当作光荣的宣传套路。
他说得很直接:就业才是国家稳定的根基。如果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个个心里焦虑,这国家还能稳得住吗?
数据很扎眼:中国青年失业率已经连升三个月,从15.7%、16.1%到现在的16.9%。而今年,更有1222万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被称为「史上最大毕业潮」,但也可能是「最难找工作的年份」。
更糟的是,美中贸易战还在加压。川普这边加税一出,沿海外贸工厂直接受到冲击:停工、减班、裁员,全来了。广东、浙江、福建这几个出口大省首当其冲,饭碗不保,人自然也慌。
要知道,中国外贸直接养活了两亿人,其中包括八千多万农民工。这个领域一震,年轻人就先被「震出来」。
那怎么办?聂辉华也不是只会批评,他给出四条「避险生存指南」:
第一,保命第一,利润第二——别赌高薪,先找稳定;
第二,要有备胎,别孤注一掷——Offer可能说没就没;
第三,能退就退,别硬顶——有饭吃总比空等强;
第四,少借债,多存钱——别提前消费透支翻身机会。
与此同时,一些大企业也开始自救,比如阿里、京东、美团,开始把「出口转内销」做成新通道。像京东承诺一年采购2000亿元内销商品,美团为外贸商户开「绿色通道」,这些举动,也许能给年轻人留一线喘息机会。
不过高天祐最后还是提醒:「青年困局的根本解决,不是个人努力,而是看整个国家经济能不能转回正轨。」只有前景明朗,年轻人头顶的「那座山」,才可能卸下来。
你怎么看?你觉得「保命优先」的策略能走多久?「熬赢美国」这句话,是口号,还是陷阱?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和你身边年轻人的状态。
五盏黄灯同时亮起?专家警告:美中热战风险升级
美中贸易战打到这周,可以说是火力全开。你来我往互加惩罚性关税,越来越多专家开始问,这还只是贸易战吗?还是已经靠近热战边缘了?
彭博社专栏作家、前北约盟军最高司令、退役上将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在4月16日的文章中就点名警告:五个「危险黄灯」正在同时闪烁,一旦变红,局势就可能脱轨。
第一盏黄灯:网路攻击加剧。
他指出,中共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网路攻击越来越频繁,像「伏特台风」(Volt Typhoon)行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攻击对象包括港口、水务、机场、通信系统……这已经不只是情报侦察,而是实打实的网路作战部署。一旦升温,可能直接从「线上冲突」升级为「线下爆炸」。
第二盏黄灯:台海军机骚扰常态化。
去年一年,中共军机侵扰台湾防空识别区超过3000次,比2023年几乎翻倍。斯塔夫里迪斯说,这已经不是「试探」,而是赤裸裸的「战略升级」。
美军印太司令部每天都在追踪这些航迹,因为这很可能是未来冲突的前哨。
第三盏黄灯:南海局势螺旋上升。
南海「七座人工岛」早就不是秘密,中共在那里部署了导弹、雷达、战机,搞得像「沙子堆出的军营」。而南海不是一般海域,菲律宾是美国条约盟友,一旦出事,美军铁定介入。现在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已全面开放美军进驻更多前线基地,这局,是摆开了。
第四盏黄灯:中共疯狂扩军造舰。
中共目前以每年20到30艘的速度疯狂造舰,战斗舰数量已经超过美军,目标是突破400艘。斯塔夫里迪斯提醒,这不是在摆样子,是实打实的「海战准备」。
第五盏黄灯,也是最让人揪心的:战略资源全面对撞。
这场关税战不只是数字游戏,它正在触及战略资源。中共已经开始限制稀土、锂、钨等关键矿产出口,而这些是美国高科技与军工体系的命门。这种「资源封锁+产业脱钩」的组合拳,很容易成为压垮和平的最后一根稻草。
斯塔夫里迪斯说:「历史,常常是从一个不起眼的裂缝崩溃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一颗子弹点燃;下一场冲突,会不会从南海的一个「插曲」引爆?没人敢说。
但五盏黄灯同时亮起,绝不是正常信号。
你觉得呢?美中之间这五大风险,哪个最可能先「由黄转红」?欢迎留言说说你的判断。
缅甸越乱越有利?谁在背后「喂火」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中国南边的邻国——缅甸。这里的内战已经打了四年,不但没结束,反而越打越乱。为什么?
《外交事务》4月17日的评论文章给出一个惊人的观点:这场战争之所以打不完,可能不是因为缅甸人不团结,而是,中共操控不希望它结束。
东南亚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妙海因(Ye Myo Hein)点名指出,缅甸军政府如今几乎是「风中残烛」,丢掉了超过四分之三的控制区,连指挥部都被反对派攻陷。可就在这个时候,北京却出手「续命」,加大对军政府的支持。
更诡异的是,中共在缅甸搞的是「双面操作」:一边给军政府提供武器、无人机、外交保护,一边又跟民族武装做生意、玩协调、挑矛盾。目的只有一个:让谁都赢不了,谁也整不齐。
说白了,缅甸越乱,它越能从中牟利、操控局势。
为什么?因为缅甸对中共来说,是战略命门。
第一,它是「一带一路」通往印度洋的关键跳板,可以绕开马六甲海峡,搞出所谓「西出通道」。
第二,缅甸有丰富的稀土、锡矿、天然气、水力资源,是中共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后备基地。2024年中共进口的重稀土,有一半以上都来自缅甸。
第三,中共最怕的,是缅甸政权倒向西方。一旦反对派赢了,组建亲民主、亲美的政府,那西方国家就能「借势插足」,挑战中共在南亚的布局。
所以中共干脆「养火不灭」,既不让缅甸好,也不让它彻底乱。继续打,继续混,继续可控。
就连今年3月那场规模7.7强震,死伤上千,中共也没有手软。一边送人道物资作秀,一边继续军援军政府空袭反抗军,还强逼反抗派不得攻击中资资产,连停火也不给喘息机会。
《外交事务》一句话戳穿了中共角色:「它不是调停者,而是这场战争背后的推手。」
那你怎么看?你觉得中共在缅甸的这场「双面游戏」,是在搞「稳定外交」?还是在操纵一场「地缘博弈」?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别忘了点赞、订阅、转发给朋友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欢迎订阅GJW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时事》制作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