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大学报告:政治因素及担忧子女为港人移民主因
2025年4月18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爆发移民潮,加拿大名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研究报告指,主因是政治因素及担忧子女未来;而台湾不断收紧审批,令港人「二次移民」。而香港民主委员会成员刘珈汶亦向联合国提交证据,呼吁人权理事会正视跨境镇压,保障流亡港人安全。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上月发表《不安定中的安顿:在英国、台湾和加拿大的香港侨民的定性研究叙事报告》,长达131页。社工学院教授殷妙仲与团队在2023年9月至去年2月进行研究,透过面谈及网上访问39位来自英国、台湾及加拿大港人,共35个家庭,探讨其离港原因及时间、准备过程、定居及融入过程、身份认同及对子女期望。团队盼报告令更多人了解移民港人情况,为香港移民历史研究留下重要资料。
对比其他国家移民潮,近年港人移民并非为寻求经济机会,原因与60及80年代移民人士相似,均为逃离中共成为「不情愿离开的流亡者」。不少受访者表示,由于政治因素及担忧子女未来,2014年雨伞运动期间已考虑移民,至2019年反送中及2020年《国安法》实施,促使他们最终选择移民。
高学历港人移民后降低职级
研究发现,12名移英受访者中,几乎所有人及其伴侣离港前均为白领及专业人士,包括公务员及工程师,均接受大专或以上程度教育,主要居住大伦敦市、大曼彻斯特市及英国东北部。台湾方面,12名受访者中,半数有大专或以上资格,主要住在台湾北部。所有加拿大受访者均有学士或以上资格,离港前亦大多为专业人士,如药剂师,主要住在多伦多及温哥华。
即使拥有高学历,不少移英及加拿大港人需降低职级或转行从事服务性行业。3地受访者均表示房屋开支沉重,特别是名校区,不少人亦需预付1年租金。另一挑战则是语言,移英及加拿大港人指融入当地社交圈遇困难,而移台港人阅读政府文件、对于闽南及客家话亦不易应对。
台湾政策不断改变港人「二次移民」
由于台湾政策不断改变及缺乏透明度,不少在台港人感沮丧及不确定,近乎所有受访者均批评政策,两人更分别「二次移民」到英国和加拿大。留台受访者Alex表示:「台湾政府觉得,你只不过由匪区搬过中华民国住,由头到尾都是中国人,还要审查你」。另一名留台受访者Lincoln则批评台湾政策的「灰色地带」:「中间等的过程是不透明,你去英国起码会清楚说明『5 +1』。」
有关身分认同方面,大多数受访者仍强烈认同港人身份,认为香港是其「根」。不少父母亦希望为子女保留香港文化遗产,在家坚持用粤语,并以各种方式让子女了解香港。面对香港政局持续恶化,大多数受访者不打算永久回港,许多人认为已在新居安顿。报告亦指,台湾受访者相对较多与当地人有联系,但港人社群或限制他们融入主流社会;移民亦对家庭关系及角色带来明显转变,多数女性移民后变成全职照顾者。
刘珈汶:吁联合国制定措施保护流亡港人
与此同时,身在英国的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高级国际倡议干事刘珈汶,亦向联合国提交证据,供秘书长向人权理事会年度报告参考。8页报告中,刘珈汶讲述由于在联合国进行倡议工作,独裁政权不断将跨境镇压升级,骚扰其在港家人及威胁其人身安全。她今年在日内瓦进行倡议工作后,国安警于2月10日带走其姑姐及姑丈问话。至2月26日,她获英国国会议员通知,邻居收到匿名信指,任何人提供其「罪行」或带她到中共驻英大使馆,即可获100万港元赏金。
对于「23条」立法,刘珈汶认为是报复行为,呼吁人权理事会正视跨境镇压,制定应对措施,并与接纳流亡港人的国家密切合作,保障其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