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5年4月25日發表
人氣:1,141 分享:
|
|
遁甲秘卷002:李淳風的奇門遁甲:推背圖的預言之謎(圖) |
|
趙文卿
|
|
【人民報消息】引子:星圖下的國運預言
公元645年,唐朝長安,術士李淳風手持羅盤,仰觀星象,為唐太宗李世民推演國運。據《新唐書》記載,李淳風以奇門遁甲起局,斷言:「唐祚三百年,後有女主亂國。」他與袁天罡合著《推背圖》,預言唐朝興衰與後世命運,震驚朝野。李淳風如何用奇門遁甲洞悉數百年國運?這門「帝王之術」,又隱藏了什麼時空奧秘?
在「遁甲秘卷」第二期,我們將揭開李淳風的奇門預言之謎,探索這門玄學如何指引國運與人生,並教你用奇門智慧選擇行動時機。
故事展開:推背圖與奇門星盤
李淳風(602-670年),唐初天文學家與命理大師,精通奇門遁甲,擅長推演天時地利。傳說他受唐太宗之命,推算大唐國運,於某日(推算為乙巳年、庚申月、丁丑日、巳時)起奇門盤,得出 「陽遁七局,開門在正南」。他結合星象與九宮八卦,預測唐朝將延續近三百年,但後期因「女主亂國」(後世解為武則天)而動盪。
李淳風的奇門推演不僅依賴時辰,還融入天文觀測。他觀察火星位於南方離宮,與開門相合,斷言唐初國運昌盛,但後期火過旺,需水調和,否則易生內亂。為此,他建議太宗親水而治(如修建洛陽宮,臨洛河),以平衡氣場。《推背圖》將這些預言以圖讖形式記錄,預測唐朝及後世數百年興衰,至今仍是玄學界的傳奇。
這場奇門推演展現了其核心價值:通過天時、地利、人和的結合,預測未來並指引行動。近代香港,企業家常用奇門遁甲選址與決策;現代人則用它選擇搬家、投資時機,延續了李淳風的智慧。
知識解構:奇門遁甲的進階
李淳風的推背圖預言,揭示了奇門遁甲的三大核心:九宮佈局、八門運勢 和 天干地支。讓我們解構這些知識,並看看如何應用到現代生活中。
九宮佈局:時空的棋盤
奇門遁甲以九宮(洛書1-9宮)為基礎,結合八卦(乾、坤、震等),形成時空坐標。九宮代表方位與能量,如離九宮(南)主火,坎一宮(北)主水。
李淳風的陽遁七局將開門置於正南,與火星位於離宮相呼應,預示國運昌盛。
現代應用:熟悉家中九宮方位(用手機羅盤App測量),選擇吉利方向。例如,離宮(南)利名聲,可在南面辦公。
八門運勢:行動的羅盤
八門(開、休、生、傷、杜、景、死、驚)代表不同運勢與結果:
開門:利事業與開創,李淳風將開門置正南,助唐初盛世。
生門:主機遇與成功,適合啟動項目。
死門:主凶險,需避免行動。
八門隨時辰變化,需依奇門盤判斷吉門方位。
現代應用:查詢當日吉門(如開門在南),朝該方向行動,增強運勢。
天干地支:時機的密碼
奇門遁甲以天干(甲乙丙等)與地支(子丑寅等)推算時辰,區分陽遁與陰遁。李淳風用乙巳年巳時起陽遁七局,結合天干地支斷國運。
天干地支影響八門與九宮的能量分佈,精準推演吉凶。
現代應用:使用奇門排盤工具(如「奇門遁甲」App),輸入日期與時辰,找出吉門與吉時。
實用指南:用奇門選擇行動時機
奇門遁甲深奧,但初學者可通過簡單方法選擇吉利時機。以下是3個入門步驟:
測量九宮方位:
用手機羅盤App測量家中或辦公室的九宮方位(如正南=離九宮,正北=坎一宮)。
記錄吉利方位(如南、東北)的環境,備用。
查詢吉門與吉時:
使用奇門排盤工具(如「奇門遁甲」App)或萬年曆,輸入日期與時辰,找出吉門(如開門、生門)與對應方位。
例如,若開門在正南,該日宜在南面行動(如簽約、面試)。
應用吉時行動:
選擇具體行動(如談判、搬家),於吉時朝吉門方向開始,增強成功機率。
例如,李淳風選巳時推演,你可選開門吉時啟動重要計劃。
小貼士:奇門需結合實際,初學者可從簡單時機選擇開始,逐步學習天干地支。記錄你的應用效果,與後續「遁甲秘卷」內容對照學習!
互動延伸:你的奇門吉時是什麼?
李淳風的奇門遁甲預言唐朝國運,你的時機選擇又藏什麼玄機?參與以下「秘卷挑戰」,開啟你的奇門之旅:
使用奇門排盤工具或萬年曆,查詢某日的吉門與吉時(如明天開門在哪?)。
簡單描述你的行動計劃與查詢結果(可不透露私人細節)。
將結果提交至人民報「遁甲秘卷」專欄。我們將挑選有趣的案例,在下期為你分析!
問題思考:你認為李淳風的推背圖預言是玄學神技,還是天文智慧?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結語:奇門遁甲,時空的羅盤
李淳風的推背圖傳奇告訴我們,奇門遁甲是一門操縱天時地利的藝術,助我們在關鍵時刻選擇最佳行動。無論是唐朝的宮廷還是現代的商場,這門帝王之術都能指引順勢而為。下期「遁甲秘卷」,我們將走進明代,揭秘劉伯溫如何用奇門遁甲佈陣克敵。敬請期待! △
(人民報首發)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25/90266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