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时捷克共产党高层的选择——东欧剧变系列之三
周晓辉
2025年5月27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1989年发生在中国的六四天安门事件,没有改变中国,却引发了东欧共产党国家的剧变,即出现了民众推翻共产党一党制统治的运动。剧变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最后以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告终。在东欧剧变中,除了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事件外,其它国家都是通过自由选举,由共产党和平移交政权结束的。在这一过程中,东欧各国的共产党高层大多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早在二战爆发前,捷克斯洛伐克在慕尼黑会议中,被推行绥靖政策的英法出卖,1939年被纳粹德国占领全境。1945年5月,苏联军队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成立了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为领导的民族阵线联合政府。1946年5月,经过第一次国民议会选举,成立了新联合政府,捷共中央主席哥特瓦尔德任总理,爱德华‧贝奈斯任总统。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二月事件」。当时任内政部部长的捷共Václav Nosek通过非法手段在国家安全部门和警察部门排斥非共产党成员,这导致参与政府组阁的12名非共产党部长在2月集体提出辞职以示抗议,并以此迫使共产党屈服。然而,捷共却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支持者举行示威活动,要求总统接受他们的辞呈。
因担心爆发内战和苏联派兵干涉,贝奈斯被迫接受了12名部长的辞呈,并授权哥特瓦尔德组建由捷共为主的新政府。捷共由此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权。同年6月,捷共通过其控制的议会举行的选举,将贝奈斯赶下台,哥特瓦尔德出任总统。这起事件大大刺激了美国主导的「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而该计划的目的正是防止西欧更多的国家被共产党所主导。
1953年3月14日,哥特瓦尔德猝逝。安东宁‧诺沃提尼接替其任总统和捷共第一书记。1960年7月,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将国名改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1月,杜布切克接替诺沃提尼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主张「人道社会主义」的杜布切克在上任后不久,就宣布实行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这场政治民主运动史称「布拉格之春」。
苏联担心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变质」,在当年20日深夜派出20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5000辆坦克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运动失败。苏军则「暂时驻留」至冷战结束。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捷克作家、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哈维尔。在「布拉格之春」期间,哈维尔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利,要求人性和真实的生活。在苏联派兵占领布拉格时,哈维尔受邀在自由捷克斯洛伐克电台工作,遂将当时发生的事实现状通过无线电发出来。他也因此在之后受到监视。
「布拉格之春」失败后,在苏联的干预下,1969年4月,胡萨克接替杜布切克任总书记,并于1975年就任共和国总统,直至1989年。1970年1月杜布切克出任捷克驻土耳其大使,6月被解职,之后在秘密警察的监视下在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伐木所工作。
1977年,哈维尔给胡萨克写过一封公开信,直言当时社会制度下的人性的腐败和制度本身的衰败。同年10月他被当局以「危害共和国利益」为名被判处14个月有期徒刑。1979年哈维尔被以「颠覆共和国」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4年半,引发国际社会的注意,给予捷克大量经济援助的欧洲议会更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释放包括哈维尔在内的异议人士。在此期间,哈维尔的著作在欧洲大陆广为流传。
在国际社会压力下,1983年哈维尔出狱,他继续发表剧作和批判文章。1989年下半年,受波兰、东德、匈牙利等国民主化运动的影响,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天鹅绒革命」。民众在全民公决中要求开放言论自由,组党结社自由,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在民众的强大压力下,捷共被迫答应举行选举。选举的结果是,由社会不同人士组成的公民论坛大获全胜,哈维尔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新总统,国名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捷共惨败,无力继续操纵军队警察和其它国家机构,被迫交出政权,在选举半年后停止一切活动,宣布解散。捷克斯洛伐克从此走向了民主、自由。1992年12月,联邦解体,次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正式成立。
而胡萨克在「天鹅绒革命」中同样未以武力镇压,而是接受了失败,并辞去总统职务。1990年2月,他被捷共开除出党,1991年去世。至于杜布切克则公开支持哈维尔的公民论坛运动,并在共产党解体后,于政坛复出,1992年还出任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主席与联邦国会议长。同年11月,因车祸重伤去世。他的名言是:「你可以摧毁花朵,但你无法阻挡春天」,「苏联的灭亡可归咎于一个本质问题,即苏联的专制制度扼杀了变革的产生。我们是十足的傻瓜,但我们的愚蠢应归咎于对共产主义进行改革的幻想和错觉。我们应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 △
文章转自大纪元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