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第六中学女生跳楼案 学生市民抗议校方卸责
2025年5月27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河南许昌第六中学一名初一的女同学,疑似因老师长期霸凌而跳楼。事发后因校方推卸责任,归咎于家庭监管不力,家属到校门口呼吁网民关注,引发上千名学生与市民声援抗议,并进入校园内砸毁办公室,警方到场取缔并封锁校园,相关事件的发帖全都遭到下架。
据自由亚洲电台引述X帐号消息报导,X帐号昨天的发文指出,许昌第六中学的初一学生吴怡佳,长期遭受班主任老师的霸凌和体罚后,不堪重负跳楼自杀。据死者同学指控,班主任张老师出于对吴怡佳长达半年的系统性欺凌,包括频繁的公开辱骂、罚站、一整天不让她进教室上课、在酷暑天气下强迫跑步,并煽动班内其他同学孤立她。
据死者的表姐表示,5月23日,吴怡佳在被连续罚站三天之后,从其居住公寓楼的16层跳下身亡。事件发生后,家属称校方不仅未能积极承担责任,班主任张老师甚至被目击在会谈时浏览手机,进一步激化了家属和公众的情绪。
24日晚间,死者家属到校门口,寻求社会关注和支持。与此同时,死者的同学们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信息声援逝者。25日,校门口涌进大量学生、家长与市民,现场有人散发并张贴标语,还有人用脚踹了校长。由于大门紧闭,临街的一栋学校大楼便成了学生们的目标。愤怒的学生用投掷硬物、脚踹等方式砸毁了部分窗户玻璃。警方到现场后,驱逐抗议学生,并与学生发生冲突,并抓走至少5人。
六四前夕 中共压制大规模群众事件燎原
台湾韬略策进协会秘书长吴建忠接受本台记者访问时,指出许昌六中跳楼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中共校园霸凌问题由来已久,而这些问题之所以持续恶化,与中共推行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脱不了关系,而在许昌事件形成破口。事件被揭露后,社群平台一定会出现大量愤怒留言,但很快遭到网管压制,降低或减少相关视频与发帖触及率。然而,这样的封锁措施,不仅无助于平息舆情,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感。
「尤其事件发生时间,接近六四敏感时期,当局对任何社会风波都格外谨慎,担心引发星火燎原之势。一旦出现可能扩散的苗头,就会迅速动用网络审查机制,大量下架相关内容,微博上的许昌六中讨论帖也因此消失。学生发现讯息传不出去,只能将怒火转向学校泄愤,最终形成公开对抗,」他补充说。
墙内封杀六中跳楼事件
事发时,不少人在微博标记#许昌六中跳楼事件,并发布视频批评校方冷漠态度。随后有网友发问「帖子都被删完了吗?」、有人质疑视频被压热度。这起六中女学生跳楼引发的抗议事件,在中共官媒与社交媒体集体噤声。特别的是,「百度AI」将「事件背景」、「涉事细节」、「校方反应与争议」巨细靡遗地呈现。
社会集体情绪骚动急寻出口
台湾的华人民主书院协会常务理事曾建元对本台表示,中共一向对大规模的群众集结,保持高度戒备与恐惧。尤其在习近平上任以来,更加明显。印象深刻的事件包括白纸运动、以及郑州约20万名学生集体骑自行车上街等抗议行动。学生在中国现代史上多次扮演政治运动与改革浪潮的引爆点。
他认为在当前中共高压统治与政治肃清的氛围下,只有非政治性的问题,才能取得这种规模上群众集结的合法性。「中共当然能察觉,这场风波不单是对一所学校或单一事件的声援,更反映出两个深层问题,首先,习近平当局的统治下,正面临社会集体情绪的骚动,民众急于寻找出口。其次,许昌事件显示当地党政系统在社会控制层面出现松动,让学生能透过手机与网络快速串联并集结,突显了地方维稳机制的失效。」
曾建元指出,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共极可能迅速介入并采取强硬措施,以避免事态蔓延。因为类似的事件遍布全国,一旦失控,将演变成遍地烽火的群体运动。
吴建忠也预期,最终这样的学生抗议事件,恐怕就会被官方定调为「暴力分子滋事」或「外国势力指使的颜色革命」标签,再次让社会问题变成政治斗争,这就是中共一贯维稳扣帽子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