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學費飆升驚人 學歷貶值如廢紙一張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程曦報導)今年夏天,中國高等教育界迎來一場劇變:大學學費正式告別過去「5000元人民幣時代」。多所高校(大學)學費已陸續上調,有的大學學費漲幅驚人,最高漲幅超過42%。與此同時,中國大學生畢業後即失業。這幾年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本科學歷幾乎成了廢紙。 據多家大陸媒體報導,2025年,中國已有20多個省份上調高校學費,平均漲幅10%~15%,部分地區如上海、四川、吉林漲幅甚至達20%~35%。貴州大學將本科專業學費從5000元上漲至6500元,漲幅30%。雲南大學學費從4200元漲至6000元,漲幅超過42%。北京工業大學則逼近9000元。 民辦高校的學費更是漲幅嚇人。上海中僑藝術類大學部學費年費高達 4.3 萬元,南京傳媒學院播音專業學費上漲 1 萬元,總費用直逼 5 萬元。研究機構「智谷趨勢」指出,這筆費用幾乎相當於二、三線城市一般員工半年到一年的工資。對比 2024 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 4 萬 9302 元、鄉鎮居民 1 萬 9605 元,這意味著一個孩子一年的大學學費,足以掏空一個普通家庭的全年薪資。 可以推算出,學生在大學四年的直接支出已突破10萬元大關:學費+住宿費:以6000至15000元/年計,四年2.5–6萬元;日常生活與教材支出:保守估計4年3–5萬元;部分高校還收取「校企合作」「實驗實訓」等雜費,年均數千元。粗略統計下來,輕鬆破15萬。 在學費飆漲的同時,中國大學生正經歷著「學歷通膨」的嚴酷現實。 中國社科院數據顯示,約33%的高校畢業生從事與專業無關工作;新浪教育報告提及,僅26%的人表示現工作與所學專業「吻合」。大量大學畢業生被迫投入靈活就業、營銷、服務等行業。「大學文憑不再保值」。 新數據顯示,中國今年將有 1222 萬畢業生湧入就業市場,創下歷史紀錄,但職業發展平台智聯招聘指出,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求職成功率降至 44.4%,甚至低於大學畢業生的 45.4%,學歷貶值情形明顯。 此外,高校畢業生的薪資水平也不符預期。麥可思「2023屆就業藍皮書」顯示,應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平均月薪為6050元,其中57.8%的月收入低於6000元,僅有7%「破萬」,這遠低於許多城市白領的平均起薪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