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中南海被輕視不懂經濟 李强施展絕招討習歡心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文謹報導)近日,中共總理李強可謂是大出風頭,代替習近平出席了巴西金磚峰會。習近平12年來首度缺席該會議。習近平讓李強代替自己去參加金磚會議,可見其深得習近平的信任。李强究竟有什麽絕招而獲得習近平的歡心呢?
7月6日,李強在巴西約熱內盧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七次會晤第一階段會議,就「和平與安全、全球治理改革」議題發表講話。
這並不是第一次李強代替習近平出席重要國際會議。2023年李強代替習近平首次亮相G20峰會,當時也引起熱議。
出席G20峰會的其他國家領導人中,同樣有多位是以總理身分出席。而且,G20峰會主要內容與經濟相關,李強作爲總理的主要工作是主管經濟,他出席G20峰會恰好可以展開經濟外交。
但當時有港媒分析指,即便如此,李強出席G20峰會仍然不同尋常。畢竟政治工作非常注重慣例,尤其是對外交往,每一次的安排都必定是審慎考慮的結果,「習近平為何不直接參加,而是讓李強代替他出席G20峰會?這背後應該是綜合考量」。可以確定的是,李強代替習近平出席G20峰會,反映習近平對李強的高度信任和認可,凸顯李強扮演的政治角色十分關鍵。
李強曾經擔任浙江省長、江蘇省委書記、上海書記,是大陸罕見擁有主政長三角經驗的高級幹部。習近平在2002年至2007年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身為省委秘書長,習近平的「大管家」的李強開始飛黃騰達。
習近平在2012年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兩個月後,任命李強為浙江省省長。三年後,李強被任命為江蘇省委書記。2017年,李強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傳統上,這個職位是進入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跳板,包括習近平本人也是如此。
不出意料,李強在二十大爆冷,成為排名第2的政治局常委,此後接任總理。
獨立時評人士蔡慎坤近日在其油管節目上分析,李強雖然不具備治國理政的能力,但是他與前任李克強相比,他有一個優勢:「懂政治」,對習近平絕對忠誠,所以換來了習近平對他的信任。
蔡慎坤披露,二十大召開後,李強還沒正式接任總理,他到中共國家發改委去視察。當時發改委是習近平的鐵桿何立峰主政。視察中,李強問了一些不著邊際的經濟問題,遭到發改委副主任穆虹的輕視,他回答李強的問題時,顯得漫不經心。李強感到很不爽,直接質問穆宏:「你說我不懂經濟嗎? 我不懂經濟,但我懂政治。」
果然,李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就強調,國務院首先是政治機關,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李強還提到,「要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稱「本屆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
當時有評論指,李強形同將國務院定位為習近平意志的執行者,扮演了習近平秘書的角色。
蔡慎坤表示,李強在國務院第一次會議上就直接亮明自己將來要扮演的角色。而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從來沒有這樣提過。
蔡慎坤說,李強很清楚,自己不能出風頭,要出風頭也要習近平點頭。例如,李強上任後出行,僅有一次是專機,其他幾乎都是包機。而將專機待遇讓習近平一個人使用,以避免他和習近平在出行待遇上並駕齊驅。
美國作家羅伯特·勞倫斯·庫恩曾在 2005 年和 2006 年與李強和習近平會面,他說兩人相處融洽。庫恩告訴路透社:「與最高領導人身邊的大多數其他工作人員不同,李強不是壁畫與擺設。」庫恩說:「在習近平面前,李強感到很自在和自信,願意主動與我接觸,這告訴我他並不擔心他的老闆可能會認為他想搶他的風頭。」
但有觀察人士說,李強與習近平的親近既是一種優勢,也是一種弱點:雖然他得到了習近平的信任,但他對這位長期呵護,提拔他的人會心存感激而臣服。
香港特首李家超去年在中南海向習近平述職,李強等政治局常委陪同聽取。這打破了自1997年以來的慣例,港澳特首每年12月到北京述職先對總理匯報工作,之後國家主席再會見特首。有分析人士認為,李強的存在感比李克強還少,他將是比李克強更示弱的總理。
(人民報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