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经济太无知 8月通缩阴霾重 坏消息频传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李昱报导)中国8月份的经济表现和数据再传出坏消息。除了中国8月的外贸萎缩外,8月大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减0.4%,低于预期,深陷通缩阴霾。分析认为,中国经济面临深层困境,经济复苏前路渺茫。早前就有美媒指出,习近平对经济的无知,导致中国的通缩问题恶化。
8月CPI持续下跌,中国深陷的通缩阴霾
中共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8月份CPI较去年同期下滑0.4%,为今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高于路透社调查预测的0.2%。也是相隔半年再次进入负数区间。
其中,食品价格年减4.3%,加剧整体经济低迷局势,又以猪肉价格跌最凶,降幅达16.1%。
从CPI年度变化来看,2023年3月至今近两年半来,中国CPI始终在0的上下微幅跳动,显示物价水准趋于停滞,而年轻人失业率却始终居高不下,中国深陷的通缩阴霾,清楚可见。
美媒《华尔街日报》在去年底披露,习近平无法理解专家警示通货紧缩风险的报告,发问「通缩有何不好,大家难道不喜欢物价更便宜?《彭博》则引述经济学家再发出中国将延续通货紧缩的警告,并称「这是自毛泽东大饥荒时代以来,最长的通缩周期」。
目前,中国消费者普遍收紧钱包。据TBVS新闻网报道,曾是中国咖啡界龙头,2019年市占率高达34%的星巴克,如今降到14%,风光不再,民众消费降级,导致星巴克准备把中国的七成股份打包卖掉。而营收表现差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消费者:「这取决于价格。」
有中国消费者表示:「它(星巴克)的价格远远超出我的负担范围,我桌上有一台咖啡机,所以我自己煮咖啡,每天大概两杯。对我来说真的很便宜,也很方便。」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表示:「过往的六个月至九个月,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政策补贴的支持,导致部分的产品在一个补贴的情况下,增幅或反弹较为明显。但踏入下半年,很多政策已经出台,究竟消费者方面的信心是否真的能够恢复,这个是未来要关注的重点。」
《日经亚洲》引述分析指出,食品价格持续疲软,显示中国经济的早期复苏已逐渐消退,凸显内需减弱及出口放缓的冲击加剧。
PPI不振显示企业利润率持续下降
至于反应原料层面通膨压力的生产者物价指数,也就是PPI,8月份下跌2.9%,降幅虽然比上个月收窄0.7个百分点,但已经是从2022年10月以来,连续第34个月处在负数区间。
PPI衡量的是商品进入批发或分销环节之前的价格。最新的下跌延续了自2022年底以来持续多年的负增长势头。
而PPI不振显示企业利润率持续下降,对于当前包括汽车、外送等多个产业正激烈「内卷」、陷入价格战的中国企业经营环境来说,不是太好的消息。
8月出口成长放缓
中共海关部门9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8月份出口持续增长,但增速已低于前几个月的水平。根据数据,8月出口总额达到321.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这一增幅明显低于7月份的7.2%。
8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大幅下滑33%,降至47.3亿美元;而中国自美国的进口也下降了16%,至13.4亿美元。
综合以上信息,显示消费、出口与投资的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动力持续下降。
习近平不愿进行机构性改革
法广引述《费加罗报》在经济版页刊出一篇署名文章揭示了中国经济正面临通缩和外贸萎缩的双重挑战,面对持续的中美贸易冲突,北京被迫寻找外部出路。
报道指出:在经济放缓和投资者信心受挫的背景下,当局仍不愿采取大规模刺激措施,更不愿进行结构性改革。
该报表示,习近平政权在上合峰会和大阅兵期间,被中共宣传机构精心炮制、并在全球各地电视网播出的种种画面,都是假象,只能中共带来短暂的喘息。
该报还指出,中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放缓、家庭消费信心不足、房地产危机后遗症、年轻人就业困难、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新能源等产业因价格战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境。
中国经济通缩阴霾重,出口增速放缓,大多数观点都认为,中国经济面临深层困境,经济复苏前路渺茫。
9月起正式启动「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试图鼓励民众增加消费与小额投资。但最新统计资料却显示,中国42间上市银行,几乎普遍出现了个人贷款不良率攀升的警报讯号,再次打击市场信心,企业生存也加倍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