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辞职与中日关系走向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林静报导)9月7日晚间,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党主席),引起众多媒体报导与评论。
中共外交部官方说法
腾讯新闻报导,在9月8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石破茂辞职一事,引中方发言人林剑响应称:「我们注意到有关情况。这是日本的内政,中方不作评论。」
这一立场体现的是标准的外交响应方式,强调中方遵循「不干涉原则」,避免介入他国国内政治事务。
也有众多媒体报导,中共的实际操作不是这样的。
中共实际的操作
案例一:技术窃密与网络间谍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一名前中国留学生涉嫌在解放军「61419部队」指挥下,以虚构身份在日本采购高端安全软件,意图协助中国军方窃取情报并实施网络攻击。日本警方已发布国际逮捕令。
案例二:认知战与「无声入侵」——针对冲绳地区
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北京尝试通过媒体宣传与外交影响力,在冲绳推广对其「无声入侵」,为未来可能与台湾相关冲突中牵制美日行动助力。
对此,台湾媒体提出防范建议,呼吁强化日台战略合作,揭露并抵御中共的行动。
美国智库报告也指出,中共支持部分冲绳地区有独立倾向者,并渗透相关高校与调研机构,试图撼动其与日本中央政府的关系。
日经调查还发现,在社群媒体上,有大量操作账号发布与冲绳独立相关虚假信息,企图激化议题并影响舆论走向。这些信息主要以中文向华语圈散布,意图明显。
案例三:移民涌入与土地收购隐忧
据脸书记载,中国已有逾16万人通过归化取得日本国籍。日本社会人士表达担忧:中方可能借移民或土地收购来扰乱日本的地方经济与社会秩序。
其他评论也指出,中国通过投资收购关键地区的土地与资源,改变市场结构并侵蚀社会稳定。
中共掌控的媒体态度
环球时报以辽宁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院长吕超的名义表示,石破茂上台后,中日关系出现阶段性缓和。在台海议题上,日本不再像安倍、岸田时期那样「高频挑衅中国底线」;经济层面,日本重启并积极推进中日韩合作机制,有助于为东北亚安全与供应链稳定提供缓冲。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综合战略研究室主任卢昊分析,石破茂任内中日战略互动改善,摩擦缓和且交流复苏。但中日结构性矛盾相对固化,日本仍以支持配合美国「对中竞争」为基本方针。伴随著日本「政治大国化战略」的深化,日本的战略态势日益彰显出「对中竞争乃至对抗」的特征。
外媒对中方说辞的置疑
有研究质疑中日关系紧张是否更多来源于国内「仇日式教育」,而不是日本的当下政策。他们指出,公众长期通过教育和媒体接受对日负面形象,导致社会对日本的抵触。
有学术文章指出,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反日的民族主义已深植于国家的宣传机制中。这种情绪在社会层面形成反响,「加剧了对日本政策因素的忽视」。
例如,学者指出「当代中国的反日民族主义,其根源仍深植于国家历史宣传机制之中。」
上海同济大学评论员朱大可曾统计:2012年一年内,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审批了约 69部反日电视剧 和 100部相关电影,多数内容都是抗日题材,70%以上的电视剧与战争相关。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中国公众对日本的负面印象长期高达 80%以上。研究认为,这种普遍的负面情绪不是日本政策变化导致的,而是「爱国教育」、「反日教学」长期效果的累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