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前美國情報官員驚爆中國諜報系統祕幕
 
【人民報訊】大紀元11月25日報導,前美國情報官員艾氏所著《中國情報系統》一書代表了美國軍界和情報界對中國情報界的一派觀點,備受爭議。現摘選譯文部份章節,從美國人眼裏看看中國情報機器的運轉和結構。

前往中國的一般遊客、學者或商人不會馬上注意到監視活動或公開的情報蒐集活動。然而,爲中國共產黨蒐集情報的內部安全機構存在於中國社會結構各領域之中。

所有共幹都是耳目

國內蒐集情報最基本的場所就是工作單位和居委會。每個單位或居委會都有其成員的檔案,中共領導們就有辦法強迫所有成員互相監督。國安部利用這些單位以及執法和情報機構來有效監督被認爲是有威脅的活動。《紐約時報》記者福克斯·巴特費爾德拜訪一位在華中師範大學做研究的學者米謝爾·蓋斯特,剛到他的住所,學校領導就打電話詢問來訪者身份及來訪目的──該單位有人注意到來了一位陌生人並報告了保衛處。後來蓋斯特告訴記者單位不斷監視他所有活動。

除黨委,中國情報機構還能依靠國家政府各部門、人民友好協會、學術機構和軍工機構來支持諸如招收情報人員、蒐集情報以及提供掩護之類的活動。許多對外國人開放的重要賓館都裝有監視客人和來訪者的技術性設備。常去建國飯店的中國妓女們說,賓館內供外商使用的客房還裝有監聽錄音器。香山飯店的一位美國承建商在該賓館建造過程中與中國官員們展開了一系列舌戰,中方要求在每一房間內安裝另外的電線以連接監聽錄音器。表面上裝在街燈上的攝像機是用來觀察交通情況的,然而,它們可輕易被用來豐富由國安部監視小組蒐集來的情報。

監視無微不至無遠弗屆

中國技術上的監視活動由幾個機構分工。例如,總參謀部第三部負責監視與外國人士有關的外交、軍事和國際聯絡活動,負責信號和聯絡方面的情報;對在中國的外國人進行監聽和監視是國安部的職責。郵電部負責監視中國人的國際郵件和電信。1985年,平均26%國際郵件被郵電部竊取和阻隔,現在百分比肯定更高。

國安部的國內或內部職責似乎集中於滲入外國情報機構,爲國內外諜報活動招收情報人員、偵察國外諜報活動和蒐集有關反革命活動份子的材料。國安部主要是一個情報機構,但和美國聯邦調查局一樣,它也影響警察的職責。國安部在國內情報活動中有很大權力範圍,這種權力跨入公安部執法職責之中。

國安部的內部情報職責包括對國內各種異議分子的鎮壓。西藏和以穆斯林爲主的新疆自治區的獨立活動,和以城市爲據點的民運活動是當局主要關心的問題。因宗教、種族、政治或意識形態原因而對這些運動表示同情的國家官員也很可能引起國安部更多的注意。自1989年以來,有關「美國和平演變活動」的信息被列在中國重要情報蒐集名單之首。

北京成立綜合性機構相互合作,在西藏最爲明顯,國安部、公安部、統戰部、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國家文物局和國家商檢局聯合蒐集情報。

國安部在滲入和制止民運地下組織方面成績出色。基層情報人員準確而及時地查明許多處於萌芽狀態的異議組織。上海民運小組主辦的《論壇》在第一期出版前該小組就被查封了。

監視外國記者以控制信息

國安部對外國記者進行監視。國安部向各省外事局印發有關外國記者信息的小冊子,省外事局根據它來決定是否允許某一記者進入某一特別區域。

用來監視和控制外國媒體的其他方法包括強迫記者們一起住在指定住宅區。這些住宅區由武警看守,攝像和竊聽外國記者家用和工作電話是常有的事。國安部不是想獲取具體的情報,而主要是想制止這些記者的活動。部分原因是,中國共產黨維持權力的重要因素就是控制信息。

國安部還試圖利用電子技術滲入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和駐上海領事館。1985年,國安部從大使館的垃圾箱撿到了建築物藍圖,國安部認爲這一信息非常有價值,負責這項工作的女情報官獲成果獎。祕密技術滲透的另一事例於1987年5月被公開,一位美國國務院外交保安人員在北京大使館和上海領事館發現了電子監聽設備。

在本土招收境外情報人員

在自己領土上招收外國人似乎是進行諜報活動的穩妥而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的主要好處就是:如果對方拒絕,官員仍然有安全環境並沒有人知道。中國情報和安全機構在前來中國的外國人中尋找潛在的情報人員,瞄準外交官、政府官員、學者、記者以及商人。國安部招收這些人員來對他們自己的政府進行諜報活動,影響海外的事件,或提供商業情報和有特殊用途的技術。國安部和軍事情報部門還以研究學會和大學的名義邀請外國學者來中國講學或參加會議。情報機構常爲講學人士及其家屬提供所有費用。

學者專家被中國情報機構視作有利目標,其原因是:一、他們在國安部或軍事情報部感興趣的領域內有獨到的見解;二、他們能接近決策者和其他潛在招收目標。

軍事情報機構瓜分全球

在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情報部的世界地圖上,所有的大洲海島都被分片包乾。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的軍事情報部被稱爲二部,負責蒐集並向軍事統帥機構及時提供情報。

現任副總參謀長,中將熊光楷曾是二部部長。熊的上司是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徐信(已除役,上將)參加過朝鮮戰爭,1957年畢業於蘇聯軍事學院。上校李寧是熊某的助理,是二部一位新的職業情報官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他曾是駐倫敦的軍事特使。他在那兒的主要情報活動就是在中東爲中國武器出口找到新市場,和非法獲取有軍事應用價值的高新技術。1990年,他在華盛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研究學院完成研究生學業。

評估周邊國家的軍事威脅

二部的情報蒐集活動包括戰術性、戰略性和技術性三種。目前花大部分精力致力於了解和評估中國邊界上潛在的軍事威脅。職責可分成以下幾類:

戰爭種類 與中國相鄰國家軍隊的大小、位置、裝備及能力;
軍事地理 各鄰國的地形特徵;
軍事學說 現有和潛在的敵對國的哲學和目標;
軍事經濟學 其他國家的工農業潛能、軍事技術水平及戰略儲備;
個人情報 有關外國軍官們的材料;
核目標 外國政治、軍事、情報和人口中心的大小、位置。

可以推測,二部有能夠滿足各級需求的區域性和全國性監視中心網絡。二部還熱衷於獲取高新技術,特別是有軍事應用價值的技術。事實上,根據某些描述,軍事情報部是中國在這方面的主要情報機構。由於中國軍事特使人數有限,二部好像沒有派人在海外主要從事外國高新技術蒐集活動,但既然二部人員以領事官的身份工作,那麼,蒐集者人數實際上要多得多。

按地區劃片分工把口

爲滿足戰略性需求而蒐集和傳達情報的地點就是地方情報中心,情報似乎是通過總部被傳達給其他軍區的。人民解放軍三軍偵察分隊負責蒐集戰略性情報。陸軍和海軍特別工作小組爲集團軍指揮官進行目視偵察和用電子技術竊取情報。軍區情報蒐集小組隸屬於二部。二部由兩個蒐集處、四個分析處和一個新成立的科技研究處組成。

一處按地域將情報蒐集任務劃分爲五個分區:北京分區、瀋陽分區、上海分區、廣州分區和南京分區。北京分區瞄準在北京的外國人士,還是所有其他分區的聯絡辦公室,其他分區在進行所在區的工作時必須與北京協調。北京分區還幫助瀋陽分區。北京分區利用兩家賓館蒐集情報,其中一家是黃龍賓館,被用來爲在北京培訓或路過北京的軍事情報官員服務。該賓館還爲完成海外任務後回國的軍事情報人員提供住處。

五個分區還在海外進行祕密情報蒐集活動。瀋陽分區負責蒐集有關俄國、東歐和日本的信息。按理說,南韓和北韓應該是瀋陽分區的目標,但沒有信息支持這一觀點。瀋陽分區目標之一就是東方快車。該次列車在前往俄國和歐洲的途中橫穿中國東北部,列車上的某些工作人員要麼是情報官員,要麼需向情報官員彙報。

廣州分區主要目標是香港、澳門和臺灣人士,大量使用商貿作掩護。例如,香港華人集團的一位副總裁原本就是來自廣州的軍事官員。他在華人集團的掩護下協調其他情報人員的蒐集活動。該分區在香港和澳門還有其他幾家掩護公司。

上海分區和南京分區分別瞄準西歐和美國,這兩個分區情報官員經常在國內外活動。上海分區負責幾個歐洲目標的主要城市,而南京分區則擔任美國的幾個學術交流項目。

培養和管理軍事特使

二部爲滿足軍事戰略情報需求而從事蒐集活動的軍事特使,屬於該部特使處。特使處又叫三處,有四百多員工,按地理位置和所在地區對特使蒐集活動的重要性,又被細分爲幾個小組。其中最重要也許是最活躍的一個小組是以土耳其爲基地。另一小組設在非洲。但我們不知道那些小組的活動中心在哪裏。中國軍事特使蒐集有關外國武器技術、戰爭規模、軍事學說、經濟和政策方面的情報。很多這種信息都能從公開渠道得到,但敏感技術一般來說還必須採取祕密方式才能獲得。

情報人員以前全天24小時監聽監看外國電視,現在又得增加對電子網絡的監視

中國軍事特使肩負祕密蒐集情報的責任,所以,應有內部培訓項目來訓練他們這方面技能,培訓項目包括諜報技巧和語言能力。南京外交學院

最近又重新命名爲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

就是二部培訓諜報技巧和外語能力的學校。

二部有加工和傳達情報的分析處,對情報進行基本的全方位的分析──所謂「全方位」是指利用來自所有情報渠道的信息。每天上午七點,分析處要提交一份報告,總結髮生在前二十四小時內的有意義的軍事情報活動。該報告被呈報給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政治局和各總部主任。該處設在總參謀部11號樓內。分析處和北京國際戰略研究所共同合作,所以又被稱爲「北京國際戰略學會」,成立於1979年,自稱「爲研究國際戰略問題的學術機楸ㄒ員慵笆敝С止壹毒霾。這種情報中心很可能存在於分析處內,因爲分析處可得到能證實和詳細描述即將出現的軍事威脅的各種渠道的數據。

分析處各有特定目標國

二部還有三個情報分析處,負責對特定地域的目標進行深層次的情報分析:四處集中了解獨聯體和東歐的政治軍事政策,而另一處即六處則把工作重點放在與中國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26/7017.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1. 遠華案:劉華清求情江澤民不理睬 (35,448次)

2. 小笑話:江澤民開車 (35,372次)

3. 江澤民與李鵬,推牌在即? (32,559次)

4. 江澤民病情的追蹤報導(4) (32,428次)

5. 梁新:從伍紹祖復出再看中央內部的權力爭鬥 (30,195次)

6. 小笑話:中美俄三巨頭汶萊拜見上帝 (29,835次)

7. 梁新:爲何賴昌星一日不殺 江澤民寢食難安 (28,847次)

8. 處死成克傑的幕後政治陰謀 (28,812次)

9. 林彪的爲人和特點 (28,211次)

10. 梁新:爲何賴昌星的電話讓江澤民不敢輕舉妄動 (27,472次)

11. 陳希同倒臺之內幕及幕後原因! (27,132次)

12. 小笑話:成克傑身後奇遇 (26,920次)

13. 中共軍方異動:張萬年迫江澤民讓步 (26,882次)

14. 李瑞環訪港暗露江澤民垮臺玄機 (26,821次)

15. 東北王林彪之謎 (25,805次)

16. 梁新:江主席身邊的「導彈」越來越搗蛋 (24,903次)

17. 遠華案越揭越黑:賈慶林終於「婉轉」承認涉案並請辭 (24,564次)

18. 其人其事──羅幹小檔案 (23,880次)

19. 江總又有出色表演 (23,151次)

20. 新派武俠系列:大鬧紫禁城之十曾府夜話 (22,194次)

21. 黃色貪官怎麼洗澡 (21,091次)

22. 大紀元:李瑞環向江澤民出招了! (21,008次)

23. 南京大學弄巧成拙戳了江澤民的痛處 (21,006次)

24. 梁新: 從法新社報導看中共內部的權力較量 (20,960次)

25. 江澤民軼事二三樁 (20,570次)

26. 總理的決心:查!即使案件牽涉江澤民本人 (20,280次)

27. 壹週刊:江澤民頭頭碰黑 借勢發難 (20,088次)

28. 江澤民「大義滅親」討好軍方 曾慶紅「敗走麥城」失利官場 (20,058次)

29. 亞洲週刊驚暴北京海外捉拿遠華案主角賴昌星行動內幕 (19,968次)

30. 專案組查不出林彪的證據 (19,726次)

31. 鄧小平那年在深圳留下兩句謎一般的話 (19,562次)

32. 林彪的「怪病」是什麼病 (19,487次)

33. 中共作家魏巍在志願軍赴朝作戰上的自欺欺人 (19,472次)

34.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代表大會上的講話(尚未發表,注意保密) (19,403次)

35. 林和立事件爲自由香港敲響了警鐘 (19,353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