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國家關係,是世界歷史上大量存在的普普通通的關係,這種關係本身,無需簽訂一個正式條約。江澤民把「中蘇關係史」上的「結盟」、「對抗」說作是「中俄關系史」的主要內容,掩蓋了鴉片戰爭以來俄國侵佔中國領土的事實。中俄新約是在默認俄國侵佔中國大片領土的不平等條約下籤訂的,這是以「土地」換「鄰睦」的條約。「三不關係」是普通關係 七月十六日,江澤民在莫斯科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自從一九八○年四月十一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期滿失效以來,中蘇之間和其後的中俄之間並不存在再簽訂新條約的實際需要。江澤民所說的「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國家關係」談不上什麼「新型國家關係」,而是在世界史上大量存在的普普通通的關係,這種關係本身,通常無需簽訂一個正式條約。而江澤民特意跑到莫斯科,居然簽訂了一個條約,自稱爲「指導兩國關係長期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於不能規劃的兩國關係,江澤民大言不慚地說,條約「對新世紀中俄關系的發展作出了總體規劃」。 新約象徵性勝過實效性 「中俄新約」與其稱爲「睦鄰條約」,還不如稱爲「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三不條約」。 中俄簽訂新約主要不是經濟上的原因。中俄之間的雙邊貿易十分有限,去年達歷史最高水平八十億美元,只有中美雙邊貿易額的十分之一。中俄簽訂條約主動一方是北京,簽約的最初動因是政治和軍事上的。近幾年來,江澤民爲了「武力統一中國」,在臺海部署了數百枚導彈,致使中美在「臺海導彈部署」上的分歧日益加深,加上中俄在許多問題上,特別是在反對美國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問題上有類似的看法,江澤民就採取了「聯俄製美」的立場。江澤民、普京簽訂「中俄新約」,本來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反對美國發展NMD問題上,結成新的「準軍事同盟」。 美國發展NMD,必然要突破一九七二年的《美蘇關於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簡稱ABM條約)。在對待ABM條約問題上,中國反對修改,俄國卻暗示願考慮修改。俄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處處長伊凡曉夫將軍說:「反彈道導彈條約是可以修改的,過去它已經作了許多修改。」由於中俄態度上這一區別,加上中俄兩國都不願與美國關係破裂,中俄新約,即「三不條約」未明指NMD和ABM問題,只是籠統地說,締約雙方「大力促進恪守有關保障維護戰略穩定的基本協議」。爲了表示在NMD和ABM問題立場上的「一貫性」,江澤民和普京把本來要寫進條約中的話,移到了《中俄元首莫斯科聯合聲明》中,重申「強調《反導條約》(即ABM)至關重要」。 在中俄新約簽署後次日,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瑞克說,《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不會妨礙美國發展導彈防禦系統。 一九五○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條約正文第一條規定:「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而二○○一年的中俄新約並無此類規定,只是規定:「如出現締約一方認爲會威脅和平、破壞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針對締約一方的侵略威脅的情況,締約雙方爲消除所出現的威脅,將立即進行接觸和磋商。」這一條款,明顯表露了中俄新約缺乏「實效性」。如中美髮生衝突,俄國按條約規定,只需與中國「立即進行接觸和磋商」,而無需採取任何軍事行動。 七月十八日,《紐約時報》以《三角外交》爲題發表社論。社論稱,中俄簽訂新約,表明「三角外交的時代以新的形式重返,但其戰略重要性已不及當年」,「這項新的協議,對美國的主宰地位,至少構成一個象徵性的阻礙。」 今日俄國的國力遠不及當年的蘇聯,中俄關系也只是「普普通通的關係」,中俄新約以「新形式重返三角外交」,可說是「象徵性」勝過「實效性」的一個條約。 以「土地」換「鄰睦」的新約 如果說,中俄新約在「對美關係」上、在「三角外交」上,「象徵性」勝過「實效性」,但在中俄兩國邊界問題上,卻不是一個「象徵性」的條約,這是默認中俄關系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默認俄國侵佔中國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領土,以「土地」換「鄰睦」的條約。 一九五○年中蘇結成「軍事同盟」時,中蘇之間的邊界問題被擱置一邊了。中國共產黨宣佈不承認舊政府與外國簽訂的任何不平等條約,不僅包括國民黨政府,而且包括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任何不平等條約。 中國共產黨不承認中國與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立場,到江澤民擔任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後發生了根本變化。中俄邊界全長四千三百七十多公里,其中東段邊界長四千三百二十公里,西段長約五十四公里。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和一九九四年九月三日分別簽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和《中俄國界西段協定》。這兩個協定完全不提中俄歷史上俄國侵佔中國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領土的不平等條約,不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往不承認這些不平等條約的事實,竟然在默認俄國侵佔中國領土的情況下,確定了中俄之間百分之九十七的邊界走向。江澤民、普京共同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嚴重性在於,條約第六條提及了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中蘇國界東段協定》,把這一協定劃定的「中俄之間百分之九十七的邊界走向」當作中俄之間的正式國界,在俄國根據歷史上的不平等條約侵佔中國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領土的情況下,江澤民與普京的「睦鄰條約」竟宣稱「締約雙方滿意地指出,相互沒有領土要求」。 不能以歪曲的歷史爲「鏡」 在中俄簽訂新約的第二天,江澤民在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發表演講,引用中國的古話「以史爲鏡」時,完全歪曲了中俄關系史。江澤民說:「回顧中俄關系的發展歷史,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對於中俄這樣兩個相鄰的大國,舊式的那種結盟和相互對抗,都不利於甚至會嚴重損害兩國關係的長期穩定發展」。江澤民這一段話,把「中蘇關係史」上的「結盟」、「對抗」說作「中俄關系史」的主要內容,目的在於掩蓋鴉片戰爭以來俄國侵佔中國大片領土的事實。 中俄新約還涉及中俄兩國在國際事務合作、地區安全合作和兩國政治、經貿、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問題,但條約的核心內容還是確認中俄兩國國界劃分問題。中俄新約第六條提到中俄邊界仍存在「尚未協商一致地段」,但這些「地段」按現在中俄兩國政府所指,只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的個別島嶼,以及其他個別地段。中俄新約所指的兩國邊界,大體上是按鴉片戰爭以來中俄之間的幾個不平等條約劃定的。現在,江澤民以「中國國家元首」的身份,在毫無武力威脅的情況下認可歷史上不平等條約的結果,這是對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自我破壞,是對中國國家利益的自我損害。 在世界各國中,損害中國最深的兩個國家是俄國與日本。中國當然應儘可能同鄰國建立和發展睦鄰友好合作關係,但在俄國侵佔中國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領土這一歷史舊賬未算清之前,中國人民在心中怎麼能接受任何默認俄國侵佔中國國土的「睦鄰條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