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被誉为「香港的良心」的前政务司长陈方安生自去年四月退休后,罕有地在香港回归五周年的敏感日子撰文评论政事。她强调,未来五年公众将会最关注政制改革检讨,它亦将考验北京是否继续实践「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承诺。她并提醒中港合作之馀,不要模糊了「两制」的界线。 《金融时报》发表文章 陈方安生在特区回归五周年纪念日,在《金融时报》发表文章。她强调香港必须继续保持国际化的形象,即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地要发展更紧密经贸关系,香港也不能因为要取得经济利益而变得「中国」一点。她认为这将是短视的做法。 她又重申,中国并没有「欠」香港什么,期望北京在经济上救港是不切实际的。「虽然中港两地的人流、货物与资金的流通畅顺是必须的,但我们必须小心不要模糊了『两制』的界线。」 民主步伐成关注焦点 她又指回归五年来香港经历了经济上的困难,令不少人对前途感到忧虑,香港似乎失去了以往的「我做得到」精神。 陈方安生又特别提到,有些人认为香港人感到沮丧,部分是源于未能影响政府的无力感。「如果香港人能对管治有更大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或许能让大家感觉好一点。未来五年,公众关注的焦点将会在于香港民主步伐的发展。」 陈太指出,《基本法》已明确指出最终达至全面普选,而香港人亦有权决定二○○七年后的政制发展时间表。「这将会是既敏感又富争议的事,它亦将考验北京是否继续实践『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承诺。」 谈及今日正式实施的高官问责制,陈方安生认为它能否提高公众对政事的参与度,或许仍有少许疑问,但它事实上是从基本上改变了政府的内部运作。一直强调公务员政治中立的陈太指出,问责制下最重要的确保公务员继续自由地给予忠诚的意见。 陈太说:「问责制成功与否,唯一的因素在于新的政治委任局长与每一阶层的公务员,能否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团结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