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人民日报挑战江泽民权威?──「总书记为什么一定能赢?」
 
【人民报消息】 一个中国官方网站近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文章指“领导的尊严不容侵犯、面子不容亵渎;领导理亏时要给他留下台阶,对领导的忌讳要三缄其口”。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是影射中央军委会主席江泽民,指江泽民害怕给其继任人胡锦涛比下去。

据亚洲时报冯良撰文,中国官方人民网6月3日刊登一篇题为《总书记为什么一定能赢?》的文章,表面上看该文是从胡锦涛在北京市少年宫同一位小学员打乒乓球。然而,该文笔锋一转,却又谈到中国官场文化的问题来。

文章指:“对领导,就要讲领导的尊严不容侵犯、面子不容亵渎;领导理亏时要给他留下台阶,对领导的忌讳要三缄其口;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与领导不同,心里很不赞同领导的观点,但嘴上却在说,领导说得很对很好。对下属,就要讲一点排场,要是谁招惹了自己,伤害了自己的面子,不给他点颜色心里就不舒服。”

其实,中国官场存在这种“给领导面子”的情况,可谓十分普遍。去年非典期间,江泽民的前保健医生,原中国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一直坚持中国疫情受控,结果,他隐瞒疫情的所作所为,给退休军医蒋彦永揭破,而中央在去年4月20日宣布,撤去张文康卫生部部长一职。江泽民在事后保持了六天沉默,到4月26日才算勉强走出来支持中国全力对抗非典。

一直有官场耳语指出,江泽民对胡锦涛撤换了他的前保健医生的官职十分不满,事后还特别把张文康的军职提升一级,以示抗议。这个传闻,刚好和文章所指“要是谁招惹了自己,伤害了自己的面子,不给他点颜色心里就不舒服”的情况有点类似。

可圈可点的是,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31日指出,根据北京政府与中国共产党消息人士的说法,江泽民正在藉推动对香港和台湾采取强硬路线的作法紧抓权力,使中国新一届领袖更难考虑对香港或台湾问题作出任何让步。这个传闻一直未能证实,但却让外界联想到文章所指“领导理亏时要给他留下台阶”。

今年人大两会前夕,民间传出解放军退休军医蒋彦永要求把“八九年天安门运动”定性为爱国运动,但事后中国政府表明六四暂时不会平反。中宣部是应中共前总书记、现任军委主席江泽民的指示制造光碟的;中国政府下令干部要观看一套名叫“六四风波的经过”的光碟,统一思想,明白六四镇压是“别无选择的”。这又让外界觉得文章中“对领导的忌讳要三缄其口”是意有所指。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上任以来,指示官员必须明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又倡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路线。有一些中国公民认为,胡的三贴近把江的“三个代表”理论比了下去。巧合的是,该文章也说:“胡总书记一定能赢。”

现时,外界对这篇文章是否有影射成份,还没有一个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江泽民和胡锦涛的互动,必然会继续受到关注。


附录:总书记为什么一定能赢?(2004年06月03日00:43 来源:人民网)

网友:高东海

5月31日上午,胡锦涛和随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王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和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等陪同下,先后到中国科技馆、北京市少年宫实地考察。 考察北京市少年儿童工作。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这一新闻。

当电视画面中出现胡锦涛在北京市少年宫同一位小学员打乒乓球时,由于儿子也学打过乒乓球,我就对他说看那位小选手打得多好,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但儿子却发话说,胡总书记一定能赢。我说这又不是比赛,总书记是跟小朋友们同乐,是不在输赢的。但儿子却说,那也不行,总书记是全国的最高领导,如果让他输给一个小孩,他多没面子。我感到很好笑,就问他凭什么这么说。儿子说,这是凭我的经验。

儿子是个11岁的小学生,而且我们又是在闲谈,相信这是他真正的想法。只是这种想法,让我听来不是滋味。一个孩子依他的“经验”断定领导一定要赢,原因是要照顾领导的面子。这听来有些好笑的童言,让人感到苦涩。他的“经验”从何而来的,难道不是从社会上,不是从作为师长的我们的具体言行中,观察得来的?

应该承认,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社会中确实是这么做的。对领导,就要讲领导的尊严不容侵犯、面子不容亵渎;领导理亏时要给他留下台阶,对领导的忌讳要三缄其口;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与领导不同,心里很不赞同领导的观点,但嘴上却在说,领导说得很对很好。对下属,就要讲一点排场,要是谁招惹了自己,伤害了自己的面子,不给他点颜色心里就不舒服。我们这种时常表现出来的根子里的“媚官”心态以及特权思想,不正是孩子们“经验”的来源?

在家里,我们也是这样,孩子稍有不合已意的想法看法,便以大人的口气来教训他们一番,尽管知道自己错了,也要给自己找个台阶,不肯向孩子当面认错,要维护家长的面子。孩子们挨打挨训的经历不也成为他们的经验?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学校里,也好不到那里去。校长心中的“优秀教师”,仍是“听话”的教师。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还是那些听话的学生。有些老师明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落后,并忘不了师道要尊严,不喜欢学生提问自己答不上来的问题,就因为怕丢面子。曾有一个报道说,在对北京10所中学的1200名学生学习问卷调查中,敢于课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66.8%,敢于课堂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21.5%,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学生仅占5.5%。一位外籍老师感到奇怪:“中国许多非常聪明的学生,为什么课堂上不踊跃提问呢?”他得到的答案是:“没有什么可问的”。是没有什么可问的,还是怕老师丢面子而不提问?还是老师本身就不喜欢学生提问?孩子们不笨,他们自然会看得出来。

中央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要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与规范有序、积极向上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有著必然的联系。从这一方面讲,作为师长的我们,是不是也都应检讨修正自己的错误,从而以好的言行,来为孩子们做出表率呢?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6/3/31366.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