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雪松手持“林昭奖”奖牌(卢雪松女士提供) |
---|
【人民报消息】安徽政协常委汪兆钧自10月26日发表致胡锦涛和温家宝的公开信后,得到海内外各界的支持,并通过互联网广泛流传。 中国作家、前吉林省艺术学院戏剧系教师卢雪松女士11月5日接受大纪元记者辛菲采访时表示,汪先生直言不讳地说到了当前中国存在问题的方方面面,甚至对众多敏感事件也敢于直击要害。这封公开信的发表,当然有汪先生本人的独特个性气质的原因。不过时势造英雄,汪先生的勇敢宣言是与大环境的变化直接相关的。近十年来,中国的民间社会正蕴积起了强健的自治力量,可能是汪先生最终有此义举的一个主要动力。 卢雪松表示,医治社会沉屙从停止对法轮功群体的迫害开始。只有停止对法轮功群体以及其他善良的精神信仰群体的迫害,停止对普通民众基本人权的迫害,才可能重归天赋人性的合理基点,重归一个健康的文明社会。 卢雪松表示,这封公开信的逐渐流传,必定会带给大陆社会一个新的精神气象。由英雄来改变的历史,只是一个恢宏开场,一个好社会的实现,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点点滴滴的躬行努力。 卢雪松系国际笔会独立中文笔会会员。199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后,进入吉林省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200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职研究生班。2005年5月,卢雪松无故被所在学院剥夺授课权。其申辩文章被网友热烈讨论,中国知识界许多著名人士纷纷声援,成为2005年文化热点之一。同年9月,卢雪松被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劳动教养(所外执行)一年。2006年9月,被学院调至图书馆工作至今。 以下是大纪元记者辛菲采访卢雪松的第一部份内容: 汪信直击敏感事件要害 记者:您看完汪兆钧先生的信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呢?最有共鸣的是哪部份呢? 卢雪松:读汪先生的信,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它的不同一般。信中汪先生直言不讳地说到了当前中国存在问题的方方面面,甚至对众多敏感事件也敢于直击要害。记得我刚读完后,心情一下子变得愉快,就觉得汪先生这个人的性格,至少有一点我很喜欢:爽快、明亮。刚读完时,心情多少有些兴奋,不过很快还是冷静下来了。 对我来说,这篇公开信中最惹眼的是对信仰自由、言论自由的呼唤,因为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我关心的问题。在这部份中汪先生严正呼吁,要求停止对“法轮功”修炼群体的打压与迫害,这让我很受震动。 至于汪先生自己认为公开信中“最敏感的议题是‘群众创造叶利钦’,呼吁大家群发短信。”显然那一部份最有创意,也最有诗情。但冷静下来想,那并不是汪先生的直接呼吁,那属于他对未来的美好想像。总不会有人对别人的想像也要横加干涉吧。 汪先生的品质是高贵而稀缺的 记者:原陕西电视台记者马晓明表示,汪先生的这种勇气来源于这么多年来经过反思后实实在在的真知灼见,对自己观点的自信、坚信,以及对事实真相、对正义必胜的正信。您对此如何看呢? 卢雪松:是啊,汪先生本人相当乐观,相当自信。这也引发我的思考,汪先生是如何超越恐惧的?生活在一个严厉社会中,这个社会具有多年高压控制的制度传统,我们如何能战胜、超越并最终化解内心恐惧? 在现在的中国大陆,内心恐惧似乎成了人们恢复精神自由时必须克服的主要的屏障。恐惧已经内化到人们的深层意识之中。这种情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1949年以来各种大大小小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这就像驯兽一样,我们知道,通过反复的训练,连鹰这样的猛禽也会被驯服。而动物一旦被驯服,你给它自由它倒反而不习惯了。多少时候,正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恐惧限制着、阻碍着我们朝向自由的脚步。可我们是人,作为人的本性的自由意识不能就这样被制服呀。 我想,有这样一些人格因素可能对克服内心恐惧会非常重要:个体精神成长的内在动力、对社会的责任感、正义良知赋予的勇气、对良善的思索追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人性的信任,并由这信任生发的坚定乐观的信念。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内心恐惧,实现人之为人的根本价值。汪先生的言行印证了他并不缺少上述的品质。具有这样品质的人在当下的中国大陆显然是非常稀缺和高贵的。我想这封公开信的逐渐流传,必定会带给大陆社会一个新的精神气象。 (待续) 购票从速!新唐人“圣诞奇观”晚会看的就是奇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