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杜承錦綜合報導)3月26日美國天文學家宣佈他們在冥王星更外側的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個距離太陽12.9億公里、約合83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的粉紅色冰封小天體,目前天文學界將這顆矮行星命名爲2012 VP113。這是在冥王星以外的天體荒地空間「內奧爾特星雲」中被發現的第二顆矮行星。據了解,發現2012 VP113的兩名美國天文學家分別是來自華盛頓卡內基研究院(Instituto Carnegie)的斯考特謝菲爾德(Scott Sheppard),以及來自夏威夷雙子塔觀測臺(Observatorio Gemini)的查得維克特魯德西(Chadwick Trujillo)。他們在報告中指出,在我們所熟知的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顆新的矮行星,這顆矮行星的出現或許意味着太陽系的範圍會被重新定義。 據美聯社報導,這個最新發現的小行星是華盛頓卡內基科學研究所透過在智利的全新地面望遠鏡和夏威夷雙子座天文臺所追蹤到的。 2012 VP113位於冥王星更外側的太陽系邊緣地區的「內奧爾特星雲」(inner Oort cloud)範圍內,以前科學家曾認爲那裏沒有行星,是一個天體荒地空間,直到2003年發現了被命名爲「塞德娜」(Sedna,神話中創造北極海洋生物的女神)的古怪矮行星,才打破了「內奧爾特星雲」沒有行星的錯誤說法。 科學家認爲,新發現的2012 VP113也和「塞德娜」一樣是一顆矮行星,它被暱稱爲「拜登」(Biden),這個由粉紅色冰塊和岩石組成的小行星在圍繞太陽運轉。其直徑約280英里(約450公里),是「塞德娜」的一半。其溫度約零下430華氏度,冷到令人骨頭髮顫。相比之下,地球直徑約7,900英里,距離太陽9,300萬英里。 「塞德娜」和「拜登」這兩顆矮行星的所在地是太陽系外圍的「內奧爾特星雲」,那裏被認爲是ISON等彗星的發源地,ISON彗星去年因太靠近太陽而分崩解體。 但並非所有位於「內奧爾特星雲」內的矮行星都可透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到,因爲它們太遙遠了。這兩個被發現的矮行星都是它們在最靠近太陽時被才發現的,因爲此時可允許太陽光接觸到這些行星並反射給在地球的天文臺。 2012 VP113目前已成太陽系已知的第三顆矮行星,另兩顆是「厄里斯」(Eris)和「塞德娜」,但2012 VP113擁有一個偏心且長型的軌道,可將其帶到遠離太陽420億英里的地方。「塞德娜」最多可遠離太陽840億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