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三人问孔子同样一个问题,孔子却给了他们三个不同的答案。
【人民报消息】有时候我们喜欢叫真,认为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其实不是,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人而异。曾有三人问孔子同样一个问题,孔子却给了他们三个不同的答案。 颜渊问“仁”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仲弓问“仁”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司马牛问“仁”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参考数据:《论语》)△






































































打印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