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天下第一清廉"陸隴其 以德教化百姓(圖)
 
周曉輝
 
清朝康熙年間,浙江平湖出了一位被稱爲「天下第一清廉」的官員陸隴其。

【人民報消息】清朝康熙年間,浙江平湖出了一位被稱爲「天下第一清廉」的官員陸隴其。 他清廉到什麼程度?在做縣令時,過生日連壽宴也無錢置辦。一次生日那天,他的夫人調侃他,他卻對夫人說:「妳且出堂視之,較壽宴如何?」他的夫人到前堂一看,看到堂上堂下襬滿了密密麻麻的香燭,都是當地百姓自發來擺的。無疑,他們對這位愛民如子的縣老爺充滿敬意。 是什麼原因讓陸隴其得百姓如此敬重、愛戴? 陸隴其,字稼書,平湖新埭泖口人,崇禎三年出生,是懷橘奉母的陸績、唐朝名相陸贄的後人陸溥的七世孫。出生於書香門第的陸隴其自幼跟父親陸標錫學習,博覽羣書,後與同道編撰《三魚堂四書大全》與《四書講義困勉錄》。 陸隴其的青少年時期正處於明末清初,社會動盪,從二十一歲起,他不得不在多地以教書來維持生計。不過他一直胸懷大志,二十八歲時他曾在《三魚堂日記》中寫道:「但願一朝羽翼就,何憂霄漢不可翔……生者待汝養,死者待汝葬,天下後世待汝治。汝無或輕爾身,以徇無涯之慾,而喪厥志。」 陸隴其的著述多以「三魚堂」命名,如《三魚堂文集》、《三魚堂剩言》、《三魚堂日記》。這裏要特別說說「三魚堂」的來歷。原來他的七世祖陸溥從上海縣丞之職調任江西豐城督運,坐船到鄱陽湖時,突遇風雨,船底觸礁後進水,情況十分危急。危急之下,陸溥下跪祈禱:「舟中若有一錢非法,願葬江魚腹。」 神奇的事情隨即發生了,船停止進水,之後安全抵達豐城。清艙時才發現,有三條昂刺魚咬了水草舍命堵住船底被暗礁撞破的洞口。感念這三條魚的仗義相救,陸家從此不殺不吃這種魚,陸溥還把自己的堂名定爲「三魚堂」,即便移居後也是如此。陸隴其繼續沿用。 康熙九年,四十一歲的陸隴其考中進士,四十六歲時被任命爲江南嘉定知縣。父親曾教導陸隴其:貪與酷皆居官大戒;爲官要「篤實務本」。 而陸隴其在《三魚堂日記》中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作縣官,爲民斷曲直,職也,而以賄焉,失其職矣。」 當時的嘉定是個大縣,豪紳多,賦稅重,因此當地有奢侈浪費不願苦心經營的習俗,民風並不好。陸隴其到任後,厲行勤儉,務求以德化民。他的書房內掛着一副對聯,「不貪爲寶,無欲則剛」。其「食米均載自平湖,署中隙地種菜,夫人躬身織紉,官舍聞機杼之聲」。有意思的是,其親自紡織的夫人還一度被上門修理織機的百姓認作「阿婆」。 夫人在後堂紡織時,陸隴其則在前堂處理政務。有父親狀告不孝的兒子,他以情理曉諭兒子,兒子深受其教,攜父歸家後孝敬父親。有兄弟爭訟不休,陸隴其就對他們說:「弟兄不睦,倫常大變,我作爲你們的父母官,都是我教導無方導致的過錯啊。」因此,他懲罰自己,跪在烈日下。兄弟皆感而悔過,盡釋前嫌。 爲了讓賭徒們戒賭,陸隴其還通過試驗讓他們明白逢賭必輸的道理;爲了讓小偷走上正途,他提供織布機和紡線,讓他們自食其力;他還重教恤刑,用輕便的「蘆蓆枷」取代犯人脖子上沉重的木枷;他開辦縣學,培養讀書人…… 漸漸地,嘉定民風爲之一變。不到兩年時間,訴訟越來越少,浪費之人也越來越少,很多人都不再不務正業。嘉定人也打心眼裏尊敬這位縣令,以至於出現本文開篇的場景。 然而,此時陸隴其卻要離開了。在嘉定一年十個月後,因上司的不公彈劾,陸隴其被罷官。離開時,他隨身攜帶的唯有數捲圖書和夫人的一架織機。因爲行李太少太輕,他在自己的書箱裏放了石頭以便壓艙,一度被誤會裝着金銀財寶,由此留下了著名的「十八隻箱子」的故事。 嘉定人聽說他要走,都很捨不得。史載,在離職返鄉的那天,嘉定九鄉二十都的數千百姓夜半入城,擁塞街巷,就爲了挽留陸隴其。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爲「陸嘉定」。陸隴其離開時,民衆「扶老攜幼,哭卷攀轅」,不忍讓他離去。因「泣留不得」,嘉定百姓還募資刻印了《公歸集》送給他。 他的好友俞鶴湖的贈別詩道:「有官貧過無官日,去任榮於到任時。」當朝左都御史魏像樞亦寫詩贈別:「近聞陸嘉定,平生志清貧。下車甫一載,惠政獨循循。歡聲動萬戶,異績傾朝紳。江南財賦地,知爾勞心神。」 康熙十七年,陸隴其舉博學鴻儒,未及考試,丁父憂歸。康熙二十二年,有才有德的他被魏像樞以「天下第一清廉」爲由,舉薦出任直隸河北靈壽縣令。靈壽土地貧瘠百姓窮困,加上之前遇上兵禍和地震,賦役不減反增,有百姓逃亡或餓死。 了解當地的情況後,陸隴其上奏朝廷請求減免田賦,並與鄰縣交替服役。他還反覆發通告,曉諭百姓務必去除好勇鬥狠和輕生之習。康熙二十三年,直隸巡撫格爾古德推舉他和兗州知府張鵬翮爲清廉官員。 朝廷曾要求北方的一些縣派車往北京運送石灰,靈壽縣也在其列。陸隴其三上《請免灰車疏》,終於爲靈壽百姓解除了這多年的負擔。之後,康熙帝根據他的建議,也免除北方各州縣的任務。 陸隴其還把靈壽縣衙的二堂命名爲「退思堂」,告誡下屬:每天退堂後,要認真反思自己當天處理的事情有沒有出錯,輕重緩急寬嚴厚薄是否得當。 在靈壽期間,他還與諸生講論《四書》,七年間錄下十二卷,即爲著名的《松陽講義》。他主修的《靈壽縣誌》刊行後,成爲清代名志。 陸隴其在靈壽七年後,因爲品行學問才幹被舉薦任四川道監察御史。他離去那天,百姓「遮道號泣,如去嘉定時」。 任四川道監察御史僅一年,陸隴其因上書反對捐納,遭到湖南巡撫反對而辭官。康熙三十年,他回到老家,在爾安書院講學。第二年冬天辭世,終年六十一歲。 兩年後,朝廷討論江南學政一職時,朝臣們都說陸隴其最爲合適,可惜他已經去世。康熙帝感嘆道:「本朝這樣清正廉潔、理學純正的人,不可多得了。」 雍正時,清廷決定增加一批陪祀孔廟的歷代賢儒,陸隴其入選。乾隆元年,追諡其「清獻」,並加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而民間傳說陸隴其去世後,到嘉定做了城隍神,嘉定有數百人到平湖接他的神靈去上任。 (參考數據:《清史稿》、《履園叢話》、《廣陽雜記》、《平湖縣誌》)△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3/5/7400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