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崇善尊道 修身治平(圖)
 
智真
 
文帝、景帝敬天意,順自然,以愛民、富民、教民爲治國理念,親賢臣,求賢良,年歲收成不好就下詔責己,使天下人人重仁義而恥私利。

【人民報消息】中國歷史上出現許多有名的「治世」,「文景之治」就是其中之一。文景,就是漢文帝和漢景帝,文景時期仁風德政,國家政治清明,社會繁榮,祥和而太平。 仁政安民 西漢初年時,由於秦末以來連年戰亂,使社會經濟非常貧困。史書上記載當時的情況是:百姓無法在田地上生產,到處是饑荒。文帝即位後多次下詔勸課農桑,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員,並給予他們賞賜;減免田租,把原來的十五稅一,改爲「三十而稅一」,有時還「全部免去民田之稅」;減輕刑罰,廢止不合理的連坐、株連律令;對周邊少數民族採取安撫友好的政策。 景帝繼承父親文帝的與民休養生息政策,也曾下詔說,農業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餓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都不如穀物和絲麻。景帝還廣興辦學,實施仁義和禮儀教化,使民風淳樸,崇尚道德。 倡導儉約 文帝以儉約節慾自持,提出朝廷要順天而治,以民爲本,厲行節約,禁止浪費,決不做擾民、傷民、害民之事。他在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爲了減免人民稅負,他還減少自己的開支,裁減侍衛人馬。對國家的財政開支進行節制和縮減。 《史記.律書》記載文帝,「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米至十餘錢,鳴雞吠狗,煙火萬里。」 景帝時下詔不接受地方貢獻的錦繡等奢侈物品,並禁止地方官員購買黃金珠玉,否則以盜竊論罪。貴族官僚因此不敢濫事蒐括,奢侈無度。這樣百姓的收入有所保障,負擔也減輕了。流民還歸田園,戶口迅速繁息,國力繼續得到增強。 修身治平 文帝效法上古聖王,謙遜克己,廣納諫言,總是擔心自己事情做得不好,愧對天下黎民。每遇到農業歉收、發生災疫等情況首先責己,並要求臣民據實指出社會上存在的問題。 例如他在《議佐百姓詔》中說:近幾年來收成不好,又有水、旱,疾病、瘟疫的災害,我非常憂慮。想來是我的政令有失誤處?還是沒有順應天時地利、有失人和、敬奉神明不夠誠心呢?或許是百官的俸祿太奢靡、無用的事情辦得太多了?爲什麼百姓的糧食如此缺乏呢?凡是能夠幫助百姓的建議,大家一定不要隱瞞,要盡職地提出來。 一次,邊境之地不安寧,文帝也在詔書中自責說:「朕既不明,不能遠德,使方外之國或不寧息。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內勤勞不處,二者之咎,皆自於朕之德薄而不能達遠也。……中外之國將何以自寧?今朕夙興夜寐,勤勞天下,憂苦萬民,爲之惻怛不安,未嘗一日忘於心。」文帝嚴於律己的精神令人欽佩。 景帝也非常重視以身作則,他在《令二千石修職詔》中說:我親自耕種田地,皇后親自種桑養蠶,以供奉祭祀天地和宗廟時提供穀物和祭服,爲天下人民作個先導。是要天下人民努力種田和養蠶,平時就有積蓄。不以強凌弱,不以多欺少;使老人得以長壽,幼兒孤兒能順利成長。今年收成不好,還有水旱災害,原因在哪裏呢?是不是有些奸詐虛僞的人擔任了官職,用財物作交易侵害人民?他們藉着執法的機會做壞事,這樣實在是失去朝廷設置縣丞的用意。我命令二千石的地方官們各自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對於那些不忠於職守、昏暗不明的人,丞相要向我報告,追究他們的罪責。特此佈告天下,使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 文帝、景帝敬天意,順自然,以愛民、富民、教民爲治國理念,親賢臣,求賢良,年歲收成不好就下詔責己,使天下人人重仁義而恥私利。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經過文景之治,百姓總是人給家足,郡國的倉廩堆滿糧食。太倉裏的糧食由於陳陳相因,致腐爛而不可食。政府的庫房有餘財,京師之錢累鉅萬,連串錢的繩子都朽斷了,無法計算錢的數量。天下人心歸向,四海清平。△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6/27/7658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